學了兩門外語之後,為什麼有時感覺中文說不利索了

時間 2021-06-08 01:38:33

1樓:Ada靜一靜

我覺得這是乙個你在適應外語語法系統的乙個過程,很正常,我認為每個語言學習者都或多或少會有吧,而且這個不利索還常常是那種帶著自己所學外語特色的不利索hhh

一種語言就是乙個系統,是一整套一整套的,掌握的越熟練,說出來當然就越自然,其中我們的母語系統該是最熟練最強大的,是可以不經思考就脫口而出的。

而我們大腦處理語言系統的空間精力有限,當我們盡全力去接受另乙個語言的語法詞彙系統時,其實我們也在暫時地放下母語,所以再回來使用時總會需要有乙個轉換logging中的時間吧。

語言到最後就是乙個舌頭口腔與大腦運動的乙個慣性運動吧,學了韓語後我說英語還有同學說我的英語帶著韓味兒…

至少說明我韓語學的很認真哈哈哈

中文也要多看書,多寫多表達,我們其實比我們想象中的要不擅長中文。

2樓:旅西deportista

確實是有這個現象,我會很多詞想不起來中文怎麼說。我覺得是因為平時用中文比另外兩種語言少,所以大腦自動轉換了主要思考語言,如果自己和自己講話的時候用的不是中文,中文就會很多詞想不起來。

3樓:Frok

補充一點,除了什麼邏輯混亂什麼的,外語直接干擾,還有:

直接擠占了你原本漢語的學習和使用。比如假設每星期寫作(打字)能寫幾千字,別的語言已經輸出了一堆自己就沒話說了,懶得說了。閱讀一樣,讀了外文書漢語閱讀量下降。

漢字提筆忘字,如果像我一樣理工科大多是英語教學。日常說話是還正常說,不過也就限於日常的內容了。或者更直白的,如果恰好把語文課或者什麼中國史國內政治之類的課結了,那漢語下滑也必然。

4樓:

因為思維裡的東西多了。不僅說中文會磕巴,話都會變少。但考慮的東西變多了。

我不看脫口秀是因為我覺得所有的脫口秀說出來的東西都沒邏輯。

不看辯論是因為我覺得如果辯手思考對方的觀點就辯論不起來了。每個人都忙著偷換概念。

5樓:小妖魚二

我一直覺得,多語種的習得像電腦儲存。你存進去新的,就會佔據舊的儲存空間。在腦容量無法擴容,外插u盤無效的情況下,每次你使用其中一種語言,就需要呼叫記憶體,佔據大部分儲存空間來加工。

所以學習多語種,普通人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維繫語種的水平。

其實不光是你在多說其他語種的時候中文會說不利索,如果不發出任何一句中文,一周後,連話都講不出。至於其中原理我是不懂的…只是宅一周不說話的後果有點慘重,特此分享

辭職之後為什麼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落墨傾顏 這是一種失去感,就好像你住了很久的房子突然有一天離開了一樣,離開了老東家,換乙個新環境,對於未知的恐懼,擔憂也會讓你對過去產生依戀和悵然。但其實也沒有必要這樣,在離職前就應該給自己心理暗示,做出心理預期。公司終究不是家,我們不過是摩天大樓的搬磚者,未來這所大樓屬於誰還不一定。如果只是打工,...

受驚嚇之後,為什麼會感覺萎靡不振?

十月初 受到驚嚇,心理會處於記憶狀態,不斷重現驚嚇事物過程,導致心理一直處於防守狀態,從而心情差,行為做事沒精神。遇到這種問題,最快捷解決辦法,轉移注意力,如運動,集體活動,朋友KTV一起唱歌,聚集類活動能夠一下子吸引人的注意力,暫時忘記驚嚇事件,幾天之後,記憶淡忘,心態自然好了 大冰小蝦皮 老人講...

人看透了許多問題之後,為什麼還會感覺很痛苦

哀吾生之須臾 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看透,事物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又同時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看透一件事沒那麼簡單。就像你讀一本書,當你讀完後讀第二遍時你會有新的收穫,讀第三次又有新的見解,了解乙個事物是循序漸進的,真正談看透是很難的。有句話 聽時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江在海心中 因為你還是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