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規模化種植的茶園,連年採摘會導致茶葉營養成分含量降低嗎?

時間 2021-06-03 10:25:54

1樓:茶知

如題,茶葉營養成分含量降低是肯定的。以武夷岩茶的種植來舉例,採用移植客土的方式來進行栽培,保持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求達到對於營養成分的補充。且應盡量不使用化肥,來減少對於營養成分的破壞。

2樓:陳小壺

根本原則就是物質守恆,只取不給自然會導致營養成分下降

每年茶樹發出的芽,除去水外,光合作用的C外,其它的N、P、K都是來自土壤的,如果每年都帶走,不補充,土壤中這些物質自然會減少,肯定會導致茶葉營養成分下降。

而且茶樹聚鋁,喜銨態氮,單位面積內載種茶樹過多,容易導致土壤的酸化,進而也影響到N、P、K等元素的有效性。

營養一旦不足,茶芽的發芽期、重量、品質都會延遲或下降的。

重點難點是茶園科學管理,以茶葉可以通過種植技術增產、穩產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茶葉是在茶園裡生產出來的」,這句話就說明了茶葉原料和茶園管理的重要性。

茶園管理包含耕作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等等,一言難盡啦~(樓主感興趣可以去買茶樹栽培學的書來看,或看看我呀哈哈~)

耕作方面主要防止土壤板結、防止水土流失,除草,保肥,填埋蟲蛹等,常常配合施肥。一般春茶前中耕、春茶後淺耕、非生產季節深耕。但是非機械作業的話,工作強度比較大,小壺上一次耕作累得不要不要的。

水分方面,成齡茶園全年需水量在1300mm左右,4-10月的生長季節,尤其高溫季節需水量多,一般1000mm左右。一般每生產1kg鮮葉,需要水量1000-1270kg,是不是超級多?哈哈。

所以茶園,特別是山上的茶園,得做好保水保肥,有澇害的要做好排水溝等。

施肥方面,斯里蘭卡、肯亞(沒去過)做得真的很棒。前幾日去斯里蘭卡,去了解他們茶園的施肥。他們是開深溝,先施鉀肥,再施一層厚厚的有機肥,再種上茶苗,覆蓋的土其實也是有肥力的土,花費了很多成本和氣力。

這樣才保證了茶園每年長期、大量的採摘和品質的穩定。開深溝、施用大量有機肥,金錢和精力成本高,國內的茶園一般做不到的。茶樹喜銨、聚鋁、低氯、嫌鈣。

發芽採摘的階段性導致施肥需求的階段性和集中性,一般每100kg鮮葉需N 1.25kg,P 0.25kg, K 0.

75kg

其它的還有茶樹修剪、病蟲害管理、品種選育、茶園布局等等各種因素。下次有機會再講吧,哈哈~

3樓:雅緻寂寥之心

營養方面實在是外行,僅說品質方面。

1、樹齡對於茶葉品質的影響體現在多方面,如:根層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變、微生物的數量、雜草群落等。由於樹種不同,環境不同,不同的茶園不可一概而論。

業內對於樹齡對茶葉品質的影響說法不一。很多茶農及專家認為新樅鐵觀音要比老樅口感好,並列舉了很多原因,以及自己的品感,但實際上老樅鐵觀音也有佳品,而且無法橫向對比。所以,孰對孰錯,沒有定論(當然,如生普、水仙、單叢等種類的茶,業內定論就是老樅(樹)口感強於新樅(樹),口感上也如此,沒什麼可說的)。

2、茶葉可以通過農業技術增產,但是影響茶葉品質的最大因素是環境。如果因需要增產而導致茶樹的原有環境改變,品質降低是一定的。

家裡土地上規模化種植了園林綠化苗木,想提高土地利用率,該如何做?

趙曉輝 如果你考慮林下種植的話,選擇苗子必須是生命力強的,可以在樹地里搶到水分和營養的苗子,耐活的苗子,如果是嬌嫩的苗子在樹地里沒法生長的。 更新乙個鏈結給你http www.forestry.gov.cn portal lgs s 2591 content 508402.html 這就是要搞林下經...

如何看待華為鴻蒙有望下月規模化推送?

80後的大叔 怎麼看我不知道,我怕我說多了被人罵 鴻蒙是不是安卓脫殼我也不知道,畢竟我不是專業人士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能 也有權利控制自己的消費選擇 我是瘋狂的手機發燒友,在2018年下半年之前,手機一直是小公尺數字和mix系列一代不落,錘子一代不落,魅族一代不落。當然,蘋果我也一代不落用到了6p...

華為鴻蒙系統或下月規模化推送,你會換掉安卓嗎?

手持華為Mate30 5G版,肯定換。即使它有可能沒那麼完美,但我想為國內生態出乙份力,早就想把這個核心版本換個名字。鴻蒙頂著巨大的壓力面世,同時也被很多人黑,甚至是黑的體無完膚,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它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打造國內終端作業系統生態體系,即使它最底層是安卓,但絲毫不影響它牛筆。之前開發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