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是否是在將生命分攤在所有接觸的人身上?

時間 2021-05-06 13:14:57

1樓:

假如只把所有時間消耗在自己身上,也許這世上更沒有你存在的印跡了。我們能感受到愛與被愛,生命在感受中消失,好歹也體驗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2樓:星河迷陣

那麼照這個思路,接觸的同時,你們是互換了生命。

其實吧,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是浪費生命。就是用這上面的。然後再兼顧一下自己對他人的責任,道德。

腦子都是從小長到大的,決定隨時都可能會下,但是總歸是看多了經歷多了知道多了,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吧。

3樓:育嬰指導師慧心

首先需要確認:

每乙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長度的。

所有接觸的人一定會分攤掉部分生命時間。接觸的人怎麼分攤你的生命時間,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接納,也可以選擇拒絕。

還有一種生命選則「獨處」,和自己對話,做自己想做的事,給自己之前的生命經歷做總結,做反省;給自己剩餘的生命時間做規劃。

不想自己的什麼時間被無關緊要的人浪費,那就減少接觸或者不做接觸。

不得不接觸的人,那就給自己制定乙個原則,乙個底線,超過了以後就選擇拒絕或者放棄。

想要生活自由,先從自律開始……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也會變成別人不願意接觸的人群型別。

因為我們的習慣,我們的認知……

4樓:金融小鱷魚

你要這樣子想,人是社會動物,其實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他人在影響你的同時,其實你也在影響他人。在這個混沌狀態的相互關係裡,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只要一不變應萬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對方的長處,從對方的缺點反思自身的短板,慢慢進步,終有一天你一定會收穫到乙個更加強大的自己。

5樓:不周山

首先表揚這位同學發現了乙個新的看待世界的視角,然後發表一點拙見,不同的視角其實可以當做不同的建模,視角是工具,優點是便於理解,缺點是模型本身具有侷限性以及人們容易把模型本身的屬性強加在這裡的「世界」上。祝好!

6樓:光之語能量療癒師

很深刻的思考!

把這個猜想裡的「生命」換成能量,會更加接近實像。而且我們在付出能量的同時,也在接受。

乙個人從在母體的子宮時就開始了和這個世界的能量互動和交換。家人之間,能量的交流更多,更持久。其次是同事,摯友。當然隨著生活工作的變動,和你做能量互動的物件也在變化。

和你做能量互動的還有你實用的物品和周圍的環境。

能量的互動,有的有益於你,有的對你是消耗。比如,和有的人相處,讓你感覺很舒服愉悅,有的人,想起來都讓你不舒服。

傳遞讓他人舒服的能量,對自己也是非常好的。

這是乙個很大的話題,可以無限延展下去。先分享到這裡。

需要補充下,人體的系統要運轉維持,實際上需要兩種能量,一種是熱量,即通過飲食攝入的卡路里。另外一種能量,是氣,或者稱為生命能量。

人的一生,也是用這兩種能量與外界互動的過程。

關於生命能量,有興趣可以讀一下之前分享過的一篇文章:關於生命能量。

7樓:言老五

8樓:空木

這是當然的

你把時間花費你遇到的每乙個人身上,把精力花費在每一件事上,。與此同時別人也花費自己的時間在你的身上,付出精力和你相處。

與其說浪費時間,不如說是在互相給予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是否存在未被我們發現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歪鉤 有鬼啊鬼不可驗證,並不存在,但是有人就是說是有鬼的,很多人支援這個猜測。神不可驗證,並不存在,但是有人就是說是有神的,很多人支援這個猜測。把鬼 神替換成其它基於猜測的名詞,這些名詞可能是出自天文 物理 數學等等,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屬性是一致的 猜測 虛構 不可驗證 唯心 有神論 謊言 指鹿為馬...

在討論有關青少年的問題時,我們是否過分地將責任歸於父母,同時對青少年過於寬容了?

在該回答中,一位心理諮詢師稱,只有極少的父母會對青少年問題做出己歸因,在他過去一年碰到的20位案例中,只有一位有心理學背景的母親滿足條件,所佔比例約為三十分之一。該說法有點離譜,讓我難以相信,為了有理有據的反駁,我蒐集了一些資料。我所理解的作出己歸因,只要認為自己有一定過錯,需要承擔部分責任就算。我...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若 ,則 」的真值是否都符合數學中的蘊含關係

Teki 首先要說明,下面我將在兩種意義上使用 是真的 這個詞 一種是我們直觀上認為乙個句子是真的,至於 直觀上 是不是直觀,你看看就知道了 另一種是根據特定語義理論,在符合該理論的某個 某類 所有模型中為真。對於前者下文直接說 我們覺得為真 對於後者我會用 根據某某理論為真 答案是有 首先已知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