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動物會改變其遺傳基因嗎?

時間 2021-05-06 07:51:23

1樓:ryan li

馴化或者說人工選擇的過程,準確的講不是改變基因而是選擇變異,適合人類馴化目的的變異會被擴大,不適合的會被淘汰,從結果上來講,最後動物的基因確實是被改變了。

2樓:LucisWolf

遺傳基因的改變主要就是自身的隨機突變和環境中的某些物質(致癌物都是改變遺傳物質我會亂說?)兩種途徑。

題主問馴養會不會改變,當然不會直接改變了呀!那麼為什麼馴養動物又變了喃?

原因是每個動物個體遺傳物質幾乎每一刻都會改變,尤其生殖細胞會更有可能發生突變。

以狗為例子。這些突變遺傳給下一代產生各種不同的表現型。這個時候人類就粗現了Hi~ o(* ̄▽ ̄*)ブ。

「啊這只狼好可愛,帶走!」

每一代都會有讓人覺得更有用的表現型獲得更大的繁殖機會,一段時間之後這群人馴養的狼群便開始與野生狼群產生不同的表現型比例。馴化便開始了╮(╯▽╰)╭。不同地區因為文化差異對狗的要求也不一樣,有些要看家,有些要抓老鼠,便形成多種不同品種。

總結。馴化確實在表現上會改變動物,但變化的直接原因不是因為馴化,馴化只是給選擇了一定的突變體讓這種突變得以顯現。就醬

3樓:Lucif X

當然你一定會想到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是不是可以通過改變基因頻率, 從而是馴化動物改變基因的乙個方式,這裡恰好有一篇文章,豬的拷貝數變異並不是馴化改變基因的方式之一: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pig genomes in the context of adaptation and domestication

當然目前沒有證據並不證明以後不會有,希望各位同仁努力顛覆現有的說法吧。

4樓:

馴化動物會改變其遺傳基因嗎?正確的問題應該是「人工選擇對動物的遺傳結構有哪些影響?」問題的答案當然是「Yes」。

在種群水平,等位基因的頻率發生改變;在個體水平,多代之後,其基因組和表觀遺傳修飾也會改變。人工選擇(馴化)上面有朋友做了定義,不再贅述。人工選擇的歷史很長,算上植物,已有萬年的歷史。

不排除某些物種多地多次馴化。

以下摘自「中國古代的遺傳觀念」一文:

這裡要提到達爾文(C. Darwin, 1809~1882)的工作:達爾文對中國古代人民在人工選擇及物種變異等理論和實踐方面所作的先驅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他在《物種起源》(1859)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1868)和《人類由來與性選擇》(1871)等著作中,在談到蠶、兔、豬、金魚、雞、鴿、綿羊以及竹、杏、桃、牡丹、水稻、小麥等動物和植物的時候,特別把注意力轉向中國,並反覆地引用與論證有關中國的資料。在前述的達爾文三大著作中,有100多條來自中國的資料,其中有1/4以上直接引自中國古代學者的著作。

達爾文指出,這些家養動、植物及其許多人工變種,已在不同的時期相繼引入到歐洲以至全世界。他在《物種起源》之巨著中,寫道:「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的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

在一部古代的中國百科全書中,已經有了關於選擇原理的明確敘述。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的先民們在長期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所積累的大量關於遺傳和變異的實證知識,更多地侷限於直觀的現象描述和膚淺的感性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思辨性臆測和推理之中,對於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的認識是很樸素的。由於缺乏在理性觀念的指導下,進行專門的、系統性的實驗研究,因此並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具有分析歸納特點的現代遺傳學理論。

5樓:魏格納

我覺得應該說明一下「其」到底在指代什麼。

某個個體的基因應該是不會變的。但是經過長時間人工選擇之後,處於人工飼養下的整個種群的基因型會發生改變。

因為人馴化動物的過程就是對動物的不斷選擇。有利於人類飼養的基因型不斷被保留,對人不利的基因型慢慢變得稀少最後甚至消失。

6樓:艾比斯

馴化動物就是人工選擇下動物進化的過程,既然涉及到動物進化的過程,則必然導致動物的性狀和遺傳物質、遺傳機制發生了改變。

首先看看家養動物的起源,它們都是來自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馴化。家養動物的起源地一般通過地理結構或者不同地區家養動物群體的遺傳多樣性來判斷。家養動物的起源時間則通過考古學方法或者DNA序列的分析來來追溯起源時間。

下表所展示的則是家養動物的起源情況。

動物在馴化過程中,足夠的食物、生長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性情溫順、不易受驚並能在馴

養條件下交配繁殖這六個條件是動物能夠被成功馴化的必要條件,缺少乙個則會導致失敗,其實這些條件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人類曾經嘗試馴化過的動物多達幾百種,但最後只有十幾種成功馴化。在馴化過程中,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多重因素會對基因組造成影響,人工選擇則是最主要的進化動力。

在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和喜好的高度選擇壓的情況下,那些滿足人類需求的基因則會保留下來。馴化導致的性狀改變稱為「馴化性狀」,控制馴化相關的基因稱為「馴化基因」。

被馴化的家養動物在形態結構、生殖發育和行為上與其原始祖先都有很大的變化。大多家養動物都出現了滿足人類需求的變化, 例如家雞和家馬體型變大, 而家牛體型變小, 家養綿羊失去了表層的硬毛而內層的軟毛變厚, 家豬失去了尖利的獠牙而脂肪變多;生理結構上, 大部分家養動物腦容量變小, 並失去了靈敏的感覺,這些變化都是遺傳基因突變的結果。目前,全世界山羊和家豬超過300個種,家犬多達400多種,這些品種就是馴化後基因突變並穩定遺傳的結果。

(P.S 最近桂林狗肉的新聞在網上掀起了罵戰,其中有一種說法是針對那些愛犬和養犬人士的,就是人類對各種狗的改造和什麼導致狗的缺陷和疾病的文章。盲目追求純種,犬類近親交配的悲劇類似這樣,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

找到並確定「馴化基因」,也就是確定改變了其原始祖先的遺傳基因,其策略包括1、從表型到基因,2、群體遺傳學的方法(通過對比野生群體和家養動物的核苷酸多樣性和連鎖不平衡情況來初步判定受選擇的目標基因, 再通過中性檢驗確定。)但是,許多家養動物的野生祖先現生群體已瀕於滅絕, 難以對馴化前後的多樣性模式進行比較; 大部分家養動物的馴化性狀是受多因素影響的複雜性狀, 受多個基因的共同作用, 其中某乙個基因只具有微效的影響, 因此難以檢測到選擇的訊號。目前,控制毛色的MC1R基因在家豬和野豬中受到了人工選擇的結果。

參考文獻:李晶和張亞平: 家養動物的起源與馴化研究進展.《生物多樣性》 2009

如果可以改變人的遺傳基因的話,是不是可以批量生產聰明人了,或者說是萬能完美的人?

憶君清淚如鉛水 人的聰明這個性狀屬於數量性狀,是由許多微效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影響。即使是找齊了那些基因整合到一起,還是會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因素,如教育水平,文化,生活水平的影響。還有一種說法是,人的智商越高,其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會越大。跑題了,我認為 在科技足夠發達,且不受倫理的約束下,是可以量產聰明...

智商的高低真的跟遺傳基因有關嗎?

牛歌 現在的世界已經扁平化,世界是平的。為什麼在同樣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人和人之間的成就有著巨大的差異呢?這就是智慧型的高低造就的。既然不能否認智力和遺傳有關,那麼我們就應該研究智力和遺傳的關係。 已登出 是的,智商確實與遺傳有關。那些說不是的都是聰明人。智商尚未被人碾壓過。我爸,小學就學不懂了,上課...

抑鬱症和遺傳基因有關係嗎?

精準小天使 對於抑鬱症人類的認知還非常有限。目前發現HTR2A,LRP8等近千種基因與抑鬱症是有關聯的。但基因層面只佔冰山一角,抑鬱症的影響因素會比較多。抑鬱症 實際上可能是具有相似體徵和症狀的多種疾病。這些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遺傳危險因素。男女之間與抑鬱相關的遺傳變異也可能有所不同。與抑鬱症相關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