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話特別是爭論時容易激動,控制不住自己?

時間 2021-05-31 07:01:27

1樓:

不容易溝通,容易激動,可能源於自卑心理。一點點小事就覺得別人針對自己,可能是小時候受過太多的批評,雖然成年了但自己內心有一對想象中的父母一直在不斷批判自己。比方說:

你不是個東西,你個廢物,你腦子進水了。諸如此類。你可以給批判你的人:

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別人,寫一封信訴說自己的不容易。例如:我以前上學壓力很大睡不夠,所以有時候脾氣很差,希望你理解並原諒我。

或者雖然我學習一般但是我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不論對方收到信有沒有真正理解你,你都可以放下過去。然後用乙個儀式幫助自己新生:

可以是旅行,可以是吃一頓好的,也可以是別的。

2樓:

如果你小時候在家裡好好說話沒人聽,大哭大鬧才會引起注意,這樣每次哭鬧都會得到意見被尊重的反饋,經過成長時期長年累月的反覆練習,長大就不可避免地,一爭論就條件反射性地自動放出情緒大招。

更可怕的是,你告訴你的父母,你因為爭論時無法控制自己而難以與別人好好相處了,他們會認為你的臭脾氣就是因為他們太慣你了。

駁得你啞口無言。

3樓:Cyristian

可能是成長過程中受過傷,導致現在一遇到自己被汙衊或者被欺負就容易激動說話大聲,然後就會被朋友說我說話大聲,知道朋友是為我好,但是我真的不自覺就大聲了.

可能因為氣血不足,感覺自己如果不大聲說話就中氣不足像理虧的那方

4樓:筠無心

爭論的輸贏不在於你是否據理力爭

而在於是否有足夠的權威

在於你的語言的說服力

在於你的知識和思想層次

越是激烈的爭論就越是蒼白

越是無知就越迫切想要證明

5樓:蔣顏

感覺我可以回答一下。更加年輕的時候,我會和別人爭論,因為和別人理念不同。有些不要爭論的道理都懂,但還是忍不住。

後來漸漸明白,遇到某些事情情緒那麼激動,是因為曾經受到類似傷害,想要反擊,想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保護自己。想要為過去的自己「報仇」。現在情緒激動的爭論並不是為現在,而是為了過去受委屈感覺憋屈的自己。

雖然明白這些,也知道另一位知友說的那個道理:心平氣和什麼什麼的。但是依然做不到。

直到某天頓悟:我需要做的是承認不會溝通的人、脾氣差的人就是會傷害身邊的人,不論這個他人是大人還是孩子。遇到這種人,別說是曾經(可能還是孩子)的自己,就是現在的自己,也依然會受到傷害。

我需要做的是遠離這種傷害,而不是證明自己已經刀槍不入。就像武林高手,他們再厲害,打鬥的時候,也是避開刀槍,而不是直直地面向刀槍,等著挨刺。

從那時開始,我真正學會了忍耐和避讓。不再因為無所謂的事情和他人爭論,不再因為他人說話做事自己內心不爽,就和他人爭執。

我們的內心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傷沒有痊癒,他人一碰就疼,盡量避開那些不時戳自己傷口的人吧,給傷口創造好的環境,讓它慢慢痊癒。

等傷口痊癒的時候,自己也許就稱得上成熟了。

6樓:楊貴福

根據阿德勒《溝通的藝術》,爭論中的激動/憤怒,是因為「別人」對「我」的定位與「我」希望表現出的樣子不符,我們借憤怒表達對這一點的否定。不是對「對人」,而是對追求認同或避免被差評令我們激動。別人的差評越接近真相,則我們表現得越憤怒。

激動地表達憤怒恰恰是因為恐懼。

你們是屬於容易流眼淚的人嗎?特別是委屈的時候?怎樣可以快速把眼淚逼回去。?

沒辦法就是玩 在疫情網課結束後我就已經有心裡疾病了,那是才剛發現,有過情生之類的想法,但為了自己能活著,我把沒必要的全扔了,其中就有有情感,還誕生了乙個人格 beenle 我也是這樣子,天生淚腺敏感,仰望天空真的很有用,相信自己,想想那些豪情壯志也很香,沒辦法去控制,但可以望望天空,走走神想其他的事...

為什麼有的人很情緒化,特別是容易氣憤?

Nicomo 我個人目前也有這樣的問題,感覺就是生活的不如意或者說要求過高導致的不滿意更確切,和先天後天都有關係。可能這個問題問成怎麼解決這樣的性格傾向更好些 私認為最後還是個共存的情況,只不過要看場合和個人地位,哦對了每次發脾氣前一定要想想後果,腦補小劇場,然後再決定發不發,該發的時候還是要發的,...

為什麼女人更容易嘮叨,特別是結婚和更年期的女人?

特別的人 結婚後男人對婚姻的滿意度較高女人多半不滿意因為女人做的比男人好我經常見到妻子和她的媽媽一起說丈夫的不好 如出軌家暴 但是見不到男人和他爸爸說妻子的不好因為他是做的不好的那一方理虧你看網上的噴子也多是男的聖母婊多是女性 渰渰 有家人正處於這個階段。我正在摸索。我,都要瘋了。然而瘋不瘋並沒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