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修之修」是真正的修行之道,那為什麼廟裡要四點起床念經?還有等等清規戒律 不是很刻意嗎?

時間 2021-05-31 03:55:37

1樓:李暘

「道」不改變任何東西,它只是看,這是「不修」。

世間事各有各的規律,一直忙忙碌碌不停歇,這是「修」。

「不修之修」說的是前者,本來就有,從來如此。

起床念經清規戒律,和打卡簽到上班工作一樣,是世間生活的不同層面。

2樓:洪權

佛教是宗教,不是修行。更應該說,佛教成立之初與現在已經不同。已經都是形式主義了!

修行的理解因人而異。說不修的人,因為有經典講,本心是不增不減的。那麼,還需要努力就是錯。

這就比較極端了!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前提是需要滅幻。

在幻覺中,說不需要修,本來清淨。那是在夢裡。要醒來。

3樓:種好每一棵樹

不修而修,前面還有乙個過程叫萬事開頭難。

每當我們接觸乙個陌生事物時,我們因為對陌生事物不了解,所以對陌生事物沒有掌控力,總會感到恐懼,所以我們本能的逃避不熟悉的事物。

修行也是如此,必須要有乙個下決心,吃苦頭的過程,才能逐步熟悉修行。這樣陌生感會減退,掌控力會增強,才會得心應手,得心應手以後,就會形成樂趣。

人喜歡有成就的感覺,通過對征服陌生事物,會獲得成就感,成就感像興奮劑一樣,支援著人繼續征服。

當對陌生事物完全掌握以後,成就感減退,習慣養成,就像吃飯呼吸一樣,感覺不用什麼力氣。

至於四點起床,對你來說需要下決心,吃苦頭,對於別人有可能是一種興奮,也有可能是一種習慣。

僅此而已。

4樓:俠心隱者

若能真解(準確無誤的理解)不修之修,則自然明白所謂不修之修不礙一切修行(形象上的修行)。說不修之修,是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皆(注意這個限定詞!說「修行」並不是「修行」的意思,是不是在修行,取決於行者是否能即時正覺,且依足八正道行事)修行。

So,既然一切事皆可修,為何參禪、打坐、念經就不可以去做呢?雖然,世俗所理解的參禪、打坐、念經等確實未必就是修行,但也不離修!!!至少在止觀定慧的「止」的層面是會有所成績的。

很多禪合子瞧不起這種相上的修行,卻又不知道心上的修行是咋回事,把放縱於紅塵當成是修行,實在是悲哀中的悲哀,至極的悲哀………………

如果說修行的本質是無,那我什麼都不修行行嗎?

覺醒 修行的本質不是無。修行的本質是去人心,生佛性。如果修行是無,那還修什麼。最後啥都沒有,佛為什麼還要度人?修行的本質是人心空,圓滿自己的本性,最終回歸如意圓覺的本性。宇宙是不會空的。 流風 不懂修行姑妄答之 修行本質是無,如果 無 是修行的乙個境界,那麼能夠達到無這個境界的有兩種方式,天生其才,...

如果修行本質上是心意功夫,為什麼有人說「要修煉得道,一定要用七支坐法打坐入定」

平凡之前餅乾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 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唯,舍利弗 不必是坐,為宴坐也 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 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 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 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

如果李藝彤真的是所說的那樣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和她關係不錯?

蕭十三少 你可能沒住過大學女生宿舍 但我們的習慣是笑著說出 啊那個人好討厭的話 然後說這是玩笑或者是維持可以一起吃飯聊天的表面和平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 唉,還是多讀書好 和平萬歲。 朱阿嚏 不認為她跟隊員關係會好本人主推朵由此兩人一起直播 lyt的一些行為話語只讓我這個dt感到厭惡 說得難聽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