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空間結構被破壞後還有它本來的作用嗎?

時間 2021-05-30 21:13:05

1樓:丁皓陽

蛋白質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分子大小的機械,其特定空間結構如同機械各部件的組裝。

機械只有在按照設計圖製作好或是組裝好之後、並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才能實現其功能。

隨意堆放的汽車全部零部件無法行使車的功能,潑上汽油也不行。

兩個嚙合的齒輪,其中乙個的齒形發生改變,那麼嚙合就無法完成,也就不能完成傳動的功能。

從演化的角度來講,經過數十億年的漫長競爭演化,整個生命系統都極端高效和精密的。乙個蛋白質具有空間結構,那麼這個空間結構肯定是使它實現其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過來說,假若某個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並不必要,那麼其就沒有形成這樣空間結構的必要,演化過程中自然就會修改掉了。

2樓:哥哈韋爾

很多蛋白質的生物功能取決於其三維結構,而三維架構在受熱或者酸鹼性改變的情況下會喪失,從而失去生物活性。

但也有一些蛋白的生物功能不取決於其空間結構,而是取決於後蛋白轉錄修飾,比如磷酸化,糖化等。人體內廣泛存在的骨橋蛋白就屬於此類。

11.14更新---------

感謝 @薛丁格的肽 同學的糾錯,我翻譯錯誤,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確實是翻譯後修飾。

關於骨橋蛋白osteopontin,按我的現有知識,它有2D結構包括alpha螺旋和beta摺疊,但是沒有大部分蛋白的進一步的3d空間結構,這也是為什麼骨橋蛋白的熱穩定性非常高,因為沒有3d結構可以破壞。並且其生物活性並不依賴於2d結構,而是依賴於特定肽段和翻譯後修飾產生的磷酸化和醣基化。

3樓:薛丁格的肽

沒有,對蛋白質而言,結構決定其功能,結構的喪失意味著功能的喪失。

反對 @哥哈韋爾 的有些蛋白功能不依賴於其結構的說法及其所舉的例子,醣基化、磷酸化等叫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後轉錄修飾(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是發生於RNA成熟的過程。

為什麼蛋白質一定要具有高階空間結構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質工程如何進行?

半世流離 不是蛋白質一定非要要高階空間結構才有生物活性。結構決定功能!體內生化反應底物種類繁多,各種不同的反應物的微觀特徵不同,如果蛋白質做不到不特異性的扭曲無法做到和底物特異性結合,無法實現催化功能。很多反應沒有酶催化,反應效率極低。另外,作為結構分子的蛋白質,肯定也要經過摺疊,試想如果只是一長串...

如何理解組氨酸在蛋白質結構和功能中的生物學作用??

碳醯氯 大致有這麼幾點 pKR接近7 在酶活性中心用作效率很高的質子供體 受體,行使廣義酸鹼催化.很經典的例子有絲氨酸蛋白酶和核糖核酸酶A.當然蛋白質氨基酸中能作為質子供體和受體的有很多,但有的氨基酸扔了質子就不大會撿回來 如Asp,Glu 有的拿了質子就捨不得扔掉 Lys,Arg 只有pK R 約...

肚子上脂肪多卷腹後還需補充蛋白質麼?

寒青 首先不得不澄清一下腰腹核心健美基本思路 1.減脂 即使腹肌的維度很大,過多過厚的脂肪還是能覆蓋住腹肌,使其看起來不美觀,但是其實腹肌是有的。通過減脂的相關運動來減脂,這個時候你就不需要補充蛋白質,因為減脂是全身性的,不是區域性的,沒有肌肉的撕裂,補充蛋白質也沒有必要,比如通過跑步減脂,腿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