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目的的助人是不是不好的?

時間 2021-05-06 02:35:23

1樓:一聞

只要是幫助別人的事情當然是好的,帶有目的,頂多也就是互利互惠,你只是幫助了別人的同時方便了自己,或者自己有其他所求,這個並沒有貶義或者不好的。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人無緣無故對你好的,除了你的父母家人。進入社會以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會有互利互惠的存在,只是很多時候人們感覺不明顯而已。

就像社交,其實就是擴充自己的圈子,增加自己的各種領域的涉及面和知識面,這個社交就是有目的性的,這個是積極的,成年人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性,所以這種行為無可厚非。無所謂褒貶。 只要不傷害別人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2樓:筠筠圓滾滾

不好以我自己為例,當我決定是不是幫助別人的時候,我會先捫心自問,如果我這麼做了,是不是心甘情願,不需要任何回報的。這不是什麼高尚或者道德感在驅使,完完全全就是為了自己,因為我如果是希望通過幫助別人得到相應的,或大或小的反饋,如果別人沒有給予相應的反饋,我會有極大的落差感,會覺得別人欠了我的,這種心態對別人相處更不利,還不如不幫呢。

3樓:情感大濕

這個肯定是不好的,這種幫助人就不純粹,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幫助人,這是一種利用的關係,非常的不好。

是要遭到譴責的,做好事本來不求回報的,就像雷鋒那樣做,如果為了達到利益做好事,然後請一些人來宣傳。這就是假助人。

4樓:蔣小鹿

我覺得,在高中及高中以下年級這樣不是很好(如果不是什麼太過分的事情就還好)因為學生時代的感情真的很真摯。但是以後進入社會或者有些大學,這種行為是常見的,畢竟社會要生活,你得有點手段和技巧。

5樓:安顏

怎麼說呢,我個人感覺還挺好的。因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過前提是自己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建立在傷害別人或者損害別人利益的基礎上。

那種單純的助人為樂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達到那種境界需要很高的修養吧。比如我,假如我幫助我同學,我的目的大概就是讓她記住我的好,維護好我倆的關係。總之,帶有目的的助人是人之常情,只要目的不是傷害別人。

6樓:抱著西瓜

你好,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有爭議性的。

其次我們舉個例子:有個老奶奶摔倒了,乙個小夥子覺得應該幫助她,去扶一下老奶奶。

你們認為小夥子做這個事情有目的嗎?其實是有的,沒有目的的話誰會幫助別人呢。幫助是一定帶有目的性而引發的行動。

小夥子的目的很簡單很單純,就是想幫老奶奶解決眼前的困難,把她扶起來而已。這個就是他的目的,你們能說這個行為就不做好了嗎?

在來:這個老奶奶有個女兒特別漂亮,小夥子想借這個機會套近乎,於是幫忙把老奶奶扶起來了。

小夥子帶著自己的私慾,他想認識人家女兒嘛,是自己的慾望,但是事情的本質依舊是,他幫助老奶奶解決了問題,那你們覺得應該批評這個小夥子,你以後不准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幫助別人,不然就不准扶,就在那看著嗎?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單方面所謂的對與錯,而是你的從很多個層面去看待這個問題。

7樓:lucifer

既然幫助了別人,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總歸是好的,為什麼要在意自己是出去什麼目的去幫助他人呢,你有沒有目的其實並不重要,也不要有心理負擔,這只是個人對於人際關係的理解罷了,帶著目的沒有錯,互利互惠也是維持感情的手段,只是有些人不願意付出可能會讓抱有目的的你失望罷了

8樓:墨殤

我非常討厭帶有目的性的社交,但長大後我見到的越多,明白的越多,眼裡越是有越來越多的虛偽。甚至是我媽媽,她對我的好是要求有回報的,我跟她說,你跟別的媽不一樣,比如我姑姑,她對我堂妹好就單純想讓我堂妹好想讓她開心,但是你乙個勁地跟我說讓我記住你的好,讓我感恩,讓我孝順,等你老了要我照顧。然後她眼睛一下子就紅了,給我夾菜,說更多好聽的話。

我知道,她怕了,我是獨女,而且小時候她對我不好,我是她的出氣筒,她怕我以後對她不好。

這個世界上不容易的人多了,不好的事情多了,只不過碰巧讓我趕上不少。來世要做棵樹,無病無憂無牽無掛還能活挺久。

9樓:實驗室的小花貓

沒有什麼不好的。

我認為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交換。這個價值可以是物質層面的(比如你幫了別人,別人請你喝杯奶茶),也可以是心理營養層次(被讚揚、被肯定、被欣賞、被接納),還可以是心理認知層面(價值觀、喜好、行為品行,比如我幫助了別人我會覺得開心)。所以廣義上講,我認為大部分的助人都是有目的。

再者,你幫助他人後,你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雙贏的局面不是很完美嗎?

10樓:知乎使用者

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因為人都有種依賴思想,不是有句話說的好,沒有付出的收穫容易變成應該,所以只有有付出就會有收穫。人家才會記住你的好。所以我覺的帶有目的助人沒有啥不好。

只要不過份,不要血底線。

11樓:希恩斯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如果不發生後來的事,王莽和周公所行就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魯仲連曾行俠義於列國之間,卻從來不接受他人的感謝,經常有人認為他是故作姿態。魏國國君安釐王問孔斌誰是天下高士,孔斌說:

「世上沒有這種人;如果說可以有次一等的,那麼這個人就是魯仲連了。」安釐王說:「魯仲連是強迫自己這樣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

」孔斌說:「人都是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不停地這樣做下去,就會成為君子;始終不變地這樣做,習慣與本性漸漸地融合為一體,那麼就成為自然了。

」所有雖然帶有目的性,但是所行皆是善事,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12樓:不知道叫什麼

看是什麼目的,如果是贏得好名聲之類的,那盡情助人就好如果是想從幫助物件身上取得什麼或者從別的地方獲得什麼,這不叫助人,這叫互取所需

13樓:白花花的紅票子

說它好的地方就在於幫助到別人這個動作是利益於人的,從這個角度看就不是全盤否定的,事物都雙面性的表徵,取決於站在何種角度去看、能看到多少。

14樓:Jia

都不一定,看出發點在哪兒,有些人是為了自己而去幫助別人,有些則是為了別人,朋友或者親人去幫助別人,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這個問題就問得比較有片面性

15樓:浮生若茶

論行而不論心,幫助別人總是好的。如果你只是抱有和他人交好或者是對自己有好處的話,幫助他人是沒有問題的,除非你的目的就是壞的,你是抱有想要傷害他人的目的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16樓:東樓先生

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分為兩段考慮:

第一點,助人是不是好的。這個相信在我們所有接受的教育裡面都是好的。

第二點,帶有目的的助人是不是助人。

如果以結果為準的話,只要是助人了,對方得到了幫助,那就是說帶有目的的助人也是助人,那他就沒有什麼不好的。在意身邊人的看法,人同此理,我們都希望被認同,被尊敬,以結果來說,無可厚非。

如果說帶有目的助人不是助人。那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幫助自己讓別人認可,幫助自己獲得別人的尊重。助人只是一種手段。那這件事不違規不違法,不傷害別人,也沒有什麼。

有許多喜歡助人為樂的人,他們別無所求,助人使他們快樂。那話說回來,使自己心情愉悅算不算所求,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是精神所求。

所以綜上來看,只要是你幫助了別人,沒有挾恩求報,那麼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沒有從任何方面傷害到別人,那都是沒有問題的。我更希望這世界上有更多的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只要你沒有傷害到別人,這樣的幫助,多多益善。

只是提醒一句,活在別人的眼中,容易迷失自己。

17樓:陳亮

看了一眼答案,大家都覺得不太好,就是出發點好像都不太一樣。

但我覺得,是好的。

首先,無論怎樣,這都是助人,警察下班時救人就偉大值得歌頌,上班時因為任務救人難道就不偉大了嗎?只能說前者更高尚,更值得被尊敬。

其次,有目的的助人,無非就是想被人知道後能獲得一定正向的「反饋」,這無可厚非。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大家選擇不同罷了。

最後,這種問題肯定沒有統一的答案,因為大家性格、處境都不相同。你來問了,說明你心裡有不太舒服的地方,至於怎麼判斷要不要繼續下去,很簡單,你開心就行。

18樓:雜質

首先助人就是好事,其次如果你的目的沒有那麼惡劣,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助人通常都是有目的的,所以沒必要有罪惡感。有的時候,你之所以沒有感覺到助人是帶有目的,是因為都在潛意識裡。

19樓:謙砼聽聽

推薦你看看《了凡四訓》這本書。

書中提到了善惡的標準:

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翻譯過來就是:能給人利益的是善,只利益自己的是惡。有益於人的,就算打人、罵人,都是善;只利益自己的,就是敬人、禮人,也是惡。

所以,存心只為他人好,不雜私心,則打人罵人都是善,心地良善的緣故。只求自己的利益,不論如何恭敬人都是惡,內心自私的緣故。人要去行善,只要是有利於他人,就是出於公心,如果是出於公心那就是真善。

所以說,《了凡四訓》認為帶目的的助人可以算惡了,關鍵看這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為了自己的利益的程度,如果你全為了自己的利益,那就是十足的惡;如果你不算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那還好一點……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20樓:嗯呀

對受助者來說,論跡不論心,只要沒有在實際上被控制,沒什麼不好的,她是有選擇的,她可以選擇接受你,拒絕你,回報你,不回報你,可以選擇回報A,B,C,她是自由的。

對當事人自己,確實不如順應自己本性地助人。助人那一刻,就已經滿足自我釋放愛的需求了,後續回報與否,外界如何反應都無法影響她的心情,她是邏輯自洽,自我圓滿的乙個狀態。

而有目的,就會產生放逐在他人身上的需求,需求放在別人那兒,一旦這個需求日後沒有被完全滿足,就會產生失望怨懟等傷人自傷的情緒,有了這個情緒,不及時處理好的話,離控制就不遠了,控制外界,是個無底洞……

21樓:蝲蝲蛄

從經營的角度來講非常划算,不少名流的慈善行為也正是源於此目的。

但是,從道德和修行的層面來說,則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只要沾染了功利之心和塵俗貪念,動機也就不再純粹,好事就會變質。

真行善,看的是初衷,而非某類表象。

踐行慈愛有很多方式,並不一定非要施捨財務。顏施、眼施、心施、德施...

貴在乙個「誠」字。

22樓:知乎者也

首先有目的做好事是正常的,就像不喜歡讀書,但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拿乙個好成績回去,這不就是雙贏了,只要你的目的是讓對方開心,那也不是不行,男孩子對乙個女孩子好,那不就是有目的性的

「猶太人聰明」是不是帶有利益目的性的偽科學?

首先,猶太人是盎格魯跟日耳曼資本家立在sb無產階級面前的靶子。世界的核心明明就是盎格魯財團,跟猶太人有個毛線關係。當初希魔也是這套忽悠。 嗚莎花園 猶太人聰明的觀點是否帶有利益性,這個事情我沒有查到過硬的論據。但是我們可以先回答一下猶太人是不是真的聰明。首先,如果是基因層面上的優秀,那麼前提條件是猶...

帶有目的性的善良是偽善嗎?

少林功夫好耶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 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有沒有不好講,但...

我想問問企業的目的是不是盈利?

漆昌樂 企業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之分,前者的商業價值主要在於為所有者 投資者創造利潤,實現保值增值。慈善 公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形式,同時有利於品牌及市場認可度提公升。 浩然集團 不盈利還是做慈善的麼?企業不盈利就好比人不掙錢,你生下來就是為了創造價值,推動社會進步的,難道是用來浪費空氣和糧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