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體會優先利用糖供能 生酮飲食符合人體本能嗎

時間 2021-05-11 03:09:04

1樓:風君

生化中有一句名言,叫「脂肪在糖的火焰中燃燒」,弄清這句話的含義,便可解樓主疑惑。

這句話什麼意思?按照字面理解,就是脂肪無法獨自供能。為什麼?

這是因為三大營養素,醣類、脂類和氨基酸,如果要燃燒供能,共同的途徑就是三羧酸迴圈。而三羧酸迴圈的初始反應物有兩個:乙醯CoA和草醯乙酸。

雖然從整個迴圈來看,草醯乙酸只是催化作用,但其濃度將決定反應速度。為什麼糖是優先供能選擇?因為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可以轉變為乙醯CoA,也可以脫羧產生草醯乙酸,所以糖靠自己就可以撐起三羧酸迴圈。

而脂肪呢,通過脂肪酸的分解,只能產生乙醯CoA,而不能產生草醯乙酸,所以脂肪的供能是需要糖來幫助的,共同燃燒才最有效率。如果體內沒有糖,脂肪也沒辦法自己供能,這時候機體就會通過醣異生來產生糖,維持反應。而醣異生的主要原料就是氨基酸。

所以糖無疑是機體的更優選擇,且是必需選擇。生酮模式當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通過模擬飢餓狀態來加速脂肪消耗而已。只能說是對現代人糖攝入過多所產生問題的一種糾偏。

生酮實踐者如果非要去證明生酮的自然性,非要去抬高脂肪的供能地位,甚至貶低碳水的作用,那無疑是走火入魔了。

想要更系統地了解健身相關的生化知識嗎?來看看我在鹽選專欄開講的《知識青年健身課》吧~

知識青年健身課:科學健身,成就好身材

2樓:

藉著問題,其實作為乙個生酮實踐者,我也有類似的疑問。

首先肝臟缺乏利用酮體的酶系,所以肯定需要有醣異生這個功能(但我認為這絕不是唯一的原因,生酮每天20g碳水,還能穩定血糖,這本身就是乙個複雜的系統)

我主要的疑問在於醣異生和酮體利用的關係,眾所周知生酮會有所謂適應期,而具體如何去界定這個適應期?在適應期內,身體是以酮體和醣異生混合供能?

適應期過後,身體對酮體利用率提公升,直觀結果是尿酮減少,血尿酸下降。那麼進入這個階段的生化指標是什麼呢?是某種酶的增多?適應期過後的階段內,肌糖原和肝糖原又是什麼情況呢?

分析以上問題,如果要生酮,應該如何更快的度過適應期?

3樓:癮君子

人類的正常飲食結果仍是糖優先的高碳模式,但並不代表過食尤其是過食糖。我同樣認可糖較之脂和蛋白等過高危險更大,愛之深恨之切。生酮燃脂模式有很多獨特的優點,但並不代表它的優先性,也不代表正常的高碳模式下身體以神經系統為例的某個區域性不會偏愛脂肪。

人體在適當範圍下是高度智慧型機動的。生酮飲食模式應該是對於現代文明飲食病的一種糾偏,雖然是一劑強效的良藥,效果確切,但它是藥,並不是食物營養本身。囗味上的好甜,糖反應的快速性,飢餓時的醣異生然後再是生酮等似乎都證明糖才是首選。

脂肪應該是一種高壓縮滯後的儲備形式。另我想問的是生酮高脂時過多的脂不會堆積肥胖是什麼原因?還有高膽固醇的問題似乎證據牽強,我的理解是飽和脂肪較不飽和脂肪更難分解利用,而不飽和脂肪為代表的種子油優勢明顯,但種子油最大的問題是精煉和酸敗的問題,而不應拿w6促炎來說事,本末倒置。

為什麼人體不能吸食過多的糖,但又喜歡吃甜味的食物?

周周 糖吃多了蛀牙啊,我大學有個室友,上下兩排門牙看著很整齊總覺得怪怪的,有次牙齦腫了,看醫生說是根尖囊腫,醫生讓他換牙,我們才知道兩排門牙全是假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純屬是兩排門牙都蛀了,很嚇人。不是說愛吃甜食,而是周圍都是甜食,水果店奶茶店蛋糕店甜品店,哪個不甜啊。甜的食物讓人心情好,生活這麼苦...

為什麼人體免疫細胞的戰鬥力始終比細菌高呢?

禁與千尋 怎麼會呢?如果人體的免疫細胞得戰鬥力始終比細菌高,那麼還需要抗生素幹啥呢?如果人體的免疫細胞得戰鬥力始終比細菌高,醫院全是傷筋動骨或是病毒感染的?如果人體的免疫細胞得戰鬥力始終比細菌高,那麼舒膚佳豈不是虛假宣傳? 亞硫酐 問題問得有問題。人體免疫細胞很多時候打不過細菌 人體免疫細胞的戰鬥力...

為什麼人體分泌的液體都是有味道的(多數是鹹的),只有唾液無味?

沒什麼依據,個人覺得,因為唾液本身就是度量鹹不鹹的標準吧。味覺就是以唾液的味道為參照產生的?酸辣鹹苦都是相對於自己的唾液感知來的,其實它本身的成分也可能是鹹的,只是一開始就被定義成了基點 izaya 唾液一般是含水分比較多的稀薄液體,成分有無機鹽,溶菌酶,唾液澱粉酶,等等。唾液無味並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