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茶葉有保質期,有的茶葉沒有保質期?

時間 2021-05-07 17:13:29

1樓:

茶葉的保質期,可以理解為「最佳賞味期」。也就是超過這個期限,並不代表茶就立馬變質不能喝了,而是它失去了應有的口感味道,從風味到內含營養方方面面的質感下降。

為了簡單判斷賞味期的長短,暫且把茶葉的風味香型,簡單地歸為兩大類:

大部分綠茶,黃茶,以及小部分烏龍茶(輕度發酵的如鐵觀音等)。

鮮爽清香型的茶,主要飲其鮮爽的口感,和清新潤甜的味道,這些往往要「品飲需趁早」,西湖龍井或者洞庭碧螺春這類綠茶,都是喝茶喝鮮, 越新的越好。

而從國家標準體系來看,這類茶的保質期時間大都是一到兩年左右,超過這個時間,茶葉中所內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質會大幅下降,同時也會失去鮮爽的口感滋味。

含芽率高的綠茶,內含氨基酸物質豐富

從精品茶的品飲角度來看,自然是越早喝越好,有些極致追求的品飲者,只喝2個月內的西湖龍井,是有一定道理的。

部分烏龍茶(重度發酵),紅茶,黑茶。

醇厚甜香型的茶,喝的主要是「醇」,對標到茶葉中的具體內含物質,其實就是茶多醣。這類茶最典型的是普洱,以及岩茶。在製成之初,茶葉有一些未經完全氧化分解的多酚類醇類物質,對人體有一定刺激性,只有經過時間才能降下來。

於此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醣TPS逐漸增加發揮顯性作用,不但溫和無刺激,還讓茶湯具備醇厚順滑的特質。

這類茶的保質期相對綠茶較長,有些還可以久放,如普洱等,如果存放得當可長期飲用,甚至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而岩茶的保質期也相對較長,多達三五年之久。

一芽三葉採摘的普洱、岩茶等,相對糖分含量更多

這裡沒有將白茶歸類,它比較特殊,僅有極其輕微的發酵,屬於清甜型;但因為沒有經過高溫殺酶,具備後續轉化的空間,漸漸有了醇厚的甜味。因此白茶趁早喝有鮮,存放得當經過時間的轉化又能喝醇。

關於茶葉鮮爽和醇厚的內質關聯,可以參照此前的文章:

新茶好喝,還是陳茶好?以上關於茶葉保質期/賞味期長短的劃分依據,僅從風味特質方面做大體判斷,到這裡已經可以解決實際中遇到的一半問題了。

剩下更為細緻、針對六大茶類的保質期判斷,可以參照國家標準。

收集的部分代表性茶的保質期僅供參考

但要注意,國標僅是一條大範圍內的參考線,並不表示所有茶都能拿它死板硬套。從實際生產出發,創新往往比國標出台要快很多,因此遇到例外也無需詫異。

不論是有保質期限制 ,還是可長期存放的茶,都有個前提條件,就是貯存得當,即存放的環境不會對茶葉品質有較大影響。具體的存放方法可參考以下文章,總結起來就是:乾淨無異味,遮陰無暴曬,密封不受潮。

生普應該怎麼存放?除了因為採摘標準、發酵工藝等緣故外,乙個茶究竟能否久放,核心原因其實是酶促反應

酶在茶葉中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當茶葉生長時,酶幫助茶葉中物質的合成;當茶葉採摘後開始加工製作時,酶起著分解物質的作用

製茶的過程,也是人類利用和控制酶發生變化的做成——綠茶不發酵,採摘後就高溫殺青,較早終止了酶的活性;紅茶的全發酵過程,就是充分利用酶促氧化的作用;烏龍茶以及白茶、黃茶這類半發酵茶,就是適當控制酶的作用。

但是在100℃以上高溫時,茶葉中的酶會遭到破壞甚至消失

如果一種茶經過較長高溫徹底殺死其中的酶,就會斷絕後續發生輕微轉化的可能性,這類茶的賞味期就比較短,比如綠茶的一年保質期。沒有酶的催化促進,茶葉中的醣類等物質無法再進行轉化,失去了活性,也不會轉為大家喜歡的「醇」。

而擁有後續陳化轉化空間茶如普洱生茶,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高溫,它的乾燥也是緩慢自然的曬乾,保留了茶葉中的活性成分酶

同理,除了普洱,自然乾燥或者低溫烘乾的白茶,還有雲南近些年流行的曬紅(即經過自然晾曬乾燥的紅茶),都是在工藝中沒有經歷長期高溫,保留了部分酶,才有陳化轉化空間,都能夠久藏飲用,還會因此呈現不同的香甜質感。

烏龍茶是先控酶做青,然後焙火高溫殺酶,輕火焙乾相對於重火焙乾後續有一定轉化空間,但也比較有限,依然無法做到像普洱、白茶那樣可以更長期的存放。

因此,判斷茶葉保質期的核心因素,就是看制茶過程,有沒有進行長時間的高溫(>100℃)殺酶滅活,以及消滅酶的程度;保留了酶就為後期的轉化創造了可能,儲存得當可以長期放置飲用;徹底殺酶,則要趁著茶葉的鮮爽,越早賞味越好。

2樓:Miserable faith

因為我主要了解滇紅滇綠和臨滄普洱,所以就拿它們來舉例談談茶葉的保質期問題。第一,它們的加工工藝不同,紅茶大多最後需要外部熱源加熱烘乾,部分的話還需要使用提香機加熱增加香度,綠茶也一樣,綠茶又叫烘青,也是外部熱源加熱烘乾,所以在烘乾的過程中,香度大多提公升但是茶葉表面和葉內結構會存在受損,一些有益菌落死亡,時間過長氧化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產生一些有害的氧化物質導致茶葉損害身體健康。像普洱茶,它是曬青茶,正常情況下他是通過曬乾的,它的葉片表面和葉內組織相對完好,而且一些葉片內的有益菌落依然存活,導致它在往後的幾十年內可以繼續發展轉化和後發酵,極少程度存在有害氧化物質的衍生。

當然,任何的茶,都需要在合適的溫度濕度下儲存,不然都會導致茶葉的惡性發酵或者加劇不利氧化而導致茶葉的損壞。

這是我的一些稚嫩想法,也不確保全對,有補充或者錯誤的希望大家提出,共同進步。

3樓:陳藝元

一般綠茶來說是有保質期的。嗯,其實別的普洱茶白茶黑茶,其實有保質期,只不過可能長期的會更好喝一些吧。這些茶葉也不是越久越好的,總歸是有乙個最佳時期嗎?

4樓:蘭頤茶語

不同的茶保質期也不一樣。

1、綠茶保質期為一年,陳年茶會變味,最好別喝。

2、黃茶跟綠茶一樣冷藏密封一年。

3、紅茶最長三年,超過之後不宜飲用。

4、烏龍茶一到三年。

5、個別岩茶越陳越香。

6、白茶最長15年,需要乾倉儲存。

7、黑茶一般20年,個別黑茶幾十年到上百年不等。

5樓:

茶葉的保質期與茶的品種有關,不同的茶葉保質期也不一樣。像普洱茶、黑茶等屬於全發酵產品,保質期可達10~20年。因此國家對其沒有制定保質期。

類似的茶葉還有武夷岩茶、廣西的六堡茶等,這類茶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反而能提高茶葉品質。

一般的茶,還是新鮮的比較好。如綠茶,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

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看它是不是發霉,或出現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裝上的保質期,另外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再衝飲。

6樓:一介舔狗

都有保質期的。

普洱茶白茶只是適宜條件下可以長期儲存

長期大抵二十年左右。

壓得緊,溫度低,沒水沒光可以更長些

但是總不能是五十年往上。

這不叫茶,這是家具的範疇了。

茶葉根據發酵程度分的六大茶類。

綠茶放久了,氧化變質了,喝著不是綠茶味道了,自然就不行了。

同理是黃茶和烏龍茶。

白茶黑茶(普洱)這些,殺青沒殺透,本來就可以後期轉化,因此就可以適當條件下,越陳越香。注意適當條件下。高溫高濕肯定個個發霉,不中喝

7樓:綠林小喬

首先,要看是六大茶類中的那一類茶,這和各種茶的製作工藝有很大關係。不能存放的茶,沒有後期氧化發酵的空間,茶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好。相反,能存放的茶,自然是會持續氧化發酵越來越好的。

比如,綠茶,喝的就是當年茶的鮮爽,新茶中的帶來鮮爽口感的內含物質在頭一年最多,過後就大量流失,不是隔年的綠茶不能喝,而是口感變化和新茶落差很大;

黃茶,大多也都推薦喝當年茶,如果工藝精良,有些許轉化空間,當然說的是變好,但最多也就兩到三年。

紅茶,清香型烏龍茶,一般兩到三年內喝完。

烏龍茶中足火岩茶,老鐵,白茶,黑茶,工藝製作好的,都有存放價值。因為茶葉的內含物質氧化發酵走向越來越好,口感醇厚稠滑,這些都是有實際依據的。喝過真正的老茶就明白了。

【熟普·大樹熟茶2023年勐海味道250克磚茶】

【福鼎白茶·老白茶2023年壽眉餅茶口糧茶】

8樓:杜小月2016

可能是製作工藝上的原因,導致了茶葉的轉化不同。普洱可以很長時間都還在慢慢轉化,口感表現也是不一樣的呢,像綠茶類,在一段時間內,口感就可能會越來越不太好,所以有時候會說,綠茶喝鮮爽,普洱茶喝陳香。

9樓:愛喝茶的小可愛啊

茶葉正常的存放條件都是密封,乾燥,避陰,無異味處,一般來說存放條件沒問題的話茶葉不變質是不會過期的,但是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最佳品茗期,一般綠茶就是就是一定要喝當年的第一口鮮,白茶就會有存放5-10年老白茶勝藥的說法,紅茶和熟普的話看你自己的口感要求了,喝茶喝香氣的話就不要存放太久時間,存放時間久了一般是喝茶湯的醇厚度

10樓:明孋

主要是根據製茶的工藝而論。像雲南普洱茶清朝年間上供給宮廷的存放於故宮的一餅茶,已經兩百多年了,仍然可以喝,只是營養價值不大。

11樓:守一而止

對於有保質期的茶葉來講,那個時間限制其實可以理解為最佳口感期(比如綠茶),你要是不嫌棄綠茶陳化的味道,即使過來了保質期還是可以喝的(只要沒發霉),而其它茶葉不同合理儲存時期,有不同風味,所以沒有嚴謹保質期

12樓:Zero

就好比綠茶和普洱茶。綠茶喝的就是鮮香,普洱茶喝的是醇厚回甘,綠茶一年半之後就沒什麼營養,茶多酚,茶黃素,氨基酸都沒有了,鮮香都流失了,普洱茶在微生物的影響下不停地轉化,茶多酚,茶黃素,氨基酸含量都在保持。現在百年宋聘一餅357克100多萬,88青十幾萬,越存越值錢

13樓:鐘吾茗茶

茶葉也有保質期,而且不同茶葉的保質期長短也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茶葉的保質期很難界定,因此其包裝上並沒有刻意標明保質期是多久,比如普洱茶、青磚茶等等。同時,茶葉的品質易受溫度、光線、濕度等因素的影響,茶葉儲存不當也容易發生變質。

一、常見茶葉的保質期

通常來說,綠茶的保質期最短,常溫下只能儲存一年左右,在專門儲存茶葉的冰箱裡也只能延長到18個月左右。與綠茶差不多,烏龍茶即使放冰箱裡也只能儲存18個月左右。但如果是經過烘焙的烏龍茶,比如武夷岩茶,放2年以上也能拿出來喝。

而紅茶由於是全發酵茶,因此保質期較長,一般是2年以上。白茶擁有口感越陳越香的特點,只要儲存得當,能長期儲存,普洱茶亦是如此。除此之外,黑茶散茶可以儲存3至5年,緊壓茶差不多在10到15年。

中國特產黃茶的保質期則在1年左右。

二、茶葉過期了盡量別喝

茶葉過期了雖然也可以喝,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會對人體有害,但過期茶葉的口感、滋味早已不再新鮮,因此不建議飲用。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可以從茶葉有無發霉或出現陳味、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是否下降、茶湯是否變褐變暗等方面進行。

為什麼有的茶葉價值上萬?

小馬 百萬豪車能滿足你的所有虛榮,上萬好茶在你嘴裡未必有可口可樂的好口感。一是物希為貴,但上等好茶的產出,也是要天時地利人和。 Zoe Chim 學渣一枚,略知皮毛,見諒。我只知道好的茶葉如精美的藝術品一樣難得。從茶葉的育種開始,選育出不同適制性的品種。然後要有好的天氣,土壤,地形以及各種措施。終於...

為什麼泡茶葉,有點浮起來,有的會沉下去

館長 有的浮下去,有的沉下去。茶類不同,它們沉浮的原因也不同。我只說一種原因。揉捻程度不同。因為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有揉捻工序,所以茶葉條索揉捻的緊實了,它會沉下去。而不緊實的它與緊實的相比較受到浮力會大一點。而且揉捻程度越高,細胞破損率越高,更容易吸收水分,所以就沉下去了。這只是一種原因,茶葉沉浮的原...

為什麼大學裡的戀愛保質期這麼短?

長夜青空 問了周圍的人,主要觀點比較傾向於 就維持著這樣,斷了就找新的 和 開心就好 這樣,比起態度認真的尋找之後生活的另一半,更類似滿足目前的情感寄託的需求。所以會很快找到新的,會很容易在遊戲裡結婚,叫別人老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jpg emmm反正我自己是做不到,可以尊重和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