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美印第安人未能形成統一國家?

時間 2021-05-07 00:43:18

1樓:宋成軍

這確實是乙個很難解釋的問題,按理說北美與東亞、歐洲在同一緯度上,氣候都比較溫和,耕地也多,也有大江大河和礦產資源,完全具備孕育強大文明的條件,但為什麼直到大航海時代都還處在部落時代呢?

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有三種:

第一種觀點是從智人進入北美地區的時間較短,是大約1.2萬年前才開始通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這批智人是東非智人西遷進入東亞的智人的分支。

而在此之前,智人抵達北非、中東、歐洲、東亞、澳洲地區都有幾萬年了。但這個觀點有兩個問題,一是人類定居和部落文明事實上也就一萬多年,進入東亞的智人能建立國家,為什麼這批抵達美洲的智人就不能?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以前,全球各區域智人文明都已經興衰好幾輪了,美洲智人和其它地區智人的文明進度,完全脫節。

二是即便這批智人進化較慢,所以落後於其它地區,但為什麼南美和中美地區的瑪雅人比北美的印第安人還先進呢,他們可都是同一批進入美洲的智人。所以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第二種觀點是北美地區沒有可馴化的大型耕種輔助動物,例如耕牛。但我想智人既然能把大型物種屠光,要想馴服北美野牛,問題也應該不大。而且其它地區的野牛,也不見得就比北美的好馴服。

目前看來最說得通的就是第三種觀點,也就是所謂的生存壓力小導致進化慢。也許,確實是因為北美地區自古以來地廣人稀,可捕殺的動物足夠多,水源等資源都比較豐富,所以進入部落時代後,依靠相對成型的原始組織就能應付大部分生存危機,自然就沒有建立強大國家對外掠取的必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同一批智人進入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南美和中美反而建立起了比北美更強大的國家文明。

而埃及、中東、歐洲及東亞地區的智人之所以能在5000-2023年前建立國家,其最主的原因恐怕也是當時的人口數量已經膨脹到當地資源無法承受,野生的動植物都不夠吃了,所以才會下地幹活從而形成農耕文明。同時,這個觀點其實也統一了第一和第二種觀點。因為白令海峽地處北極,很難通過,而東亞地區的智人進入農耕文明後自然就沒必要再涉險穿越那裡了。

所以在沒有外部人口輸入的情況下,北美智人生存壓力就更小,因而也沒有馴化野牛變為耕牛的必要,直接捕殺宰了吃肉,肯定要比馴化它們用來種地要簡單得多。

回顧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事實上越是資源匱乏、自然條件險惡的地區,越是戰爭頻繁的地區,確實進化的速度越快,雖然同一地區的王朝不斷在消亡,但新生的王朝卻比以往更加先進和富有活力。而直至現代,人類文明進化取得的技術成就,也大部分來自戰爭,即便沒有戰爭,在冷戰時期取得的技術進步也遠比冷戰結束的這幾十年要多得多。

迫於外部的競爭壓力才會有長足進步,否則就會在舒適的環境中落後他人直至面臨滅頂之災,這大概就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2樓:何足道哉

為啥東亞人沒有統一成乙個國家?

因為大和民族、大韓民族、大漢民族……在白人看起來可能分不清,但是自身差別真的很大啊?現階段不可能合併為乙個國家

同樣,北美殷地安人也是好幾個不同民族,最近的和鄂溫克族是姐妹民族,但是最遠的……

而且連鐵器都沒有,跟我提什麼國家?

3樓:xykmon

北美洲人口較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發展太晚,玉公尺雖然在四千年前就被中美洲原住民培育出來,傳播到北美卻非常晚。實際上自從開始種植玉公尺,密西西比河流域很快出現了較大人口聚居地,甚至出現了卡霍基亞這樣數萬人的大型城市。然而這已經太晚了,來不及在哥倫布之前發展出足夠大的人口數量和文明。

4樓:錯亂了感覺

我覺得有兩點:1、北美大陸資源豐富;2、北美印第安人生育率低。這兩點決定了資源供給大於需求,進而導致不同部族不需要為了爭奪資源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及兼併,小規模的戰爭我如果打不過你我可以另外再找個地搬去住,沒準新找的地方資源比老地方還要更充足。

沒有或者兼併少就不可能產生強有力的政權。

5樓:xinli zou

應該是多方面的。

1.人口應該是最重要的乙個。殖民時期美國印第安人還處於部落階段,可能相當於大陸商周階段的國家形態。

沒有大量的人口是不可能建立城市,國家,和更多的。但人口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比如文化,或者土地遼闊導致了低人口密度,生存的困難導致了低出生率和存活率。

農業發展水平不足,等

2. 沒有大型可馴服動物。如果沒有馬匹,人們的移動範圍會大大受限。就好像沒有馬就沒有蒙古帝國。

3. 自然資源。北美的自然資源算是好的,但這可能限制了進一步的生存需求而限制了科技創新

4. 部落鬥爭。另外乙個導致低人口和縮小活動範圍的因素

5. 必要的發明創造。比如沒有瓷器,導致衛生條件低下。沒有文字,導致交流困難

6. 必要的外部交流。中國大陸有很多物品都是從中亞,歐洲,甚至非洲傳進來的。很多關鍵的物品都能導致文明的大發展。

6樓:邢北辰

一種觀點是,北美沒有容易馴服的大型野生動物,只有北美野牛直到殖民者建國都還大批活躍在北美西部大平原上,至於羊駝……

此外美洲人一直不使用鐵,且農業技術僅僅停留在低階的休耕輪作,土地不斷荒廢。因此北美的農耕難以演進至畜力耕作水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社會政權化階級化的進步。

另一方面,北美印第安人,尤其是馬尼托巴、薩斯卡徹溫、阿爾伯塔草原地區的平原印第安人,生活在相對優越的自然環境下,狩獵和採集可以滿足部落生存需要(不考慮自然災害的前提下),且在這種原始體制下,部落間的矛盾等級是不能與高階社會相提並論的,因此戰爭的規模和壓力也相對低下。這種「田園牧歌」式生活加上生產水平難以提公升讓平原印第安人缺乏社會進步的動力(當然這未必是件壞事)。這一點或許是北美和拉丁美洲文明差異的原因之一。

每乙個發達的文明,起步時都必然伴隨著強大蠻族和流動掠劫者的威脅,而北美是幾乎不存在這些的。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印第安人之間以殲滅整個部落為目的的戰爭基本不存在。個人覺得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北美印第安人未來還有可能奪回屬於自己祖先的土地嗎?

北美境內的 印第安人 奪回自己的失地難度很大,但美國印第安人基因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因為大部分拉丁美洲人都混入了一定程度的印第安人血統,而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國家裡印第安人血統算相對較高的乙個了,印第安人基因平均佔50 這甚至比美國境內的很多所謂 印第安人 的印第安人血統更多,因為美國尤其是東部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遷徙史?

印第安人的先祖來自西伯利亞,目前在美洲發現最早的人類痕跡是兩萬年前左右,那麼印第安人特有的基因是在兩萬年前或更久前的西伯利亞地區出現。然後逐步從白令海峽附近擴散到整個美洲。人類46條染色體中有44條是常染色體,常染色體也直接決定人類的外貌特徵,所以要從基因上判別民族親緣性就要用常染色體來做比較。世界...

如果像北美印第安人這樣的土著提前兩百年知道西方文明將會入侵,他們能如何自救?

sailbai2013 沒什麼好辦法,該怎麼辦還是怎麼辦,原住民什麼也做不了,落後文明覺醒的唯一辦法就是被暴揍一頓,一頓不行就再來一頓,見識了先進文明的強大才能明白怎麼回事兒。別說美洲人,就是清朝人,比美洲人優勢強多了,相比印第安人對歐洲的一無所知,清朝人可不是不知道西方文明的存在,從古代開始就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