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龍飛船中的新觸控互動作業系統,意味著什麼?

時間 2021-05-06 10:39:27

1樓:zokoko

這意味著,即便所有螢幕都壞了,即便沒有駕駛員,依然可以實現自動駕駛,自動操控,所有動作都可以讓地面來接管,這個接管只需要像核彈那樣多方確認就行,你們的擔心反映了對科技的無知

2樓:北落師門

如果是放了大顯示屏,那麼當然是很好,但是如果要用觸控螢幕代替按鍵進行絕大多數操作?

反正就用我經歷的一些事舉例。

開車(標準意義),按鍵旋鈕可以盲操,目光根本不需要轉移,是否按下了,撥動了幾格旋鈕,可以輕鬆感知。如果是中控大屏搞定一切,那必須要移動目光去看,且按下之後,有可能會誤觸或者是沒成功觸控給出乙個反饋確認感。

按鍵手機必要的時候可以盲操作,智慧型手機做不到。

儘管現在手遊熱度很高,但是真正有高精度操作要求的遊戲,用的要麼是手柄,要麼是鍵鼠。

各種軟體如果會用了鍵盤快捷鍵,對比用滑鼠或者是一些觸控螢幕電腦,效率提公升是極大的。

按鍵能很方便的進行定位,觸控螢幕有可能點歪,特別是在運動的時候,有答主也舉例了跑步機操作按鍵比觸控螢幕好用。

3樓:charlary

不出問題什麼都好說!出了問題,什麼都是毛病。

其實核心邏輯就在於該不該為了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危險多花幾倍的成本來保持安全冗餘。

馬斯克可是買了幾倍的保險,可你命沒了就真沒了。

4樓:明智先生

採用觸控螢幕本質上是為了節省成本,需要更新換代了更新一下軟體就完事了。這個當然意味著商業化開始真正觸足這個領域。當然觸控互動方式有它自身的問題,這也需要後續不斷完善例如提供力反饋等等。

5樓:喬捷

曾經做過幾年舞台控制系統的來亂答一下。

首先,觸控螢幕的主要作用是檢視系統的監控資訊,這個比檢視一堆傳統的指標式儀錶盤來說優勢巨大,即可以減少一大堆硬體儀表的死重,又可以讓資訊更清晰可讀,對重量非常敏感的航天飛行器來說是乙個值得採用的技術。

最後,觸控螢幕操作還有基於Html的UI,本身算不上什麼高階技術,如果早20年推出,還值得吹一波,現如今早就在民用行業爛大街了。傳統的航天系統不缺資金和人才,如果真的要搞10幾年前就搞出來了。之所以一直沒有,可能主要是傳統的航天系統人比較保守,在晶元選型上都採用超高可靠性的晶元,主頻很低,效能非常弱,跑不動GUI系統,軟體設計上也偏向於保守的可靠的系統,一般來說越簡單的東西就越可靠。

而spaceX在這方面是非常激進的,敢於使用高效能的x86晶元,啟用一些先進的技術,這起到了乙個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希望中國的航天人也要加油,向SpaceX學習。

6樓:Appendent

載人太空飛行器控制面板的演變:

【圖1】蘇聯東方飛船,1960-1963

【圖2】美國水星飛船,2023年

【圖3】美國雙子座飛船,2023年

【圖4】蘇聯聯盟飛船,2023年

【圖5】美國阿波羅登月飛船指揮艙,1968-1973【圖6】蘇聯暴風雪號太空梭,1984-1988【圖7】美國奮進號太空梭,2023年

【圖8】中國神舟飛船,2023年

【圖9】美國太空探索龍飛船,2014

7樓:eloggo

單從發射系統管中窺豹,說明各種成熟系統的優化空間還是很大!

很多時候改革的攔路虎不是技術,而是敢不敢,願不願的問題。

spacex對於nasa另乙個角度,可能是作為乙個試驗田,比如這次x86硬體上天,離地多遠是安全的,RAS特性是work的。

8樓:

我研究所理想中的火箭必須燒煤,汽油、柴油、煤油偏二甲阱燃點低,容易洩漏,不安全。航天任務裡一處失敗就是處處失敗,火箭飛船經不起一丁點失誤,煤雖然體積大,能量低,但是安全,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燒煤的火箭必須用算盤做計算器。什麼電晶體電子管積體電路都不行,我們必須保證火箭在極端條件下的計算能力,宇宙空間的電離輻射有可能會讓電路系統故障,算盤什麼都不怕,哪怕火箭崩了,算珠撿起來照樣珠心算。對執著的航天人來說,有可能就是不可能,可靠性,可靠性,還是可靠性!

雖然龍飛船被馬斯克搶先註冊,失了我民族威名,但是我認為在我所的努力下,以水洗精煉煤球為核心動力,以珠心算為主要計算裝置,以優秀航天員為唯一代價的白鶴號飛船昨日已經點火,預計三年內就能實現主引擎爆燃,五年內就能飛上太空!

9樓:張HT

打個比方,如果飛船出現意外情況,劇烈晃動下,全觸控怎麼保證操作不出現失誤?恐怕到時候螢幕上顯示什麼肉眼都看不清吧?

不過這種事情放到馬斯克身上我覺得很正常。畢竟疫情期間都能反對居家喊著賤民趕緊復工,穩定性安全性好不好都不重要,酷炫就對了。

實名反對樓上吹馬斯克什麼科學家思想了,明明是資本家思想好嗎?吸引眼球就完事了。

10樓:陳聖

就是為了酷炫的廣告效果與節省開支。使用螢幕控制並不難,所要實現的功能沒有使用螢幕前就已經存在,也不存在依賴這些螢幕才能實現的新功能。螢幕給人的感覺就是脆弱不可靠且無法維修

比如你要用遙控器控制汽車,或者用手機螢幕控制汽車,技術上並不是問題,因為玩具上就有應用。那你開的車為什麼不應用呢。

11樓:evilpan

意味著太空飛行員本身不是駕駛員,而是貨物。

相比於硬實時的物理按鍵,使用功能複雜和容錯率低的觸控按鍵,就無法保證操作員的使用穩定性。

事實上大部分操縱都是通過自動或者遠端控制,所以我猜測這幾塊螢幕的作用應該是為了防止太空飛行員在太空無聊用來玩掃雷的。

12樓:馬牌甲客

觸控螢幕看著好,但實際使用未必一定好。

舉個例子,Volvo xc90的空調控制也放在中控大屏上。

如果在行車過程中要調節溫度,那是一種很糟糕的體驗:必須眼睛看著中控大屏。

傳統的旋鈕式操縱,完全可以眼睛不看,手摸上去直接轉就完了。

誰用誰知道

13樓:路人甲

我只想知道萬一觸控IC掛了,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套應急方案(PS與傳統一至的在看不見的角落?),畢竟像航空航天類的裝置可靠性是第一追求而不是什麼操作體驗、酷炫的操作方式。

14樓:發出了察覺的聲音

不意味著什麼

飛船不是飛機,航天員能做的事其實很少,航天員甚至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完成任務。

但你說它好不好?我說它太好了!

趕快給人大看看,多要點錢。

15樓:

專家想不到的,逼乎er們都想到了

太空飛行員不擔心的,逼乎er們要怕死了

反正是商用,錢到位了怎麼都好說,建議這些覺得馬斯克是sb的逼乎er們可以抽出年薪的1%私人訂製一款大火箭

16樓:

方向對了。

在車圈裡噴自動擋和大螢幕,希望回歸手動擋;

在航天圈噴觸屏操作,覺得機械結構更保險;

在糧食圈噴轉基因,覺得純天然綠色才最好;

在醫療圈噴現代醫學技術,覺得草本蘊含精華;

不管哪一類,都是接受不了新思想和新時代。但思想和新時代終歸會徐徐前進,哪怕它們前進得不那麼順利。

17樓:

成天老航天老航天,除了這個就不會點別的了?上乙個步子太大扯到蛋的叫啥來著?航天飛啥?SST啥?長征十啥?

張南海拿著自己磨出來的骨頭匕首捅死了部落裡尋思怎麼造輪子的老車子,帶著大家快快樂樂的踏上了研究撲翼機的光輝大道。

嗯,肯定是老車子思想太過保守的錯,大家都是要撲稜翅膀上天的人了,還在那裡尋思落後的馬車

18樓:煩死了不起了

人家太空飛行員自己都說了,這東西不行,不會成為主流,不知道洗什麼?局座也說過軍隊上不能用觸屏的只能用實體機械的,不然你萬一撞一下你都不知道。

19樓:

他們回到登月艙後,準備重新起飛時,發現不小心折斷了乙個連線引擎的斷路器開關,如果無法修復,登月艙將無法點火。

在緊急時刻,奧爾德林找到了一支原子筆進行連線,這支筆救了他們的命。

20樓:Fine一刻

就我個人來言,這是載人航天的一大里程碑。

也是一次重大高科技攻堅的成果,更是美國關停了載人航天發射近10年後的一次重大的太空探索行動!

雖然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是第一批乘坐 "龍 "號飛船的人類,但SpaceX公司已經計畫最早在2023年就將私人付費的普通乘客帶入七座三窗艙內的太空艙。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歷史上首次由私人公司完成的載人航天發射行動。

這也就意味著,隨著飛機的平民化,可以預見未來航天的平民化。

觸控螢幕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作業系統換到顯示屏上面。

意味著曾經那些繁瑣的按鍵不在繁瑣,效率明顯上公升。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可以去看看地球外的星辰大海。

21樓:zenrth

感覺隨著算力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開發。

就像電腦當年沒點能力根本不會用,軟體也死磕演算法,保證cpu能跑起來。

現在的飛船也是,保證穩定性,保證精簡。

歷史真的在螺旋式上公升。

22樓:tozh

三體裡面章北海殺的就是這些老航天。

用舊技術,美其名曰穩定性,其實只不過是保守派的託詞而已。

很多人見過幾個crash的網頁就否定了整個技術棧。我還見過很多機械裝置失靈的呢,車是不是機械,誰的車沒出過毛病?

23樓:程世強

看SpaceX中國投資人現場直播,6月6日上午9:30-10:30https://www.

24樓:徐藝哲

不要求實時性,壞了無所謂的功能:觸屏好看又好用。

要求實時性,不允許出錯的功能:機械按鍵穩定可靠久經考驗。觸屏可以做,要有實體按鍵備份。

要求人工連續調節的功能:手柄和操作杆的穩定性吊打觸屏一百倍。抓著一根大阻尼的操縱桿上下推顯然比伸著手指頭戳螢幕上下滑動穩多了。

25樓:南風寺山

其實包括汽車的大屏一樣,我有乙個小問題。

飛船也好汽車也好,我是支援逐漸上觸控螢幕的,對於一些資訊狀態的展示更直接,但我覺得目前幾乎一步到位是否太過激進,不過我覺得馬斯克的風格就是喜歡搞科幻,搞逼格,明明只能輔助駕駛的功能他也敢叫自動駕駛,我覺得他對於安全的重視程度真的不太高。

26樓:jasonmaga

這其實是乙個成王敗寇的問題。

中國需要一步乙個腳印的穩定,而不是增加風險係數的冒進。

當年「朱姆沃爾特」驅逐艦下水,吹捧的人比現在吹龍飛船的可多多了。。。

27樓:香蕉有毒

這套觸控系統和螢幕硬體恰恰更加證明了龍飛船的安全性,穩定性和技術超前。我乙個外行人給那三塊螢幕驚呆了,後又感到了深深地恐懼。

28樓:英語肌肉痠痛

此人的成功太難讓人理解,幾乎沒有做錯過任何事!除非他小時候把錯事都做了一遍,人的成長是有規律可循的。

美中國人說的話只能聽30%。。

29樓:特洛諾公尺

我們不可避免的離大劉在《三體》中預言的「點牆時代」更近一步。

然而觸控螢幕、純軟體的風險還在那擺著,在天上重啟終究不是什麼沒有風險的事情。

30樓:也玄

龍飛船是高度自動化的,而且還有地面控制中心,太空飛行員可操控的專案其實不多,液晶屏更大的作用是監控飛船的各種狀態,而且一目了然。

如何看待 Google 的新作業系統 Fuchsia?

雲飛 時間過去這麼久了,很多人懷著一腔熱血期待Fuchsia,現實是很多人漸漸冷卻,我再潑點冷水 它並不會對Android和iOS產生什麼根本性的影響,看看其列出的幾個改進點,微核心 本質上微核心是個思維方式,Linux包括Android也具備這個思維,只不過核心裡放的東西多了一些,但,你總要在效率...

ios ,android作業系統中APP的UI美觀度對於使用者使用APP的影響有何不同?

劉永學 其實我覺得和產品屬性也有一定關係。如果是娛樂或者社交性質產品,介面的漂亮與否就很重要。如果是工具型產品,介面相對來說會沒有那麼重要,特別是暫時沒有其他產品可替代的情況下,使用者對介面美醜的接受程度就會寬泛很多。不過,我認為優雅的介面和互動對使用者使用時的心情和體驗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吧,感覺...

神舟飛船上的計算機使用什麼作業系統,為什麼是自研發不是 Linux?

eechen Linux不是專門針對嵌入式設計的作業系統,主要是針對PC設計的作業系統,對硬體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至少需要MB級別的記憶體,並不適合神舟飛船的這種要求高實時性低配置的作業系統. 不來也不去 一開始弄神舟飛船的時候有Linux嗎?雖然神舟一號是1999年發射的。但是這個的立項研製時間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