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萬瑪才旦指導的電影《氣球》?

時間 2021-05-05 23:29:15

1樓:張不縛

在我看來,氣球象徵著矛盾的調和,以及對這種調和的期盼。

矛盾是多重的,宗教信仰與現實困境、男人與女人、女人與女人、人與人、人與自己。

這些矛盾無法像賣羊講價那樣簡單地解決。大多數時候,人們選擇各退一步,把金錢當作解決之道。在它的統一排程下,大家都奔向同乙個目標。

當衝突出現,可以錢多錢少來決定什麼事、什麼人是可以被妥協犧牲的。

但這依然不夠完美,當財富差距從量變到達質變,且乙隻袖管裡塞進了一百萬隻手的時候,本來的解決之道又成了一種新的矛盾。

所以每個人在內心深處仍然期盼著衝突可以協調、矛盾可以解決、彼此可以理解。

這種期盼和所期盼的東西本身一樣,搖搖晃晃地離開地面,輕盈而脆弱。在內外壓力的作用下,我們的心如同那層薄薄的、被拉扯到接近極限的橡膠,隨時都可能崩潰、塌陷,然後墜落。

2樓:我ok

昨晚看的,我更覺得紅色的氣球代表的是一切開化,那裡的人們祖祖輩輩與開化無緣,他們對性諱莫如深,有著刻板的男女觀念,迷信的生死觀,落後的生活習慣…

男主人最後終於說出自己想買氣球,買到手以後沒想到乙個意外一陣風,氣球就沒有了,我覺得代表著環境對人的建構是是強制的。個體沒有辦法在那個社會環境裡選擇開化,而只能被傳統觀念等社會因素所禁錮世世代代這樣下去。

關於女性視角這個事,說出女性的生存現狀就算女性視角嗎?

3樓:希天才

因為關注到萬瑪才旦的,去年那部《撞死了乙隻羊》沒來得及去看,今年這部《氣球》跟上了。雖說是力捧的導演,但是我感覺來萬瑪才旦的風格更似賈樟柯,而他和賈樟柯似乎都陷入被部分影評人點評作品一部不如一部。

這世上有能力榨乾演員榨乾經費榨乾時間來表達自己,能匯出一部演員不知所謂觀眾不明就裡但純靠畫面也能讓人欣喜的導演,只有 。 能讓演員若干年後慨嘆終於看懂王家衛,他走在我們前面。

說回萬瑪才旦,他致力於勾勒自己的家鄉,當然,很多藝術電影底子裡都滲透了導演的故土情懷、年少記憶。

整部電影蘊著看完的,跟拍鏡頭和一些朦朧鏡頭時,我是真的眯上了眼,當真催眠了。故事線回歸我才又精神了起來。計畫生育背景下的藏族故事,最後的結局留白,信仰和現實,其實男女主人公本已做出各自的抉擇,只是兩人還需要達成共識。

女性地位的低微處處有體現,女醫生這個角色平衡了這種不平等。我是更願意把這部電影當做一部記錄過去某個時代的現實主義電影,當然,整部影片縈繞著導演個人的藝術風格。

對我而言,時常短了。但這個故事本身似乎也耗不盡這麼久。

尼姑和老師的誤會再也沒有著筆,似乎也不甚重要了。

感謝帶我認識了藏族民俗風光吧。

4樓:閱讀修身

今天在圖書館看到了他的作品《烏金的牙齒》。

在此之前還沒有看過他的其它作品。

只是想強行回答。因為《烏金的牙齒》我還沒看呢。

這本書被學校推薦,放在特別的推薦欄裡。

5樓:親愛的瑪嘉烈

遲來的短評攝並早賞《氣球》於首映禮日最大的感受,精巧。

故事很精巧,很多隱喻意象在故事中的穿插更精巧,每個人物身上分配的故事比重也很精巧,有詳實也有留白。此外,滿懷藝術電影的人文哲思和深刻思考:女性意識的懵懂覺醒,信仰與現實之間的束縛與掙扎,對傳統的反思和挑戰,兼具文化趣味與現實思索。

6樓:Andy一葉木

看萬瑪才旦的《氣球》時還是去年,由於今年所在城市沒有排片,所以很難再去影院二刷這部電影。

為什麼說二刷?首先,這部電影是去年看的,有些細節可能已經忘記了。其次,這部電影相較於前作有著很大的改變,在故事選題和美學表現上都呈現出來了一種新鮮感,《氣球》不僅是「去萬瑪才旦化」的電影,也是萬瑪才旦在新的故事選題和視聽呈現上的新的拓疆。

7樓:月光下的水庫頭

很多畫面很唯美,感覺很多場景背後想表達的東西比較深,沒有什麼背景儲備,不太懂。卓嘎在衛生院驗孕的時候,感覺看出來一點點,卓嘎走過的院子裡出現了乙隻母羊,被繩索栓住,而它走來走去想要掙脫。這是對卓嘎想要掙脫傳統束縛的一種隱喻。

8樓:了不起的李女士

而妹妹入了空門卻惦念著世俗世界這點親密關係中的小麻煩,捨不得扔掉前男友送給自己的書,她沒有在書裡找乙個結果,而是在找乙個待解決的問題,她認為書裡寫了他們當初分道揚鑣遇到的真正的問題,她渴望問題。

這倆人互相規勸,姐姐讓妹妹別想和前男友的問題了,好好回寺廟獲得清淨。妹妹勸姐姐你別出家啊,你身上還有著使命,肚子裡的孩子就是爺爺的轉世,你得信上師啊!你不能把他打掉啊。

這樣處境的倆人互相勸說,其實等於白說。

我們生活中真的好多這樣的事啊,我們惦念的每一種生活,其實都不一定是更好的生活,當下厭惡的生活,也不一定是最壞的生活。

9樓:靜水湖居隱者

針對電影中涉及的傳統-現代的二元困境問題,或許2023年代中國的上座部佛教可作為借鑑:「2023年4月的傣曆年,26歲的都龍莊(現帕松列龍莊勐)陞座為曼壘佛寺的住持。也許是因為在國外一直當老師的原因,他特別關注教育的問題。

當時農村受傳統習慣的影響,兒童多數都去做和尚,學校的流失率嚴重。作為寺廟的住持,他卻同別人不一樣,到處去宣傳要上學,要學文化,有了文化,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才有好處。在勐海許多人還記得,每逢趕擺,就有乙個騎永久牌自行車的和尚,到處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宣傳正確的佛教知識、宣傳要上學的道理。

說了還要做,曼壘佛寺開設了漢語文和尚班,為和尚掃盲,在當時可是件新鮮事,整個西雙版納獨此一家。後來他做了州佛協會長,主持制定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僧伽管理的若干規定》中就有兩條:其一是兒童僧侶必須到學校接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其二是僧人住持必須督促寺內的僧人去上學,協助學校教學工作。」

10樓:crown

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開頭故事從養羊到種羊繁殖後代,延伸到人的傳宗接代,男主對待女主的態度轉變,爺爺的去世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人與羊的故事,導演寫的這部劇很經典

讓我們隨著主人公的心理狀態貫穿整部劇,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以及家庭問題,跟感情問題的瑣碎,不得不讓我們敬佩少數人民的堅強與勇敢

11樓:Fish

影片畫面唯美,講述姐姐的家庭生活。比較感人的點是爸爸去縣城什麼都沒買,打算回家的時候看見氣球,給孩子買了兩隻最大的氣球。男主人公有責任心,對家庭有責任感。

女主對家庭壓力不堪重負的絕望。妹妹的那本書,姐姐一直隱瞞著真情,不希望妹妹跟他過日子,一起受苦。最後乙隻氣球飛上藍天白雲的一刻,所有眼神看向那只氣球的畫面,使人感到看到的都是希望和幸福。

12樓:Michaelowen

電影整體非常成熟,表現藏民日常生活中的劇情但又很抓人,雖然一般人會有少數民族電影比較小眾的印象,但是在萬瑪才旦導演的鏡頭裡,連一家人一起吃羊肉我都覺得津津有味,非常對我的胃口。電影的主題是選擇,面對磨難主角在鏡頭裡沒有歇斯底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克制,讓人真的很自然的喜歡演員的表演。

劇情最後的開放式結局又帶著一點傾向的暗示,和觀眾有互動又留有餘地,真的是我喜歡的方式。

PS:影片結束後見到了主創,不得不說女主角真的好美啊!

13樓:vicky

感謝#圈哥X知乎觀影團#今晚組織我們在CBD萬達提前觀影了這部影片。

萬瑪才旦導演以他特有的深度和視角拍攝了這部引人思考的電影-當信仰與現實衝突時該如何選擇?片中還大量運用了比喻、隱喻、暗喻,比如(公)種羊-男主,單獨關、喂的母羊-女主,令人尷尬的"白氣球",鮮紅的圓圓的紅氣球-女主懷孕的肚子…所有這些都被導演巧妙地運用到影片中並演繹著它們特有的鏡頭語言,有畫面、有內涵、更有思考。

很想問導演-當信仰與現實衝突時他如何選擇?這可是乙個很難的問題呦。

14樓:凱哥

補充一句:女主角本人好美!!!

突然想起來,片中還是有很多長鏡頭的只不過單鏡頭內排程、景別都很豐富,看著並不會覺得無聊

15樓:乙隻大莞

一部個人色彩非常濃郁的作品,我個人看電影時最注重的兩方面——鏡頭語言和劇情,可以說都勝過絕大部分中國產電影。本片的鏡頭語言空靈、深遠,甚至帶著些許禪意,卻和現實、樸素,乃至鄉土的畫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與電影主題「信仰與現實之間的抉擇」又是乙個照應。劇情方面本身就是乙個很好的故事,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講述得也是張弛有度。

「氣球」這個意象非常妙,越品越有味道,是一部值得二刷的好電影!看完之後真是不得不感慨導演的才華。

非常感謝圈哥觀影團和知乎電影組織的活動,還有主創到場交流特別驚喜!

16樓:小貓

感謝知乎電影, @圈哥觀影團 的提供的首映觀影機會。這部電影真的非常適合在這樣乙個初冬微雨的時刻在繁華的東三環看,氛圍會讓人感觸更深。

影片故事並不複雜,很多鏡頭都非常真實,細節處理很好。人物形象的展開非常有層次,氣球也貫穿了整個影片,羊也是有隱喻的,整體節奏張弛有度。

而且裡面很多景色鏡頭都非常非常美,總體上沒有特別大張力的人物,但是通過很多細節,將影片想表達的衝突和思想展現得淋漓盡致。

17樓:石不問

終於等到萬導的氣球上映,看之前一直在想,氣球到底是什麼,看完之後好像有了一丁點答案:

那些脆弱的,輕輕一碰就容易被戳破的東西,

是理想,是愛情,是生活,也是人和其它事物的關係,那些像是氣球一般飄盪在空中,招搖著吸引人們的關注,可是在觸手可及的時候,又會輕易的炸碎,只剩一地雞毛,你還在追著你的氣球跑嗎,來看看萬導的氣球吧,重新看看我們的生活與念頭。

18樓:愛吃話梅的小男人

感謝知乎@圈哥觀影團《氣球》主創見面活動,有幸再次傾聽萬瑪才旦導演分享電影創作故事。萬瑪導演去年《撞羊》《塔洛》的觀影活動,讓我感受了藏地文化獨有的一面,採訪時導演說,他不是拍藏地故事,而是把發生在故鄉的故事講述給大家,故事的發生地點恰好是藏地。此次,萬瑪導演的新片斬獲各大電影節獎項,作為人文電影的見證和講述者,我們再次感受到《塔洛》在當下市場中所獨有的電影溫度。

如果說電影開啟了我們的視角,那也慶幸電影導演對與自我風格的堅持,感謝。

19樓:

畫面很美,拍攝手法跟前兩次也不相同。總體而言,萬瑪才旦導演是當之無愧的藏族文化記錄與表現者。此外,兩個周就寫完劇本我也是特別服氣!

一些生活場景、細節的描寫特別有趣,總體值得一看。

以及,我真的想看丁真去演萬瑪才旦導演的戲~全藏語蠻酷的,有種疏離、陌生卻又莫名被牽引的感覺。

但主題的呈現上太過寫意,個人覺得對自己的視覺衝擊力還是不如《撞死了乙隻羊》。

如何評價《電鋸人》中的瑪奇瑪?

瑪奇瑪小姐會對我說 我喜歡像你這樣的人 會給我擁抱 會告訴我 初吻是珍寶珠的味道 在我自我懷疑的時候會對我說 你是有心的 或許讓我產生了近似雛鳥情結的情感,所以我會真心實意地追隨她,就算她做了殘酷的事,我也沒辦法乾脆地討厭她。對我這樣的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從未被人溫柔以待的電次。我反而對蕾塞無感...

如何評價迪瑪希唱的《Hello》?

Taylor tien 這首 Hello 是他在歌手舞台上我最喜歡之一了。要說有什麼不好,那可能是觀眾水平不夠好,微博評價真是奇奇怪怪的。第一段主歌調極低,但即便是現場未修音的直播版本中聽依然精準且清晰。第二遍混聲部分是他最擅長的部分,也是最好聽的聲區,中間那乙個 and 的強混簡直是男生強混教科書...

如何評價迪瑪希的時光滄海?

天刀這款遊戲越來越被商業化 或許可以看作一款吸金遊戲 每天都有固定的玩法等你去操勞 每天都有事情忙對於所謂國風我已經對國風談不上喜好了甚至有些反感所謂這款遊戲帶來的。一首歌打著國風的旗號請了最大內陸國的人唱顧婷婷或許拿著這1000萬泡這個迪瑪希小白臉吧 上述為個人意見 迪老師的很多歌我都是剛開始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