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的硬分叉和軟分叉是什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時間 2021-06-26 20:08:28

1樓:hunanjuky

簡單點說,軟分叉就是修復系統固有缺陷或者bug或者增加新功能,不會產生新幣;硬分叉會產生新幣,比如eth硬分叉產生ETC,btc硬分叉產生bch,然後bch又近期硬分叉分成了bchABC和bchsv。

2樓:王動

軟分叉和硬分叉都是形成於區塊鏈協議的公升級過程中,兩者都能夠繼承公升級前的歷史資料,且新協議都不再接受執行舊協議節點的礦工新打包的區塊,而區別在於新節點打包的區塊是否能夠被舊協議節點所接受。軟分叉公升級後打包的區塊會由於舊協議節點察覺不到變化而會接受,硬分叉公升級舊協議節點能發現協議的變化所以會拒絕。(不管軟分叉還是硬分叉,事實上協議已經變化了,只是舊協議節點能否察覺的問題)

軟分叉的優點是,假如公升級新協議的算力總和達到51%,則不會發生分叉,51%的算力會強迫49%的算力接受公升級方案,當然這並不違反POW原則。

而缺點也很明顯,為使舊協議節點感知不到新協議的變化,協議的公升級內容會很受限,甚至僅僅改變區塊大小這個引數都無法做到,所以Core開發組搞出了隔離見證這樣的怪胎。

硬分叉的優勢是,公升級起來沒有技術債務,無需束手束腳,可以用最簡潔的方式對軟體進行公升級。

而缺點同樣明顯,哪怕新協議的算力總和達到99%,未公升級的節點也是可以正常按照舊協議出塊的,這就形成了兩條鏈,除非兩條鏈中的一條上的礦工停止挖掘或轉而去挖掘另一條。

總和來看,如若礦工能夠對新的協議達成共識,則無論軟分叉還是硬分叉,其實都不會產生分叉;若大於51%而不足100%算力認同公升級,則軟分叉不會分叉,而硬分叉會分叉;若同意公升級的算力不足51%,則兩者都會產生分叉。

兩種策略都可以公升級協議,只是軟分叉會累積技術債務且束手束腳,而硬分叉則直接了當的多。

位元幣硬分叉和軟分叉有什麼區別?

願被溫柔以待 我就說一下關於硬分叉吧 Bitcoin 的硬分叉往事自從 2009 年 1 月 Bitcoin 的創世區塊誕生以來,Bitcoin 便一直維持著單個區塊上限 1 MB 的規格。而在 Bitcoin 網路早期,交易數量較少,區塊的實際大小也遠小於 1 MB 的上限,但當時已經有人發現了潛...

區塊鏈的原理是什麼?

微特數字科技 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資料儲存 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資料區塊 Block 取代了目前網際網路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資料變更或者交易專案都記錄在乙個雲系統之上,理論上實現了資料傳輸中對資料的自我證明。Trust Union TU 將這樣的技術應用在了個人信用資產...

區塊鏈中的 鏈上測試是什麼意思 是上鏈的意思嗎?

MrRed 鏈上測試顧名思義,就是在鏈上進行真實的測試。上鏈指的是將智慧型合約部署到公鏈上,這時候智慧型合約就開始起作用了。對於乙個智慧型合約來說,一旦部署到鏈上就不能進行修改了。意味著如果智慧型合約出現問題,那麼將會是毀滅性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鏈以外還會有一些測試鏈,比如說Ethereum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