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靠的適合初學入門的原始佛教基礎知識典籍或工具書?

時間 2021-06-02 19:37:16

1樓:

推薦索達吉堪布宣講的《佛教基礎教程 》。一共兩本,我自己看完之後有很明確的找到方向的感覺。

《俱舍論》說:「佛之妙法有二種,教法證法之體性,持教法者唯講經,持證法者唯修行。」 先系統聞法、如理思維,再腳踏實地的修行,如此按照次第紮實前進,修行會比較有把握。

2樓:略有所誤

《雜阿含經》並無難懂的概念,佛陀的教導並不是複雜的思維哲學。

明確你的目的,依經教導,如實修證,即能在當下獲得覺知。

如果不清晰可以看,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

很直白。

3樓:「已登出」

其實原始佛教的理論體系並不是很複雜,建議可以先不要糾結概念,從整體上入手,理清佛陀教法的思路後,再開始對概念深入定位。

比如當你讀到十二緣起,可能不知道「識」具體是什麼意思,沒關係;但是你一定要知道的是,佛陀教法的核心是四聖諦,十二緣起是對四聖諦中集諦的描述,而「識」是十二緣起中的乙個環節。這樣雖然你並沒有真正的對「識」有具體的認知,但是並不影響你梳理佛陀教法的體系。

當你對佛陀教法的體系有了總體的認知,你可以著手去定位這些概念。在佛陀教法中的概念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可能用語言完全表達明白的,必須要靠切身體證才能夠指認的概念,比如五蘊。

這種概念沒有精確的語言定義,你只能通過某個概念在很多語境下出現時所指代的意義和功能進行了解,或者是通過佛陀的譬喻來大概體會下,然後在現實生活中實修定位。比如說「識」,在十二緣起中是緣於行而產生,並且緣於識可以集起名色,可能你完全不明白「行」、「名色」都是什麼,但是如果你對中部·六處大經中描述的過程有了解,那麼你會知道外六處、內六處、識三者聚合形成觸,觸集起受。外六處、內六處、受是乙個很好認知的概念,所以當你在現實中每次集起強烈的受時,你就可以觀察這受集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定位「識」。

另一種概念是這些基本概念的組合概念,這種組合概念是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前提是你能夠明確的定位到基本概念。比如「五取蘊」,如果你明白了五蘊的運作,明白了貪愛,自然對貪愛推動五蘊前進的過程一目了然。諸如這種概念,建議去維基百科查詢經藏中的出處,然後去翻閱經藏自己體會。

至於工具書,本人沒讀過,所以就不推薦了。但是無論任何工具書都是輔助,一切以經藏為準。如果不符合經藏,建議謹慎對待,因為對概念認知錯誤,會耗費巨量時間繞相當大的乙個圈子。

另外無論如何,一定要先從總體上整理清晰佛陀教法的整體思路,這樣至少你在繞圈子的時候有乙個大概的方向,不至於跑偏太多。

4樓:吳天天

初學者直接看經其實並不好。我們都知道瞿曇四十九年說法,其實未立文字,不管是巴利聖典還是四部阿含都是三藏集結時阿羅漢們整理的。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比較散。

而且經教說一般隨順世俗諦說法,所以初學者讀經往往流於表面,既不能整理歸納成體系,又不能得到深層次的體悟。所以,我建議初學者從論開始,如果你想學原始佛教,那我建議先讀《阿毗達摩》和《清淨道論》,讀完後再讀巴利聖典和阿含經,才能真正領會到經教說的精髓。當然,現在有的原始佛教研究者並不承認《阿毗達摩》的權威性,反正我是不知道他們拋棄阿毗達摩,就依靠七事修多羅是怎樣實修實證的。

初學Spring有沒有適合的書?

Spring in Action 第四版 比較適合入門,然而這本並不夠,很多內容淺嘗輒止,但好在思路清晰。此外,可以看下官網的文件,很多細節只有在這裡能找到。但這些內容比較適合解決某個知識點問題,不適合從頭到位看。開發中碰到的很多細節問題需要通過專案實踐並結合其他開源案例來選擇比較合適的實現。 孫自...

有沒有適合初學寫詩的人讀的詩集?

iris 重要的一點不在讀多,在於選乙個符合你想法的詩人,仔細吟讀他的作品。在不斷摸索,玩味,把握中積澱自己的底蘊,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學詩並非學一門技能,寫詩也不為刻意為了什麼,而單單是訴說詩人自己的感受罷了。這是真正的詩歌最根本的出發點。當然,說到此處我還不算回答了這個提問。下邊貼我自己的推薦 中...

有沒有適合吉他初學者彈的曲子?

彈結他的小朋友 剛開始接觸吉他的時候肯定是先練C大調的音階,掌握了一些基礎後就應該找點入門級別的簡單歌曲來鞏固知識,也能找到玩結他的一些感覺。那麼新手最合適練哪些歌曲呢?下面蒐集了初學者必練的10首歌,老鳥都耳熟能詳了,寫給新人看 1 Romance,這首歌是入門的經典歌曲,涉及到的品位挺多,非常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