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雪松信託42只產品風控裸奔?

時間 2021-06-01 06:39:19

1樓:進奏櫃坊

法律上來說,底層應收賬款未確權屬於不合規,這個得等銀保監詳查後,等監管部門處理結果。

江西監管的角度,全球經濟大環境不好,中江爛攤子好歹有家民營公司來接盤,目前狀況走向良好,該管的不能視而不見,所以把長青停了,但也不能勒得太死,國家資管新規、地產三道紅線,還延後實行,給予相關企業,以時間換取生存空間,咱們也得給雪松點時間和空間。目前的狀況是監管部門早已停止雪松長青產品的募集,長青產品依舊正常兌付,所以,才沒有出現如川銀保監接管川信的局面出現,不得不說雪松是否已經和監管部門達成某種默契呢?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只希望本金安全兌付。

從雪松的角度來說,接手了中江信託的爛攤子,從中江變成雪松,背景由國資到民營,盡心盡力解決歷史遺留,中間的曲折說不出道不破,多少辛酸苦辣,是局外人不知道的。

個人角度,從穩健和安全性來說,專案經理喝酒會所後,底層資產該有的流程一環都不能少,監管部門也得奧力給。

以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2樓:做服務業的胖子

前面回答中,有人說能兌付的信託就是好信託。這是多麼狹隘和愚蠢(抱歉,我只能這麼說)的理解。拆了東牆補西牆,做大了補不上的時候死給你看,最終還不是金融系統來買單?

還不是納稅人來買單?現在監管機構在做的事情,是急需的。至於能否守住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就不是我這個層面的人可以判斷的了。

3樓:Allen離岸金融圈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有雪松之前收購中江的處理方式在先,財大氣粗,加上收益給的相對較高,又是剛拿到信託牌照,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投雪松,哪知監管越發收緊,財大氣粗的雪松雖說處理中江兌付問題時沒有元氣大傷,但多少也會造成資金流動上的緊缺,加上今年又爆發疫情,底層專案的風控開始慢慢撐不住風險,集中暴露,相信這之前已經開始出現問題,而這次暴露在公眾面前,只是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現象,到底還有多少正在等這一根稻草,細思極恐,投資者接下來又是陷入無限恐慌,願雪松早日處理好這些問題,拿出收購中江的姿態對待相信雪松的投資者,畢竟剛收到牌照,又處於這競爭越發激烈的市場角逐中,背後還有央企、國企等大佬虎視眈眈,積累口碑不易。

現在市場同行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是在香港體制下註冊成立的信託持牌公司,但對於內地信託公司所出現的一系列暴雷、違約披露事件,還是持觀望並期待的態度的,觀望是指後面還暫不明朗,需要再看看,而期待是指隨著內地監管市場越來越嚴格,這對中國金融國際化以及體制逐漸健全化,是很好的乙個上公升階段,內地信託的發展之路必定要在不同階段經歷一系列的危機事件,從而使體制及監管更加完善,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香港信託法承襲英法體制,歷經100多年發展才有了今日的體制健全,諸多功能在內地信託法制度下不能實現的,在香港信託則可以實現,比如香港信託不需要公示就可產生效力,建立法律關係,私密性極強,另外,區別於內地信託的單一所有權,香港信託的「雙重所有權」實現了委託人法律名義上跟信託財產徹底無關,但實際上卻還是屬於委託人,而內地信託法十多年發展到今日,在資產保護和金融工具以及海外投資上的確需要借鑑實踐,核心來講,就是因為內地信託登記配套制度的缺失,制約了信託業的發展以及信託領域的金融創新,不進行登記公示就無法明確權益屬性,不產生效力,也就是建立不了信託法律關係。

以上只是我個人淺表觀點。

4樓:奔走的太陽

沒什麼好講的,所以一直強調認準頭部信託公司,像雪松信託收益給那麼高,融資成本得有多少,融資主體是多麼爛才會給這麼高收益,風控形同虛設。投資人能力有限,找大平台專業的理顧吧。希望雪松能化解這次危機。

理性投資 如何理性看待當下信託產品投資?

Li曉丟 其實現在來說信託屬於監管機制比較嚴格的理財,收銀監會監管。至於收益,了解金融就應該知道,它在金融產品裡,收益並不佔優勢,不過收益和風險值是成正比。信託收益的合理收益也決定了它的風險可控。至於對付問題,哪怕近兩年有特殊個別產品出現對付問題,那也是屈指可數的,就像航空安全還是會有飛機失事。但是...

如何看待寶寶發燒42度母親請假被拒絕?

能有什麼看法?人家領導不是沒有解釋清楚 員工請事假太多影響正常工作了。孩子病了我們特別理解。但是如果一再的請事假,公司的人力需求上就會吃緊沒辦法協調,也希望你能夠理解公司,並按照公司的規章如期上班。辛苦了。引用部分加粗字型請仔細閱讀並進行分析理解。沒有頭緒的話請在最後補上 如果 兩個字,並思考這兩個...

如何看待蘇寧聯合弘毅 4 2 億美元收購 PPTV?

jie liu 蘇寧收購PPTV其實跟阿里做阿里電視和天貓盒子的邏輯是一樣的。電商搶占PC是不夠的,需要搶占移動端,只搶占移動端也是不夠的,要搶占客廳。客廳對應的是最廣泛的付費人群。是那些有大量購買需求但是不一定會使用支付寶 網上銀行的中老年人。 熊偉銘 很多書本上面很驚豔的邏輯放到實戰中未必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