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某金融平台 34 億踩雷承興國際控股?

時間 2021-05-06 23:46:55

1樓:鄭義萍

前兩天看到一條,直指諾亞頻繁爆雷的原因,就是上市後業績壓力大,什麼阿狗阿貓的專案都接。真的是盡職調查不完善?明明是知道的,還要繼續騙下去,真當買理財的投資者都是傻子?

2樓:xcd8928

在飛機雜誌上經常看到諾亞的廣告,各種財富論壇的文章,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公司高大上。公司反覆強調高淨值人士要怎樣怎樣理財,才能傳承財富。現在看來這些所謂高大上還是不碰為好,現在中國低文化水平,金融知識又缺乏又有五百萬以上現金的土豪多,又不想全投房產,所以開始和形象氣質佳的理財顧問吹吹,最後投個好專案。

虧個百把萬,沒事的大有人在。個人覺得,諾亞這種公司就是主要針對這群成功人士的。虧了就虧了,誰讓你高淨值又想高收益,那你就得擔風險。

求大神指正。我的想法是否正確。

3樓:遊心ME

當乙個投資者(機構)手上拿了太多的錢,而他的識別能力又有限時,他為了盡量把所有的錢都投出去,以期「更高效」的運用資本,並假裝自己會有乙個「美好預期收益」的時候,他就不會把錢捏在手裡「浪費」資本。

好的標的是有限的,當錢相對多於可選擇、能識別的好標的時,為了資本效率強行投資導致的結果是不得不降低投資門檻和標準,造成事實上的資本低效甚至巨大虧損,而不是兌現虛幻的「美好預期」。

所以好的投資者總是保留充分的資金冗餘,在沒有好機會時不亂動、不浪投,用充分的資本低效(表面看,短期看)實現事實上的長期資本高效(實際積累效果,長期看)。

4樓:小兔

作為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標桿企業這件事情影響實在太大

應收賬款質押的風控行如虛設諾亞內部風控是幹什麼的呢想必他們也沒多少話語權

5樓:陌上人如玉

財富管理嘛,玩的不就是「借雞生蛋」,空手套白狼。

玩得好便是天堂,鈔票大大滴有!

玩不好,雞飛蛋打!

別以為,精英高淨值人群,就不會有血本無歸,交足學費的事。

這個專門布局的雷算是爆了,但大夥猜猜,暗地裡還有多少沒爆的雷。

不過聰明的都是「看破不說破」,不然要是哪天自己也砸手裡,該怎麼辦?

涼拌!金融水深,吃人不吐骨頭的大有人在!

6樓:才疏

個人覺得內外勾結吧,類似於農行38億票據案,農行用於回購抵押物的票據入庫的實際是幾張報紙。在諾亞案中,京東蘇寧的應收款類似於上述的報紙,但假應收賬款能夠通過公司的風控肯定是內部人作案了。 跟票據案乙個套路,不出事到期結清,皆大歡喜(回扣返點財務自由),出事融資人資金鏈斷了就爆雷(賭輸了)。

7樓:窮酸居士

高階專業的理財經理們已經各種發圈兒說汪總是在自己辦公室當場報警把羅靜抓走的並開始大讚公司了。

順道鄙視一下要說法的投資者,說什麼虧損和暴雷都搞不懂,還欠被金融市場教育幾年blabla……

這群投資者也真是,賠了錢不說還要年會被汪總露臉罵不夠還要被理財經理訓,你們要專業點還找他們幹嘛!

8樓:

反正一句話。風控形同虛設。再說一句。

自己做資管,然後還能充當三方的角色??所有投資者都是韭菜,所有在諾亞買的產品,投資者的收益是比諾亞要低的,但風險幾乎全是投資者自身承擔的。。

9樓:Crystal810925

諾亞作為三方財富龍頭,應該會給整個業界產品很大的負面作用!自從去年P2P暴雷以來,資本市場一直人心惶惶,這次又來個重彈!

怎樣看待某浪文學網編輯去某點文學網作者作品評論區挖人的事情?

羅修 現在有一種職業,叫做獵頭。幹什麼的呢?好聽點說叫協助人才招聘與發掘,難聽點兒說就是挖牆腳。但這的的確確是乙份職業,而且目前國家沒說這個行業違法,所以至少現在看來,這種行為是合法的。這是第一點,做這種事情不違法。現代社會,跳槽不能說是普遍的現象,但也是比較常見的事情。所以大家相互之前搶奪作者資源...

如何看待騰訊 Q 開放平台?你覺得前景怎樣?

Q 是把個人電腦本地和網際網路上的很多應用整合在了一起。估計對於對自己的電腦桌面具有強烈控制欲的人不會太習慣,但是使用時間長了以後,其實還是有些地方能幫助到自己的。但是現在好像做的還是不夠完善吧,以後估計人性化方面會做的更好的。 唐彭壯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嘗試。開放的態度是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少不了摸...

怎樣看待韋某殺死男孩因未滿十四歲不負刑責,數年後又姦殺11歲女孩?

老鷹自由種族主義 加害者監護人是有法律責任的!為什麼不能狀告加害者監護人?還有加害者學校也有連帶責任!為什麼不能狀告? 艾天涯 有些人是天生就有很強的攻擊性的,在他們的人格裡給別人造成痛苦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不會因為自己傷害別人而感到內疚。以前看過個電影裡面小孩子把他弟弟殺了,他好像只有幾歲,他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