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此次降準1 ,上次mlf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次有何改動?

時間 2021-05-06 11:46:58

1樓:

續命?銀行缺錢嗎?根本不缺啊,錢貸不出去啊

還是那句話,大家都是窮光蛋的事實不改變,放在多水(貸不出去其實也不存在水)也沒用

2樓:雲水縹

本次降準屬於預期之中,根本原因是巨集觀經濟形勢不樂觀、實體經濟融資困難,直接原因是降低資金成本、對沖財政繳稅。

從歷史上來看,常規降準幅度多是50bp,降準大於等於100bp的次數極少,今年4月份是一次,還有就是2023年4月20日(地方債開啟大量置換)和2023年12月5日(次貸危機)。經濟持續走弱是央行放鬆貨幣政策的主因,從9月高頻經濟資料來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低。因此再度降準也可以視作是對提振經濟信心的舉動。

即使這次降準後,中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依然接近14%,仍是歷史上較高的水平。而且由於沒有了外匯占款的投放機制,超儲資金的補充只能依靠央行主動投放流動性。因此從趨勢上而言,央行仍可能繼續降準,一方面是投放長期流動性,另一方面是置換成本較高的MLF。

考慮到11和12月份財政存款的投放量比較大,資金面一般都相對寬鬆,接下來的兩個月使用降準的概率未必很大,但明年可能仍將繼續降準。此外經濟下行,貨幣政策操作訊號也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

但此次降準與之前不同的地方是:降準力度高於前兩次,但不見得是大水漫灌。從與4月份和6月份降準的對比來看,這次額外釋放7500億資金將超過前兩次的淨投放規模。

4月份那次,降準置換9000億MLF,淨投放約4000億。6月份是定向降準,總體疊加釋放資金規模接近7000億。這次扣除置換MLF後,釋放資金約7500,超過前兩次的投放量。

大中型銀行降準釋放的資金或對沖了MLF的到期,因此釋放的額外資金或主要集中在未參與到MLF投放的城商行和農商行。

不過,雖然央行今年以來持續放鬆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但從超儲率的角度來看,提公升的幅度並不是很高。一方面今年財政支出偏慢,財政存款增量高於往年,加上8-9月份地方債持續發行,導致發債資金也集中上繳國庫;另一方面,降準後,逆回購操作減少,不少降準資金被MLF到期和逆回購到期所對沖。這次降準雖然釋放7500億,但考慮到10月份一般都是繳稅大月,10月份財政存款上公升量一般都達到大幾千億甚至接近萬億,降準的資金可能會較大程度被10月份財政存款上公升所抵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央行收短放長,逆回購操作減少,流動性投放以MLF和降準為主,導致MLF的存量規模持續上公升,9月份創新高達到53830億,即有一部分低成本的逆回購投放轉化為了高成本的MLF。即使這次降準對沖了10月份的MLF到期後,MLF餘額仍有49315億,依然是歷史高位。鑑於MLF的成本不低,因此從央行投放資金的綜合成本來看,下行幅度不像市場想象的那麼高。

文中分析摘自:中金公司研報

巨集觀經濟學如何解釋降準和降息的差別?

RainyDay 這倆就完全不是乙個東西,只不過恰好名稱相似,有時候能起到同一效果罷了。降準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你存銀行一百萬,如果存款準備金率是20 那銀行只能把其中的八十萬拿去投資和放貸款,剩下二十萬得擱手裡,時刻準備著等你來取錢。如果這個準備金率下調了,比如說降低成10 了,那能貸的款和能投的...

如何看待 2019 年 1 月 4 日央行的全面降準政策?將會帶來哪些影響?

自掛東南枝 現在在知乎上看到這一類降準啊cpi啊的問題,根本不用點進去看,算是藥丸黨,然後過一段時間被打臉打得啪啪響,周而復始。有困難有問題是肯定的,但早說藥丸也是外面的那些更爛的國家先來,都不肯好好分析,看著都沒意思。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現在的搞法就是我放水,資金不願意去實體,行,那我也不讓你去房...

如何解讀唯品會 Q1 營收超預期?

五脊六獸 以下答非所問,僅僅是今天看財報的想法,有不對的地方也請指出沒記錯的話,從收購貝付的訊息傳出來開始,連著兩個季度的earnings call上都有分析師問金融什麼時候拆分,當時沈和楊的答覆都是 金融業務是服務核心電商業務的,短期內不考慮拆分 結果今天財報的重磅就是宣布拆分金融業務,重組物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