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基層網點應如何應對當前銀行轉型?

時間 2021-05-31 16:04:51

1樓:培訓師胡一夫

物理網點是商業銀行最基礎的經營單位,網點負責人作為基層管理人員,是建行物理網點綜合競爭力提公升、戰略有效落地的關鍵崗位。隨著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和建行自身的改革創新發展,建設銀行網點負責人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亟需提公升綜合經營管理能力。

2樓:

以後網點改造是大趨勢。

要注意的一點是:基層網點和基層網點會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在市中心年輕人多,機器多點好,有的在社群旁邊大爺大媽多,機器多了問題了更多。

如果說網點自己能做些什麼的話,我覺得可以是注意分析自身情況向上反饋,得到盡量合理的安排。

不然總行做出的安排可能是一刀切脫離實際,下面又覺得痛苦。

銀行人怎樣向網際網路金融科技轉型

3樓:

其實,變革存在於各行各業。對基層從業人員來說,正視競爭的存在和殘酷性,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才是王道。

大批量的基層網點會越來越輕型化,社群化,人員會愈來愈少,智慧型裝置愈來愈多,渠道一體化融合會越來越強。

4樓:泡泡

在廣東某地方農商銀行上班,某次培訓的課題就是社群銀行,這應該是乙個大趨勢,反正每間銀行都在做社群銀行,我馬上想到了早茶銀行(笑)在一盅兩件的文化地區,你去搞烘焙社群,咖啡社群,賣豬肉社群銀行(我行真的有這個網點)太跟風太不切實際了。贊同其中乙個答案裡的一句話,銀行每天都在變。只是沒個卵用。

你有想法,有計畫(我可以去做個早茶銀行的計畫),但是你沒有私人時間,也沒有上級會真的聽你的建議,船大難調頭,你的上級也只是在完成上級給他的指標任務,並不是在為企業操心。桂圓真的很磨鍊心智,荒廢技能,再幹兩年就是一台可以賣保險做理財的VTM而已。

5樓:小劉

當前的狀況主要是減高增低,減少櫃面操作人員,增加自助裝置和智慧型櫃員機,引導客戶更多的通過機器和電子渠道自助辦理業務。一方面提高服務效率和業務辦理速度,另一方面推動精簡的櫃面服務人員向營銷方向轉型。

後期這些從櫃檯中解放出來的人員可以轉型進行客戶營銷、客戶關係管理、產品研發等,更有效的了解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區分出一般客戶和有價值的客戶,深度挖掘高階客戶的潛在價值,為銀行創造更大的利潤。

當然,銀行的企業責任感不能忘,仍然要保留必要數量的櫃面人員為那些老年人或是不方便自助辦理業務的客戶提供基本的、必須的金融服務。但是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幾十年後當大家都習慣了自助和電子渠道以後,銀行的櫃檯會更加精簡,銀行的服務會更加個性化,產品會更加多元化,也許會傾向於提供更多的投資理財、資產配置方面的諮詢服務。在這方面,銀行相比於理財公司或是保險公司而言,有其獨特的優勢。

6樓:呵呵

我覺得,這應該是你們領導該思考的問題,如果你不是領導,該幹啥幹啥。

由於經濟下滑,銀行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會很難幹,薪酬在不斷下降,人才也在不斷流失。

你能做的,就是幹好眼前工作,想考CPA就去考,想增加其他技能就去學習,總之,這樣的戰略性問題,不是你需要去考慮的,也不是你能決定的,通常而言,這樣的戰略規劃,決定層在總行那裡,連分行都插不上手,分行只有執行總行決策,支行只有執行分行傳達下來的意見。

另外,網際網路金融問題,本質就是乙個泡沫,傳統銀行業務的下滑,並不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而是因為整個經濟形勢的下滑。

7樓:王曄

金融最重要的不是把張三的錢借給李四我收點跑腿費這麼簡單。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識別風險並為其定價,同時最大程度保證出借人資金的安全,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因此銀行注定是體系的核心,網際網路金融是補充,不存在後者顛覆前者。

商業銀行目前主要問題是自主性較差,服務同質化嚴重,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以及資訊化程度較低。主觀上,商業銀行只能在行業競爭中磨礪提公升自己,而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因素。當知識專業化、技能嫻熟化、服務走心化的人才慢慢填滿這個行業的時候,轉型會不期自來。

如何評價銀行網點強推自助服務

雪花 只要銀行後台工程師設計出更簡潔的操作介面優化流程一切都很容易實現就像我用支付寶很多功能並不太懂但是自己摸索一下總會搞定的現在的問題是 1.銀行後台是否能設計出更簡易適用的作業系統2.客戶是否願意嘗試自己操作。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銀行營業網點自助化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大勢所趨的東西不要只想著排斥勇...

鑑於現在的銀行敬酒案,我們應如何成功應對酒桌文化?

沐雨蓮舟 怎麼應對,取決於你是否想 進步 如果你對職場上的 進步 沒有想法,那就很簡單,禮貌地解釋自己不會喝酒,對方如果是個體面人,自然不會再逼迫。如果對方堅持要著你喝,那說明他本身就不是個體面人,這種人也沒必要敬著他,他都不怕得罪你,你還怕得罪他?不管他怎麼逼迫,你就微笑地看著他的眼睛,堅定地反覆...

大腿急性拉傷應如何應對?

韓sir 運動康復 最好盡快就醫。一般的保守處理方法是,急性期 一般12小時之內,RICE,樓上有詳細回答。亞急性期 一般48小時之內,以症狀反應來判斷,繼續間斷性冰敷 區域性休息,適當加壓。慢性期 一般48小時以外,以症狀反應來判斷,可以開始輔助伸膝活動,範圍逐漸加大,避免肌筋膜粘連等情況。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