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用一句話證明看過98版《濟公遊記》?

時間 2021-08-12 19:03:37

1樓:此心光明萬物生

這個問題,我打算分享一下濟公遊記的《遊僧收徒》單元裡的兩句台詞的理解。

第一句台詞。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呢?

我個人的理解是,乙個人如果品德高尚,那麼他的家人也會一起受到影響,就會產生良好的家風,進而影響社會,在社會上產生較好的名譽聲望,辦事依然會有順心的地方。處處與人為善,就會與他人建立友好的關係,縱使一時不濟,也會有得到他人的善意回饋的可能,這就是儘管人生沒有福運到來,但已經盡量降低了禍事發生的機率。

乙個人若是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貪求私利而不顧及他人,或者行事陰損,深險難測,自然不被他人所喜,甚至懼而遠之。而他積累的壞習氣,也會影響自己的家人,進而產生不好的家風,而自己身邊家人的壞習氣如果一直放縱下去,自然會惹是生非,引發禍事,雖然一時沒有報應,但是已經埋藏了隱患,若有一日時運不濟,連乙個感恩之人都不會有,只會樹倒猢猻散。這就是自己走出了一條絕路。

所以劇中的老盲人,生性善良老實,雖然受財主欺凌,家庭貧苦,但是與人為善,鄉親鄰里和睦相處,雖然遇到困難,鄉親感念平日的善意便時時幫助他,也因為他的老實淳樸,得到了火棍的敬重,所以賊寇到來,火棍感念他的善意而助他趕退了賊人。而劇中的財主一家,雖然家大業大,但是魚肉鄉里,剝削百姓,百姓對他只有畏懼而沒有感念,也因為他的壞習氣導致了他的家風不正,教子無方,嬌生慣養,使得自己的孩子大大咧咧,不珍惜一絲一線,導致親手摘下了布條,導致賊寇洗劫了自己的家,這都是他平時的習性導致,所以雖有偶然實則有其必然性。這便是放縱自己的壞習氣而導致在關鍵時刻產生了紕漏,平時的惡習成為了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家業蕭條後,鄰里也無一人可憐他一家。

這就是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的最好詮釋。

感謝遊老,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道理。

第二句台詞。

結局裡濟公對阿文說:「你若是火棍,就成佛了。」究竟是什麼涵義呢?

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佛家有云:世間如火宅,火棍即是燒火棍,用途是入火點撥,而且可以進火而自身不燃。佛入世間也是如此,看到世間的種種因貪婪、嗔恨、痴念導致的苦難,他會積極開導點撥苦海迷路人迷途知返,而不會染上貪婪、嗔恨、痴念的火焰,是為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濟公說,如果你真成火棍便是佛了。

《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第二種說法,火棍兒說要跟濟公繼續學習修行,濟公說出家在家,在家出家。還說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間,火棍是過去農村人做飯時候燒火用的工具(即燒火棍),意喻著普通人的生活。佛就要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去感悟人世,所以說佛也是人,人若是悟了,也就成了佛。

出家在家,在家出家,憑的是一顆心。就像一開始的時候阿文去廟裡拜佛像,被濟公擋著,其實濟公是在告訴他佛像不是佛,自己心裡的良知才是真佛,拜佛拜的是自己的佛心。

第三種說法,火棍即火把,燃燒自己,為他人照亮路途。無我利他,是為佛也。

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慶餘年》?

十三郎 宛若天神 雙眉如劍,溫潤如玉,薄唇微啟 王十三郎,可謂真的猛士也 既來之,則安之 十三郎啊,你是不是餓的慌,如果你餓的慌,對那姑娘講,姑娘們為你做麵湯鰥!寡!孤!獨! 單機版網遊 1.她待我好,是像朋友一樣待我,陛下待我好,是像奴才一樣待我,能一樣嗎?2.上輩子沒爹沒娘,這輩子也沒爹沒娘。上...

一句話證明你看過《信條》

jkh 做人就必須要有責任。因為只有有責任心的人,才可以對自己和他人 對家庭和集體 對國家和社會有負責任的認識 情感和信念,並且產生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 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它是乙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保障。責任是一種捨己為人的態度,只有有責任心的人才會有發憤...

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西遊記

你在看什麼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一說西遊記,腦子裡全是這個 少年遊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混元功,須看西遊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