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我的媽呀》?

時間 2021-06-08 04:37:37

1樓:核平天尊

不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生死並非大事!

這部電影戳淚在於人生有太多的錯過,把本該有的美好都錯過,可能因為錢,也可能因為誤會,也可能只是慪氣,也可能是沒辦法,人生就這麼過去了!在最美好的年紀,我們沒能多在一起,以後只是永遠的回憶~

2樓:電影符號學

《我的媽呀》真的戳中了我

文/電影符號學

看完電影《我的媽呀》,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值得你帶上全家一起來看的電影。特別是鮑起靜飾演的這位母親,躺在病床上對兒子說的最後一句「對不起」,直戳你心底最柔軟的那一隅,觀眾的情緒,就這樣被電影調動起來,隨之移情並產生共鳴。

母愛是本片的主旨,但是本片並沒有刻意地販賣苦情,反而電影中多了一些對於生活中細節的呈現,如黃浩然飾演的兒子為迷信的母親扮道士、鮑起靜飾演的母親年紀越來越大卻越來越像乙個「孩子」、這對母子剛開始相處時的各種彆扭......令人捧腹。

但是隨著故事的逐漸深入,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電影插敘的回憶與現實之中,不變的是這乙份濃到化不開的母子親情,於是整部電影的觀感也變得奇妙起來,一會你會被片中的情節逗笑,可不一會又會被這份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母子之間的感情所感染到不能自已。

得益於本片導演李勇昌對於節奏的把控到位,當鏡頭以兒子的視角,呈現出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不捨時,甚至用繩子把自己跟媽媽的手捆到一起,然而在兒子的各種努力之下,母親依然棄自己而去。這也在兒子的心底,埋下了對母親長達20年的誤會和不解,影片中的這些細節,隨著不斷的插敘,幾乎完美地跟20年後的今天,鮑起靜飾演的年邁的母親,害怕被送進老人院形成工整的對仗。

20年前,兒子捨不得離開母親;20年後,母親變成了「孩子」,開始捨不得離開兒子。故事進行到這裡,對應那句——「人老了,於是變成了小孩。」

於是乎,20年前的母親和20年後的母親,也對應著影片的淚點和笑點。在鮑起靜教科書級別的演繹之下,這位母親直戳觀眾心底最柔軟的所在,特別是年邁的母親生怕兒子將她送進老人院,臨別時透過鐵柵欄的特寫,鮑起靜奪眶而出的淚水,被刻畫地如此刻骨銘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景框中的畫面構圖,是從鐵柵欄外面拍攝鮑起靜,彷彿鮑起靜被困圍欄之中,加上鮑起靜入木三分的演繹,令觀眾的記憶瞬間回到了20年前,母親離開兒子的那一刻。故事好像再次上演在這對母子之間,離別的苦楚令人潸然淚下。

如果說故事的契機是姨媽的過世,讓黃浩然飾演的兒子回來。那麼故事的轉折則是鮑起靜飾演的母親,被查出已是癌症晚期。鬱結在心中長達20多年的誤會,似乎在此刻土崩瓦解,黃浩然飾演的兒子此刻的情感流露也被拿捏地張弛有度。

積怨在心中的誤會,以及母親時日無多的虧欠,令本片的母子之情,也更多了乙份糾葛。

當然,如果影片進行到這裡,已然是一部合格的親情電影,但是癌症晚期的母親,所列出來的遺願清單上,有乙個是去到長城上,但是直到影片結束,母親仍未遂願。這個願望彷彿一根刺,刺痛著觀眾的神經,時刻提醒著自己趁親人還在,多陪陪他們,別讓遺憾變成了悔恨。

不得不說,《我的媽呀》真的戳中了我。

如何評價電影《我的村我的家》?

滿囤兒 有痘痘的臉才叫青春,首部客家電影 我的村我的家 引時代共鳴 文 滿囤兒 現在網路上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現象 新片上映或新劇開播,其中的年輕演員被詬病演技差後,其粉絲就會甩鍋給造型師和後期濾鏡。感覺如果沒有了厚粉底和逐幀濾鏡的話,很多演員都會變成枯草一般。這種粉底和濾鏡加持的青春,果真是觀眾們所曾...

如何評價《我的詩篇》這部電影?

某某 自由的靈魂被牢牢的壓在堅硬的鋼筋混凝土下動彈不得。溫熱的心靈被混入冰冷的水泥中無情的攪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詩歌只是娛樂,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或是是晦澀難懂沒有意義的語言。而對於這些人來說,詩歌是他們孤獨的陪伴,是區別自己是人還是工作機器的證明,是僅存的自由和尊嚴。中國十六億人口,娛樂明星無聊八...

如何評價電影《我是布萊克》?

電影愛好者 剛剛看完我是布萊克,這些電影總是有很長鋪墊,而最後爆發,從賣肉,到牆繪,到最後遺言,我覺得是三處情感漸進迸發的點,我覺得是很靈性的,恰似點睛,盤活了整部影片。我布萊克,不是沿街乞討的狗,是乙個公民。是乙個有尊嚴的人。 你看起來很美味 擦掉的那一塊瓷磚,也許就是最後的一絲尊嚴 堅持不賣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