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中劉羅鍋要告老還鄉,為什麼乾隆說宮燈掛歪了呢?什麼寓意?

時間 2021-06-07 14:44:37

1樓:優雅豹

宮燈這段的寓意確實比較隱晦,我也看了不少別人的解讀,很多都比較牽強。結合別人的解讀,我說下我的看法。

整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劉墉請辭-乾隆問嘉慶意思-嘉慶說想留-乾隆又問一次是留還是去-嘉慶唯唯諾諾,乾隆讓他爽快點-嘉慶猶豫,不敢說話-乾隆說宮燈歪了-嘉慶說他看著不歪-乾隆問眾大臣,眾大臣說歪了-和珅把宮燈撥歪-乾隆說現在宮燈正了-嘉慶恍然大悟,爽快的準了劉墉告老還鄉。

不少人說什麼為了表現劉墉的剛正不阿,或是保護劉墉,但是整個宮燈情節,劉墉根本沒有說話,何來表現劉墉剛正一說呢?

乾隆和嘉慶的對話中有一點非常重要:乾隆問嘉慶劉墉是去還是留,嘉慶明確說了想留。但是乾隆仍然問是去還是留,這是不是說乾隆不想留呢?

看嘉慶猶豫,乾隆才上演了宮燈一出,要是嘉慶說不留,會不會還有宮燈這齣呢?

我的理解是:乾隆不想留劉墉。他上演了一出眾大臣附和自己的情節,是要說明仍然是自己掌握權力,向嘉慶立威,讓嘉靖不要違逆自己的意思。

所以當嘉慶知道了乾隆的意圖後,爽快的讓劉墉告老還鄉了。

另一種可能是乾隆是想向嘉慶證明,仍然是自己當家。劉墉留不留都不重要,不管嘉慶說什麼,乾隆都要上演一出眾臣附和自己的情節,藉此向嘉慶立威。並且,在劉墉請辭的前面,乾隆講話的內容也是嘉慶需要向自己繼續學習等等。

所以我認為,這個情節的寓意,應該是乾隆借劉墉的去留、宮燈的歪正,向嘉靖表明,仍是自己掌握權力,凡事要聽他的。

2樓:王公子

最近回顧經典,看了一遍,我說一下我的理解。

劉墉先是在乾隆面前懇請告老還鄉,乾隆不置可否,沒說話就退朝了。隨後召集群臣在上書房商議傳位給嘉慶皇帝。

宮燈一集時,嘉慶皇帝坐在乾隆太上皇旁邊聽朝,劉墉再次懇請告老還鄉,已經傳位的乾隆讓嘉慶做主,面對重臣告老這種大事,嘉慶帝含糊了兩句,想讓乾隆拿主意,乾隆問了兩遍:是去?還是留?

嘉慶帝仍不敢擅自決定父皇老臣的去留。

隨後乾隆皇帝說宮燈歪了,眾大臣也附和燈確實歪了,和珅上去隨便撥弄兩下(甚至真的弄歪了)。

我認為這是乾隆皇帝想給兒子上最後一課,身為帝王,說話一言九鼎,該做的決定不要猶豫,不用顧及他人、臣子的感受,這才是帝王該有的氣魄。

隨即嘉慶同意劉墉告老還鄉,乾隆也隨即同意。

一點淺見。

3樓:軒仕

個人見解:單就本集來看,不太好理解,但是與後期嘉慶皇帝看戲相聯絡或許能看明白一些。

乾隆駕崩,嘉慶看戲時,眾臣看他行事,他笑眾臣便笑,他本著臉,眾臣也沉著臉,說明眾臣已經唯他是從,已經足夠有權威,也足可勝任皇帝角色。

第一,劉墉為人犟,唯是不唯勢,通過掛燈籠事件想說明,留下劉墉,雖有用,但萬一他和新皇帝觀點不一致,對著幹,不利於樹立新皇帝權威。

第二,劉墉和其它大臣相處不太融洽,很可能就因為得到乙個人,而失去其他人的支援。

其他朋友回答的已經很詳細,個人觀點,僅作補充。

為什麼題材相似,感覺《宰相劉羅鍋》裡的和珅遠不如《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和珅厲害?

夢羽靈泉 劉羅鍋是真正的傳統底層視角,是曲藝段子的提煉 而紀曉嵐是現代視角,你不給他們一定的精英化人設,會讓現代的觀眾有一種金鋤頭的疑惑,但這種精英化的本質也仍然是平民視角的娛樂,他們看上去端著的格局,老百姓也是看得懂的 說白了就是現在教育普及了,觀眾們覺得下九流江湖段子雖然有趣但是氣質上和紀曉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