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忠仙逝 曾收徐錦江為徒

時間 2021-06-03 01:57:11

1樓:李神秀

放下一切在意的,做到不執著,你就擁有了相對的自由。

不執著,不是讓你萬事皆空,而是努力你所能努力的,放棄你力所不能及的。

2樓:輝寶

第乙個階段:

古人說:

「無處而不自得」(為了自由而自由)

出自《莊子》

如果順應變化,隨變自適,而不固執妄行,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是無處不悠然自得,無時不逍遙。

前幾日又重溫了《十八歲的天空》,藍菲琳便是嚮往這話語所描述的境界。

又:怎麼說呢,總覺得有時去品味這句話卻有了別樣的意味,也許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近乎妥協的方式。

記得看丁冰的漫畫《大河下》的時候,雲冉最後迫於父親的壓力,放棄了畫畫。雖然他剪短了頭髮,說著完全不在意的話語。發現原來靜下心來學習也不是什麼難事,也許他本來就很適合學習。

而在小雪看來這完全不是什麼堅強,只是在迴避中變得麻木。

這樣看來,「隨變自適」的本身,似乎就已經不再是自由的行為。。。

第二個階段:

稍微客觀地說:

人心嚮往的並非自由的設想(思想),而是自由的表達(行動——任性意義的自由)。

借用知友的觀點,思想是自由的,但思想的表達、傳播等是易受限制的,也就是不容易自由的。(當然不排除你非要去傳播非要去表達,這樣確實一時自由了,不過也許會被這個關一關、那個審一審)思想的表達限制往往來自於很多方面,社會關係(eg.說錯話被查水表失去言論自由),自然威脅(eg.

就算社會不存在了,也許還有自然災害限制你的活動自由)等。

那麼,不考慮個人性格因素時,自由說白了就是:

——做任何你想做的,不做任何你不想的,且無需為這二者承擔任何程度的責任或傷害。

而人之所以無法獲得自由,多半歸功於後面的責任和傷害。如果你可以不顧一切地忽視這二者,似乎會離自由更近一些。但即使乙個人無視了法制和規則,他也無法離開自然而存活。

即使社會不會限制他,自然的苛刻條件就足以毀滅他。舉個無聊的栗子,乙個人渴望擁有活著的自由,但是大限一到,他還是會死去(= =|||)。這種情況下不畏懼死亡的人會更為自由,或者對活著不那麼執著的人也會更自由。

人由自然而生,自然便是他的依附,有依附者必然會有弱點,而有弱點的人會自由嗎。因此,有勇氣克服弱點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們離自由更加接近。除非不把弱點當弱點,沒有欲求便沒有對失去的恐懼。

運用一下極限的思想,如果想要最大限度的自由,那麼方法有三:

1、請積蓄最大限度的勇氣(推薦選項)

2、請降低自己所需達到的自由的標準(似乎有點佛教無欲無求的感覺)

3、緘默(懷抱自由的思想沉默中爆發or滅亡都是你的自由)

寫完了這部分覺得有些負能量,所以——

第三個階段:

稍微主觀地說:

人心嚮往的並非自由的設想(思想),而是自由在實現夢想和價值的過程中的表達(有價值的行動——自律意義下的自由)。

在有限的自由中和minna一起share,擁有能夠實現夢想的自由已經十分足夠了吧。自由如果超出限度就不叫自由了,剩下的只有慾望和貪婪,哦,不,還有一具迷失的空殼。所以,嚮往自由的時候,除了第二階段選項1的勇氣以外,還是繼續做個善良的人吧。

在那有些不自由的善良的圈圈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多的自由。

由於對社會學、哲學、心理學什麼的一竅不通,以上僅為個人的想法。HB自己也不清楚自由的姿態,畢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HB不曾體會過自由,安知自由為何物。

只是,如果HB能夠選擇自己獲得自由的方式的話,我希望那是我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善良而得來的。

那些在唐杰忠先生去世的微博下各種樣鬧,咒姜昆死的一幫人到底是真鋼絲還是反串黑啊

你還可以去曹雲金那條宣布結婚的微博底下看看 就是有一群人那麼閒得慌 老郭那句 罵完了明早還得出攤呢 他們怎麼就不能記住呢? 順水萬釣鯨生 其他的我不多說了單就說樓上的那個曹是什麼爛演技大家都知道他怎麼借別人的客氣話當表揚大家也都知道你覺得洗白有用嗎?乙個30w票房的主角混什麼電影圈?不過今天還是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