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到這個世上只是受苦,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何在?

時間 2021-06-01 08:43:23

1樓:老三

有乙個詞叫「向死而生」,人的最終結局都是走向滅亡,那為了什麼而活著?所謂受苦,就是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磨難,淬鍊,亦或者是痛苦折磨,為什麼有人能在人世的受苦中求得安逸自在,而有些人則永遠無盡無休的怨念?我認為無外乎於自我的心性,心性Sunny的人總會在黑暗中求得Sunny,心性黑暗的人即使在Sunny中也只能看到黑暗,受苦中未必不是你脫胎換骨的過程,即使痛徹心扉。

所謂意義,其實無意義,在向死而生的這一人生中,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並為之綻放,這就是來到世界的意義

2樓:墨柒

有無意義只是你的乙個念想,念想非實相,很多人會把實相和念想混淆,你就像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人一天有六萬多個念想像流水一樣流過,你只是抓住了其中乙個,這些只是你的念想,非實相。

3樓:豆腐飯

也許只是你在受苦,而別人都在幸福。

受苦與幸福這種事全部來自於你的內心。

內心幸福了,人也就幸福了。

內心幸福的人,縱使大雨滂沱,縱使山崩地裂中是身在牢房之中。縱使備1000支槍指著,他依舊是幸福的。

不幸福的人,身有萬貫家財。假裝美女成群,豪車幾十輛。整天被一群人擁簇著,他依舊不開心,因為他的心是不幸福的。

4樓:江南

你來到這個世界,享福or受苦是你內心的感受,並不一定真實的反映出你生活的意義,有的人活的苦但充滿、真實,心裡不覺得苦,有的人物質欲極大滿足,但內心空虛、寂寞,人對於自身的認知猶如莎士比亞對《哈姆雷特》的評價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你的問題也是一樣,活的值不值,有沒有意義,這是你內心賦予自身的感受,別人無法替你解釋,也很難感同身受

5樓:初雪

為了我們的夢

尤長靖有一首新歌——《一顆星的夜》,裡面有兩句歌詞叫「我對我的夢有種迷戀,大於痛苦大於這世界」

這兩句歌詞可以表達我的意思。

世界原本就不美好,可是有了夢,我們就有信心可以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了以上回答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6樓:低度搖擺

看到這個疑問,想了半天,腦子裡卻冒出了更多疑問,並且覺得每個問題的答案都可作為回答但又都是片面的,應該說這問題真的頗具綜合性。

首先,我覺得問題的直接答案是,沒有意義。「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這個表達都顯得過於自我,好像人具備什麼掌控權。人的存在自身甚至都不是出於自我選擇,還枉談什麼意義。

更何況,人不是為意義而存在,只是在存在中找意義,並且這點「意義」也只是個人賦予的,有其自身的暫時性和個體性的差別的問題,現在對我有意義的事以後未必有,對我有意義的事對別人未必有。

而至於什麼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沒有。我常在想,人站在生命盡頭回望自己一生的時候大概真的只剩蒼涼和一種對「空」的發覺,一生追求的東西其實還不是不過如此?追求了一生真正剩下的有什麼呢?

什麼意義不意義,價值不價值,最後還不是一樣的無?

但是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就不存在了麼?或者直接回到問題的前半部分,「如果來到世上只是受苦」,如果來到世上只是受苦就沒有意義了嗎?我還想問,如果來到世上不受苦,就有意義了嗎?

其實大部分人大概都只是覺得生活這麼苦,一切沒意義,如果生活滋潤了,那一切還挺有意義。所以問題不在於這麼巨集大觀念的生存有無意義,只在於巨集大觀念下籠罩著的那個渺小的個體的慾望滿足與否。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從巨集觀角度考慮,來到這個世界上確實也真的充滿了痛苦(不贅述),但是這不是也不能成為否定生存意義的理由。如果真的要為「意義何在」給出乙個確切的答案,那就是不管受不受苦,不管有沒有意義,都能夠以同樣的態度直面並且接受生活,而不是躲在偽裝的概念下做乙個逃避者。

生活很痛苦,確實;時常覺得沒意義,確實。但是如果在給予你生命後又中途突然將它奪走呢?不僅連出生與否的選擇權不給你,連對生活一定程度上的支配權也不給你,在遍地痛苦中找到的那一點隱約的希望和意義的可實現性都被中斷了,那才是真正的無處可說、無處可問的痛苦。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再問什麼意義了,因為你是你,因為你只能是你,因為已經存在著的人所獲得的一切就是存在本身,就是這一生,所以好好把握所有被給予的時間大概就是自我唯一能做到並且對自己負責的事。最可悲的其實是,這一切並不具備什麼積極意義,只是在不可作為中拼命找出的一點可作為罷了。

7樓:槿山

我覺得生活也許會受苦,但是本人喜歡欣賞雲朵和花卉,也會看到各種天氣現象的變換,世界很美妙,也喜歡窩在沙發裡看電視,受苦與幸福是自己定義的,為自己的未來惶惶不可終日,那欣賞一下生活的小快樂會如何,為了這些美這些享受,犧牲一些可能與對等交換暗暗符合,有時候會在自己不懼受挫的時候得到一點心靈的獲得,這種時刻,會從心底裡發出快樂。

8樓:開心的笨小孩

我本人特別喜歡的作者周國平《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寫道:苦難和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他們有乙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相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識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它便醒來了。

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物件,對它無論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也成為乙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苦難。

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撼,使之處於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採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韌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固,而且意味著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麼,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於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

9樓:十一

吃了飯還會餓,我們仍然是要吃飯,喝了水還會渴,但我們還是要喝水。來到這個世界,即使一直受苦,我們仍要活著,因為生命真的很珍貴。既已來了,何不活個精彩。

10樓:哲荒

人生無論是成功或loser總會走向結束,所以人生最後成功與否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在於過程。過程中充滿難以意料性。沒有誰的人生是完完全全的苦,也沒有誰的人生是全全部部的甜。

我們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苦甜苦甜甜……有時候受苦或許會讓之後的甜更甜呢?不用去想意義,一直抱著希望走下去就好。千萬要走下去,雨後總會出彩虹的吶~

11樓:僅僅

根據問題,既然覺得受苦,那肯定嚐過甜頭,沒有甜的對比,怎麼能覺得受到了苦楚呢。其實很多人活著都只是活著,並沒有一定要明確自己活著的意義。悲觀的覺得活著只是受苦,那你就一定知道死了不會更苦嗎?

說白了都是不願意受苦,全天下沒有乙個人願意受苦的,人之常情嘛大家都理解的。

老話說人生十分,九分都是苦。但如果為了那一分甜,也要嚥下九分的苦。就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學車上班等等等等好多事情,都是努力吃苦才能有點甜頭,比如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有乙份比較體面的工作有了自己的車,假如這些你都不覺得好,沒有感受到甜的話,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這些你毫不費力的得到,沒有因此吃苦,也不會因此得甜;二是你還在吃苦中,沒有到達最後,那麼你還得繼續吃苦,咬牙堅持到最後就知道了。所謂人生的意義,吃著吃著苦說不定就知道了。

嗯,我比較佛?對吧

12樓:武松戰腦斧

現實點來說,有限的生命都是無意義的,總是愁於自己不能參與過去和未來,不能見證這世間的所有千姿百態,總是要和心愛之人永別。而我們作為乙個有限的生命體,能夠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充分的滿足,讓自己還能享受著美好的時候盡情的去享受!

13樓:夏藝瑄

苦只是七情六慾其中一種來到世界上要體會酸甜苦辣,看遍人情冷暖,感受四季變化,無論你過得精彩與否這都是在自渡,不要讓自己遺憾的離開這個世界

14樓:識真

人生的受苦是思想意識對人生存在本能慾望趨向沒有認識,當人對受苦根本原理思想認識的深入,受苦感受會減輕,是依科學理念的認識,到最後會完全消除受苦感覺,思想認識的思考過程就是修行,獲得的智慧型真理可以明白人生的意義

15樓:不知道起啥名

不要想那麼多,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誰的確實而停止轉動,也不會對誰,而可以關心。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往後的日子給了你怎樣的苦難,但,你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承擔你的責任,你對父母的責任。

乃至於你對,周遭一切愛你,關心你的人的責任

16樓:冷眼看人生

你別無選擇!思考沒有答案的事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何必自尋煩惱,在人生的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要多想一些快了的事情才能活的快了,有道理嘛,呵呵

17樓:彼岸

來到這世界是為了償還前世的因果,也為來世恩怨打下基礎,迴圈往復!痛苦是相對的結論,是因為總感覺快樂如白駒過隙,瞬間即逝,而痛苦的時光漫長而難熬,說實話,快樂和痛苦在某種條件下是相對平衡的。參考《金剛經》

18樓:我真的不累的

悲觀一點的講,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有責任了,你要讓你的父母老有所依。當然,這是建立在我們中中國人固有的孝道理念之上的。在這基礎上,你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是比較理智但不浪漫的活法。

所謂的受苦,只是為了活成大多數人認可的樣子罷了。

若是你放下了一切,不考慮除自己的一切,這樣的活法很浪漫,不必受苦,但是可能和常人的活法大大不同。便不被世人認可了。

19樓:Black Dwarf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人生是苦澀的,這種苦澀常常會貫穿乙個人的一生,但是你非要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那可能就是在苦澀中追求快樂的過程吧。

20樓:阿傑

去維持世間的平衡與發展。每個人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蝴蝶效應,我們都是乙隻美麗的蝴蝶,痛苦的活在世上尋求那可觸不可及的歡樂,所有人都曾是醜陋的貪婪的蟲子。

唯一不同的是成為蝴蝶可以飛翔,可以在尋找中死去。我們都不重要,也都重要。live,one more。

21樓:薄涼

我擁有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爸媽疼愛有加,弟弟乖巧聽話,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家境一般,但父母從未虧待我一分,想做什麼都會無條件支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我。

可能跟我早早就踏入社會有關,見慣了人與人之間紛爭和利益糾纏,世俗的偏見和誤解,加上性格本就極端偏激,於是就逐漸產生了厭世情緒,一直支撐我活下去的就是我的親人,他們帶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愛和溫暖,給了我一路走到黑的理由,而我存在的意義就是回報他們給我的愛,因為知道了這個世界的黑暗,所以格外珍惜對自己好的人,想要把自己變的更強大,等有一天能夠把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不受任何傷害。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家人,我根本就不會選擇活下去。

如果我未曾來到這個世上,我將會在哪?

知乎使用者 作為一名靠著哲學和社會科學吃飯的學者,這個問題我想過無數次。首先能夠產生出來這個問題的人實際上當時的心情的確很靜 有點搭配不當 這個問題是由乙個抽象的感覺具像而成的,比如說你躺在床上看這雙手,想著自己這輩子是在幹嘛?我的意識是什麼?我若不在會如何?進而又想到了生死。顯然,由於人對未知是有...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若干年後沒有人知道你,那我們存在 活著 的意義是什麼

宇宙飛 你需要別人知道你幹嘛?你是拯救了銀河系還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程序?有時間多看看書吧!活的艱難且歡喜也許就是活著的意義吧! 瀝酒兒 LO1G 寧爭雞頭不做鳳尾。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考試前幾名永遠是會被人記住的因為他們會被班主任表揚,最後幾名也可以記住因為班主任會批評。那麼,中間的學生呢?是否他們就...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使命的嗎?如果有,怎麼找到自己的使命?

劉語絲Angela 是的。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是的,無一例外。區別在於,有的人已經找到了此生使命,有的人暫時還未找到。但即便是後者,也不代表他沒有使命。每個人來到人間,都有使命要完成。但每個人的使命不盡相同。龍有龍的使命,蟲有蟲的使命。使命無高低,無貴賤,無好壞,無分別,無對錯。所以,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