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華裔二代致父母 不要為你們的 美國夢 斷送我們的未來」 ABC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時間 2021-05-06 22:09:33

1樓:太陽當空照

這位ABC華裔男生說的確實是北美華裔第二代的最真實的想法。 我覺得為人父母的看了也不要玻璃心,也不要太敏感。作者有心反映了一大波人的最真實心裡活動,不是為了指責,更多為了反映情況,給那些要一心要「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的父母們提供新的參考資料,因為父母考慮問題多半是從自己角度出發,雖然打著愛的旗號,打著「一切為了娃」的旗號,但是考慮問題多半還是出發了自己的視野和角度。

華裔男和華裔女在北美確實感受不一樣,華裔男真的很受欺負,主要反映在人際方方面面(交友、擇偶、事業發展等等)。華裔女被社會接納的程度卻很高,原因就不細說了不然又是一篇千字批鬥文章。

2樓:「已登出」

華裔在美國是乙個可悲的存在,他們比其他人甚至黑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社會仍然難以接受他們。

馮偉傑Allen fung,美國克蘭斯敦市的市長,任職市長十多年,把這座城市由幾近經濟崩潰轉變成為羅德島州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在這座以白人為主城市,馮偉傑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援。然而,馮偉傑兩度參加州長競選,兩度落選,第二次落選的票數比第一次更加少。在羅德島州,他華裔的身份始終未獲認可。

再度競選失敗的馮偉傑

作為對比,他的妻子,愛爾蘭裔美女政治家Barbara Ann Fenton,早已經成為共和黨青年團的領袖,成為冉冉公升起的政治新星。

馮偉傑即便娶了愛爾蘭裔妻子,和妻子一樣入了愛爾蘭天主教,說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在美中國人眼裡也是乙個異類。

3樓:沒錯 是我

這件事要說做錯了,華裔父母是真的做錯了。

華裔父母自己有能力融入美國社會嗎?

如果自己都沒能力融入美國社會,卻要孩子融入?拿頭融入?如果在美國長大就算融入,那華裔早在一百年前就融入美國了。

4樓:

你猜猜這些abc回到中國,能不能混出人樣?

不靠爹媽鋪關係,自己要碰多少釘子?

不管是在美國不受待見就想來中國找場子的abc,還是在中國過得不好,以為移民到外國就能來到天堂一樣的中國人,本質上都是對這個世界存有太多幻想的人。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殘酷而又不公平的。

5樓:

從心理層面說,被別人肯定認可,是人類的本性,價值所在。有人認為有錢了就有一切,還真未必,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恰恰不是金錢能衡量的……

6樓:

Emmmm沒工夫關心一幫美中國人脆弱的內心。中國留學生去到國外說不定還要被abc diss,關心他們有啥好處嗎,又不是中中國人。

7樓:

很不幸的是目前ABC的父母絕大多數都是「微笑不抵抗」的一代。他們教育子女時也是同樣的理念,這就導致了很多ABC內心裡遵從的價值觀依然是比較傳統的「溫和、內斂、謙遜」

但美國社會完全不講究這些,那幫白人講究強勢、侵略性以及有三分實力也要吹成八分的自(hou)信(lian)心(pi)。

截然相反的理念之間產生了極大的衝突,作為ABC,他們是非常矛盾和糾結的。但他們不會去責怪美國社會,只會責怪父母教錯了。

8樓:mini阿波羅

累不累,如果在國內,這些孩子一樣會哭著鬧著要出國讀書因為周圍同學都出來了。

而且,一天到晚融入主流社會,咱們大好祖國的主流社會各位都融入了麼?網路上敲下鍵盤然後一天到晚操的這個心吶。

9樓:

孩子怎麼看待自己的身份,和家長的教育密切相關。我贊同高票回答,身邊確實有「想漂白」的華裔父母。不讓孩子說中文,只鼓勵孩子和白人孩子玩,評價乙個學校/小區好的標準,是白人多,等等。

我個人是一代移民,和先生讀博期間來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靠自己的努力也有個小房子小院子。我在家的休閒是練毛筆字,我閨女雖然在美國出生,但也是西遊記愛好者,她現在6歲會寫漢字,會讀帶拼音的故事書,能聽出來一些京劇折子戲,爬過長城,見過自由女神,愛吃早茶。她並沒有身份認同的困擾,她告訴老師,她只是出生在美國,她愛的是全世界。

班裡的孩子們羨慕到要死,有幾個能和她一樣每年暑假全世界跑著玩的?

10樓:內啡肽

尤記得十年前住在某知名大學的招待所,我開啟房門,敲門的是一女學生,臉上帶著仰慕,眼裡閃著星星,手裡挎著果籃,含情脈脈地望著我。我接過果籃,說聲抱歉,我美國的表哥還在午睡,頂著幽怨的目光,關上了房門。

這都是第三個了,女學生一波波往前湊,她們的碩士生導師操碎了心,我也是沾了光。

那種眼睛裡閃著星星的感覺以及恨我乙個中國屌絲壞了她好事的幽怨目光,至今仍歷歷在目。

華裔二代再不濟也比咱中國屌絲高貴吧。

11樓:陳景

倖存者偏差

任何社會,地位上層的人永遠小於20%,甚至10%,比如100個華裔,能上公升到上流階層的,肯定是少數,但是大多數人努力一下達到中產還是沒問題的,而這些中產及以上的華裔會上網bbb感謝父母把自己帶到美國嗎?那不是討罵嗎?

很顯然,只有loser,才會責怪父母來到美國,這些loser還會認為自己無法成功是因為種族歧視、階層隔離、運氣不好、父母沒錢、無人賞識、隊員sb……

12樓:

原生家庭,階級壁壘,這些東西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只是到了國外還可以埋怨種族。

階級壁壘也取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侷限是一方面,自己也能力有限就全怪到自己是中中國人,肯定是別人種族歧視中中國人,其實是自己骨子裡的自卑作祟。

他們以為自己如果出生在中國就能夠跟上流社會的孩子們平起平坐,長大後順利登上人生巔峰了嗎?在美國他混成這樣,在中國他這腦子至少得復讀八回吧。未來出來工作又沒背景在中國應該還是被人全方面碾壓了,只是沒辦法抱怨自己是中中國人所以被歧視了。

人必自辱後人辱之。

當然,混血兒才是真正尷尬的存在,跟混血兒相比他至少跑到中國就能融入做個中中國人了唄。

13樓:LeonWang

很正常。

日美太平洋戰爭期間,殺日本人最積極的也同樣是二代日裔美中國人。

大家都一樣。

皈依者狂熱:乙個新的皈依者,為了讓原信徒不懷疑他的忠誠度,一定要比原信徒更加的忠誠/狂熱。

14樓:慈父約瑟夫

說真的,華裔二代很難進入美國的上層社會的原因不是你是華裔造成的,而是你父母不是上層社會的人造成的。

窮白人窮黑人的二代也很難成為美國上層社會的人。乙個人決定他階層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階層,而不是國籍民族。紅三代紅四代富三代富四代在美國也是上層社會的人,隨便上常青藤,當大律師,進最好的公司,隨隨便便晉公升高層。

但如果你父母就是當年逃難跑到美國,拿著政治避難,在中餐館打零工,現在你感覺哎呀,怎麼美國公司高層,政界精英都是白人啊,太不公平了,事實上,不要說美國,就算在中國,你父母就是打零工的,你這輩子能進入上層社會的難度有多大?我想可能難度比在美國還大。在美國混,從社會底層到社會中產,就是一張大學文憑,讀了書之後,甚至不要讀書,只要努努力,都能買得起房子。

在中國,沒有父母幫助買得起房子嗎?如果乙個人連房子都買不起,居無定所,別的就更別談了!

我現在感覺很多中中國人很好笑,整天說國外有天花板,很難晉公升。事實上,就算在國內,也很難晉公升啊。絕大部分這輩子,不就是在乙個普通的崗位上幹一輩子嗎?

這些人在國內就是當個小職員,做個小科長,當個小老師,怎麼到了美國,就覺得自己能做上火箭,實現美國夢了?

15樓:奶香茉莉

偏個題我有乙個表哥,可以說是奇葩了。只會說義大利語(小時候在義大利長大)還有溫州話!!溫州話!!

你沒有看錯!這個全中國最難的方言!他自學的!!

我當時都震驚了。什麼樣的環境和學習能力才可以後天自學溫州話啊,但他卻不會說普通話...

16樓:美籍富二代地主

大部分回答的人沒有在美國長時間生活以及深入了解的經歷。

美國各個族裔都有自己的優劣勢。不能僅僅因為「亞洲人體格不壯」「不融入所謂主流文化」「白人數量多」 「black life matters」 就認定亞洲人處於劣勢。 用自己的劣勢去比別人的優勢是不客觀的

金本位國家的本質是資產和錢。 在美國只要遵循社會(潛)規則, 懂社會。 很多事能用錢解決這和在其他國家很多事能用權解決乙個道理。

一味的跪所謂主流只能顯示自己無奈的現狀。

我所有的白人租客們都在老老實實的被我插管吸血。 美國稅法也給我很多優勢。我從來沒覺得是劣勢甚至在每次的法律糾紛裡我都能拿到不屬於我的正義。 這就是金本位國家的本質。

提公升資產努力爬階虛假貶低別人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 你的階層依然下滑

17樓:

主要是華裔移民的父母比較晚婚生孩子太少,大多只生乙個兩個,美國白人印度猶太家庭大多生三四個,導致華裔的投票權越來越淡。因為東亞民族沒有宗教,女權,外嫁和同性很好宣傳,因此生育率更是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猶太人(3.

1生育率)能在美國上不但打敗日本人,連整個東亞裔都只能向猶太人低頭。

18樓:老蔣

這種情況華人們稱之為「自恨」,即把自己的不如意歸結為自己的種族和膚色,歸結於自己的父輩一代。

這種自恨情結的發生,也的確和一代們有很大關係——一代當年打拼的越艱難,二代發生自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原因是一代們習慣把自己的艱難歸結為自己的不夠融入,所以對二代不夠融入的表現都會立刻制止,甚至會讓後輩以諂媚的姿態去融入。但這種做法反而時刻提醒二代「你不是正宗的美中國人!」

二代在這種心態影響下幼年極其困惑,少年極其鬱悶,成年極度反感,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部分二代甚至會以敵視和歧視的心態對原生種族做切割。

非常高興的是,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來,這種現象已經開始消退,甚至還發生逆轉——新移民們不但對美國沒有什麼諂媚情緒,甚至有些領域開始俯視(當然這非常不對,引起的問題不亞於前者);至於對前文所述的這種自恨的ABC則更是蔑視,嗯,就是揮手趕蒼蠅的那種嗤之以鼻。

根本原因是新移民們無論經濟實力、語言、眼界都遠超上一代了,對他們來說來到美國只是若干人生選項中的乙個,並不具有排他性的優勢。仰視?不存在的。

19樓:

九十年代,洛杉磯韓裔曾經搞過暴動,因為乙個韓裔女店主打死了乙個黑人。

理由過程就不說了,我就問一句,在之前華裔警察那樁案子裡,華裔群體和華裔政客是不是相當一部分希求於息事寧人?

在這種現實環境裡,ABC的痛苦只會延續的更久。

20樓:

小孩和成年人不一樣的。

成年人到了美國,收入翻三五倍,其他這不好那不好的都能忍,國內也不是沒有歧視。

小孩子不一樣,一來經濟上沒有實感,而同齡人的歧視和孤立一旦壓過來很痛苦的,另一方面沒生活在中國過的孩子沒有感受過國內不好的地方,只知道自己在美國有些痛苦。

但是他們長大大多還是會明白的,畢竟乙個月5000rmb和5000美刀,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如何看待近期華裔二代在華人論壇文學城發帖稱,父母若為孩子著想就別輕易移民美國?

有沒有人知道這個華裔二代是中國北方移民還是中國南方移民?他的祖籍是不是中國兩廣福建海南江滬浙地區?這個二代可能只是遇到了乙個羞於啟齒的問題,在歐美國家怎麼都找不到女朋友,被白人女性和自己的女同胞鄙視得不輕,但是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於是就說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 如果是這種情況,說明這個華人很可能是...

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富二代 官二代?

和國內一樣分兩種富二代,可持續發展性富二代和紈絝行富二代。可持續發展行,頂尖名校,頂尖實習簡歷,頂尖人生。紈絝型,普通院校或名校,頂尖實習簡歷或沒有簡歷,頂尖人生。 騰訊新聞財約你 最近我們採訪到了美國億萬富豪庫班,生於普通工人家庭的庫班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他的商業創奇可謂是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現實版...

如何看待現在的富二代

鰻魚絲是魚做成的 現在的富二代,跟刻版印象裡的富二代真的是很大差別。以前總覺得富二代就是不學無術,混吃混喝,就是每天過著紙貴金迷的日子。現在才發現,大多數的富二代成績也挺好,而且多才多藝,畢竟家裡面望子成龍,而且自身條件也很優秀,也是努力拼搏。 留學生不請自來 身邊的人不能說個個都是富家子弟但家裡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