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新人進宮前,為什麼皇后和華妃誰也鬥不倒誰?

時間 2021-05-06 06:54:00

1樓:伊布太強了

因為皇帝護著皇后。

在甄嬛進宮時,宮裡的勢力已經是一邊倒了,皇后除了名義上的拜見禮,已經沒有任何權力了,表面上是協管六宮,實際上人人唯翊坤宮馬首是瞻。

為什麼沈眉莊參與六宮管理時,皇后一力支援,而華妃必除之而後快呢?因為六宮的管理權早就不在皇后手裡了,這個人情不做白不做;而對於華妃來說,這是實打實地在割自己的肉,怎麼可能容得下沈眉莊?所以並不是皇后寬容,華妃刻薄,都是利益問題罷了。

但是華妃始終無法扳倒皇后,主要原因是老四遲早要搞年羹堯,處理華妃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皇后是不會讓人動的,這也是華妃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老四為什麼還留著皇后的原因,因為這心思除了老四沒人知道。

2樓:Caspar Cui

1,皇后和皇上是紙面夫妻,沒有什麼感情。華妃沒有整死皇后的主觀故意。最多是「老妖婆你看看我多得寵」的炫耀心理。

2,華妃自帶不懷孩子 debuff ,雖然不會懷孕但是物理免疫皇后大招。

3,皇后地位高,場面上足以壓制華妃。

4,皇后擁有齊妃這個跟班,華妃勢強也沒用。

所以兩個人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選秀入宮的甄嬛把這個平衡給打破了,所以才鬥得你死我活,不然她們都能熬死四大爺。

3樓:朵蓮

分析一下《甄嬛傳》新人入宮前,華妃陣營和皇后陣營攻擊力對比。

1.陣營人選

華妃陣營:華妃、麗嬪、曹貴人、溫宜、年羹堯

皇后陣營:皇后、齊妃、三阿哥、太后

中立陣營:敬嬪、欣常在、端妃

反華陣營:皇后、齊妃、三阿哥、敬嬪、端妃、芳貴人

欣常在被皇后害得小產過,但不知道欣常在知不知道,所以並未加入反華陣營,芳貴人雖然是被皇后害得小產,但誤以為是華妃,所以也加入了反華陣營。

2.華妃陣營戰鬥力分析

華妃:皇上最寵愛的妃子,年羹堯之妹,容色傾城,紫禁城最美的女人。用了皇上的歡宜香,永遠不會懷孕。

曹貴人:門第較低,依附華妃生存,心機深沉,華妃的智囊團。

溫宜:皇上最寵愛的女兒,但如果有國家和親需要,可以毫不猶豫交出溫宜。

年羹堯:皇上奪去皇位的最大功臣,武力超群,手握兵權,有功高蓋主之嫌,皇上很早提防他。

華妃陣營的優勢是

1.美色。紫禁城第一美和第二美都在這裡。皇上來後宮多是去華妃和麗嬪處。

2.父愛。皇上膝下少子,溫宜很得皇上寵愛。

3.軍權。讓華妃坐穩寵妃寶座的資本,皇上登基不久,需要年羹堯軍方的支援。

4.智商。曹貴人足以和皇后匹敵的智商,為華妃黨出謀劃策。

5.皇上的愛。皇上對華妃的寵愛其他人加上都不及對華妃的一半。

華妃陣營的劣勢是

1.沒文化。華妃、麗嬪、曹貴人都不通詩詞和音律。尤其曹貴人,人如其名。琴笛聞之沉默。無法成為皇上的知心人,只能以色侍人。

2.皇上的猜忌。皇上很早就提防年家,不會讓華妃生子,也不會讓年家有謀權篡位的可能。

3.無男性子嗣。不能繼承大統,且麗嬪與華妃交往過密,應當也沒了生育的可能。溫宜只是女孩,等著皇上用來和親用。根基不穩,萬一哪天失去了寵愛,就再也不可能翻身。

3.皇后陣營戰鬥力分析三阿哥: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皇子,皇子裡唯一乙個養在皇宮的。

太后:烏雅成壁,皇后的外婆。扶持皇后坐上鳳座的幕後人物,不會讓皇后之位落在其他氏族手中。

皇后團的優勢是:

1.權力位置。後宮的掌權者,可以隨意處罰宮嬪與下人。

2.男性子嗣。最有可能成為下乙個皇上的人,未來的儲君,不敢不尊敬。

3.皇上的心意。皇上只可能把皇后的位置給宜修,況且有心愛人的妹妹濾鏡在,只要不是什麼出格的事,一般都不會責怪皇后。

皇后團的劣勢:

1.三阿哥資質平庸。雖然是唯一乙個養在皇宮的,但學習實在不好。如果有新的、更好的人,不會選三阿哥作為儲君。

2.顏值低谷。人老色衰,皇上並不真心愛皇后團的任何乙個人。

4.甄嬛黨為什麼能贏?

陣容:甄嬛、端妃、敬妃、蘇培盛、欣嬪、四阿哥、衛臨

優勢:1.真心相愛。甄嬛是皇上最愛的人,什麼事都會偏心甄嬛。

2.優質的後代。不論是六阿哥還是四阿哥,都資質聰穎,可堪大用。

3.有文化。端妃、甄嬛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可以和皇上交流,有話可聊,後宮中皇上的傾訴物件。

4.蘇培盛。有了蘇培盛可以隨時隨地知道皇上的心思,同時有任何不利的訊息都能提前準備。

5.醫術。甄嬛黨有太醫院首席醫生的支援,任何害人的藥都能檢查出來,不會讓別人有可乘之機。

先寫到這,之後有想到新的再補充。

關注 @朵蓮 ,每天更新甄嬛傳問答。

4樓:半夏

對於皇后而言,華妃只是乙個不能生孩子的寵妃,而且華妃天生善妒,並不是像曹貴人那樣難纏,什麼事情都藏不住。

最主要的是皇上和太后一起算計年家,皇后還有什麼和她計較的。只不過皇上喜歡她也是因為她家中的勢利,而皇后的靠家是太后。

華妃在宮中處處為難皇后,太后比誰都清楚,為什麼沒有出手支援公道,因為華妃就是皇家的一顆棋子,用完就能退場了。

新人沒有進宮的時候,皇上剛剛登基,並沒有實權,年家又是對皇上登基很重要的乙個因素,所以這個時候皇后和華妃鬥,不是自討苦吃。

但皇后也不是什麼善茬兒,是不是告訴華妃自己是中宮,尊卑有明。就算華妃有協理後宮之權,也得皇后隨叫隨到來匯報工作。

不是說誰也鬥不到誰,華妃根本不是皇后的對手,皇后沒有動她只是時機未到。

5樓:鶯時廿二

我覺得可以用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來說一說。華妃和皇后就像冷戰時期的美蘇。這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局勢,因為誰都無法達成對對方的絕對壓制。

她們的目的是什麼?是皇上的寵愛,是自己的地位,是自己在後宮這個小世界中能不能昂首闊步隨心所欲。這就正如現實主義的觀點中「利益為先」「利己主義」的原則。

當新妃嬪剛入宮時,華妃和皇后爭先恐後向她們示好,新人們也默默在心中站好了隊。同樣的,能力弱的一方想在鬥爭中活下來只有兩個選擇 — 抱團取暖或者攀龍附鳳。

接下來懶得寫了…就這樣吧

ps. 非正經學術回答,誰槓我拉黑誰哦

6樓:魚住朝暮

華妃沒有孩子,不構成皇后鬥她的理由,如果華妃有孩子,皇后就要花十分的耐心對付她了。畢竟皇后在意的不是爭寵的女人,而是孩子,對孩子不對女人

皇后不受寵,也不構成華妃鬥她的理由,華妃只在意和她爭寵的女人,和皇后相反——對女人不對孩子

7樓:尚好Jqiqi

因為局勢

皇帝寵哪乙個女人不僅僅憑著喜好,還要看母家地位、權勢、作用等。

此前皇后與華妃可以說是分權制衡,皇帝需要她們兩個母家為自己做些什麼,也自然需要這兩個女人。

新人進宮不過是個後宮必備的選妃環節罷了,提拔美人及其母家。沒有這一批新人,華妃和皇后也還是會倒台。快慢而已。

8樓:豆子

首先華妃家中勢力龐大,平定西北戰事需要年羹堯,就像後面被甄嬛和十七爺救下的準噶爾部落親王說的那樣,大清除了年羹堯,再無良將,所以,在利益關係的牽扯下,皇帝對華妃只能百般寵愛,況且,華妃無論是姿色,還是對皇帝的情意,是後面即使華妃犯下大錯時,也讓雍正不忍心嚴懲的。

而皇后,在後宮中一有太后庇護,代表著烏拉那拉氏一族的榮耀;二是皇后運籌帷幄,非常有謀略,說話時也是滴水不漏,懂得收買人心,憑華妃的智商,也不是那麼容易將其扳倒的;三是有其姐姐純元的情分在,皇后時不時的整理整理姐姐遺物,用以提醒皇上她的存在其實可以用來補償皇上對純元的遺憾,讓皇上念及舊情。

以上拙見。

9樓:取名苦手

年羹堯一天不倒華妃就不可能倒,皇后三天兩頭整理純元的遺物找存在感,華妃那邊沒人見過純元也沒辦法挖出純元的死因也就不能鬥倒皇后,皇帝也不可能讓皇后或華妃一家獨大,不論前朝還是後宮都是要有不同勢力來平衡的,你看後期被純元的真實死因氣的差不多把皇后廢了以後,卻沒有扶持一股新的勢力和甄嬛抗衡,甄嬛一家獨大想把皇帝弄死就弄死了,連端妃這種宮鬥王者雖然真愛皇帝都沒辦法阻止。

10樓:佳期如夢

甄嬛傳開頭的時候是雍正剛開始登基,乙個剛登基的皇帝怎麼可能讓妾做皇后?讓妻子做妃子。在漢朝有可能。

在清朝是絕不不可能的。那若是在王府的話更別說了,誰大誰小雍正自己都沒有做主的權利。

為什麼皇后華妃都鬥不過甄嬛?

器宇軒昂 1跟著甄嬛有肉吃每個人發孩子封貴妃,你看看皇后華妃手下有多慘。當然了,因為甄嬛自己很能生,手下都不行,所以甄嬛不怕,華妃皇后不能生,所以要壓制手下不能生。2沒權沒勢了斬草除根,翻盤?不存在的,華妃倒了,來個火災永遠別想翻盤。祺嬪倒了,直接全家擼乾淨。把對方的人乙個個扳倒,再找一點黑料,曹貴...

為什麼還珠格格裡的皇后 甄嬛傳里的皇后和羋月傳里的王后都是陰險歹毒之人?

皇后不黑就不會後續曲曲折折的故事了 高位的皇后如果純良 要麼造就和和美美大團圓 要麼立刻被惡毒的小人拉下水 只有高位者惡,低位者善 這樣彆扭的錯開的身份和地位 才會成就一段歷經曲折的佳作 子桑木 白雪公主 裡王后和白雪公主在早期版本裡是親的母女 皇帝和國王的正妻為什麼是壞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夫多妻的制...

甄嬛進宮前,甄遠道為什麼不讓甄嬛爭寵,還想讓浣碧一同進宮「沾光」?

楊角風發作 甄嬛進宮前,甄遠道為什麼不讓甄嬛爭寵,還想讓浣碧一同進宮 沾光 一 剛剛入宮的甄嬛,接連受到驚嚇,又無意中在碎玉軒桂樹底下挖出了麝香,這更讓她恐懼萬分,思前想去,她決定避寵。但避寵一事並非是甄嬛心血來潮或者臨時決定的,早在她進宮之前,其父甄遠道就已經給她提了醒 若無完全把握獲得皇上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