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你最喜歡和最討厭的角色分別是誰?

時間 2021-05-31 22:32:50

1樓:2君

喜歡張小敬,一身的本事,是個實幹家,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信仰,並且能為之付出全力,做錯了,失敗了馬上也有下乙個目標,能夠一直奮鬥的人生,勞累且充實,雖然沒政治覺悟。

討厭狗皇帝,自大而且務虛,整日揣摩人心,見人說鬼話,去他媽的,要我是龍波,當場給他撕了兩半從花萼樓扔下去示眾。最後面一點看的很急,因為一直等著龍波弄死他呢,結果說什麼「不配殺」,有什麼配不配,那是一路貨色

2樓:Piggly Gary

最討厭主角張小敬,天天就那乙個表情眼珠子往上翻著跟別人欠丫錢似的,我甚至覺得周一圍的演技都比他好,雖然也不怎麼樣,好歹最後還能裝哭。關鍵是這貨台詞裡大量的「他(她)在哪!」「你快告訴我!

」「我沒時間了!」,行了,我知道你很急,然後就把線索一給,他就接著找下乙個線索。然後這不就是解謎動作遊戲嗎…

3樓:張大野

討厭的角色必須投王韞秀一票

先是聞染,後是徐斌。

一邊自詡長安城裡深受官場影響的的將軍之女,深諳計謀人心。又一面被元載套路,感覺自己遇到真愛。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喜歡的角色,徐斌或者程參

代表了那個時期的文人才子,都是有腦子的,並非元吉等心術不正。

4樓:奮鬥哦吼吼

加更我還差那麼一點點就做完作業了...

emmmm...

最喜歡的很多啦排名不分先後

何為不退?

初心不改堅持到底

第二個阿枝和她哥哥這段我看哭了這是血淋淋的長安啊但也是溫暖有煙火氣的長安

還有!老趙!太可愛了哇這個人!!!!

討厭的嘛...

元載那女的這倆不用說了吧

聞染也不喜歡總感覺她不太聰明的亞子

還有魚腸龍波目前看來他們太無情了

其他覺得很有意思的人物

右相揣度人心眼神裡都是戲

郭叔叔哇好可愛這個人

還有聖人我有時候不知道他想幹嘛

okok我其實還沒追完啦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再見朋友我做作業去了:)

5樓:蕭柯

最討厭王韞秀,原著中就不太喜歡,劇中經過演繹角色更不討喜,而且這個演員也不太喜歡!

說不上最喜歡哪個角色?可能也就是張小敬吧,主要是大頭演的好!

6樓:阿里鶴鶴

恰巧,追了這部劇!

回答前先回顧了一下每乙個人物角色,

第八團的一眾代表,張小敬、聞隊、蕭規、老

三、宗器等以及他們的延伸角色:聞染、魚腸。

皇家:聖人、太真、太子、永王

官宦:林九郎、何監、郭將軍、陳將軍、毛監

李必、吉溫、元載

士卒:譚琪、崔器

狼衛一眾

其實這些人所處位置和所想所做並不能用好壞對錯來概括,人物之中的一些小性格到是可以來論論喜歡與否.說到最喜歡如果說是不良帥張小敬可能大家很少會有反對,人物本身的設定,堅韌不退不僅吧第八團的意志和信念發揮到了極致而且在對待任何人的處事交流中都以平常心公平心仁義心對待,頂他做第一應該不會有問題。

要說最不喜歡的幾個人呢中還真有幾個同樣生活在上層社會的永王、王韞秀還有想攀上層的元載,無論是他們的愚蠢無知,還是見風使舵出爾反爾膽小怕事都會把矛頭指向他們,但是這些人物性格的刻畫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呢?還好想想最討厭睡那就從他所代表的角色性格改起!

7樓:吉嘰

徐賓必須擁有姓名

第一眼就喜歡的角色(兩次詐死真是嚇死我了)雖然說大部分角色都很喜歡

非要排出來大概是徐賓、檀棋、姚汝能、元載的婢女、何孚(喜歡反差黑化角色雖然最後死的太慘)

8樓:胖紳士

看完了··現在最討厭的是張小敬!

哦···還有這個投機的傢伙也不是很順眼,這台詞真符合他···喊口號那是槓槓的,開打第乙個開溜

9樓:

真的說討厭其實就是永王和玄宗吧,玄宗就不說了昏而不庸,手段使盡的給自己臉上貼金.永王也是個悲慘的政治犧牲品,安史之亂玄宗讓永王節度江南,就是為了讓永王和肅宗分庭抗禮,玩的還是之前朝堂上的異論相攪,結果呢永王最後造反兵敗被殺,再看看劇中玄宗那一番所謂的狗屁君主立憲的言論,何監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玄宗最後拿這些虛偽的狗屁言論去忽悠眾臣,右相更是一副大義凜然,結果龍波殺來作了鳥獸散,跑出來了第一件事想的是選誰作新君.越看越對歷史車輪滾滾無可奈何啊,權力的更迭永遠都是血淋淋的.

10樓:東吳村潭

最討厭永王李璘,全劇中最弱,偏偏也最蠢,最壞。

在朝中的權勢就乙個工部主事,幾句話被元載嚇得屁滾尿流,而能用的武力就一幫草寇熊火幫。

有的人壞,是因為他聰明,奸詐,是計謀層面的壞,居心不良,暗藏殺機,但本身是能分辨是非曲直的,他是有道德省察能力的,是不是髒活,他心裡知道。該用時段的時候就要用時段。

像永王這種,是單純的壞,從小養尊處優,驕橫任性,品性惡劣。王蘊秀和他差不多。一門心思的壞,沒啥別的想法,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仗勢欺人,以爹服人,強烈的貶低欲,看別人出醜難過他才爽。

怪不得聖人喜歡殺兒子,這樣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紈絝是該殺幾個。

好在最後他的下場也不怎麼樣。他的史料我記得些。

安史之亂的時候他也趁勢在洛陽稱帝,勢力不大,靈武肅宗幾個月就把他平息了。這個人可能因為道德敗壞,風評極差。誰沾他誰臭。

李白詩仙因為被他招攬為幕僚,「世人皆欲殺」(杜甫詩史雲),由此可見一斑了。

11樓:夜雨離歌

最討厭元載,理由和上面那些朋友們一樣

最喜歡崔器,覺得他是全劇裡最真實的人,最敬重的兄長被狼衛所殺後為兄長報仇成了他最主要的目標,狼首伏法後為自己和旅賁軍同僚們謀出路,最後為了自己的良心戰死在靖安司大殿裡。還有就是崔器的一些小脾氣也挺有意思的

12樓:公書研夜

我最喜歡龍波,也就是蕭規。他總是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總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麼,但是認為他是對的,給人一種無法拒絕的氣質。最討厭的是元載,我認為他是個小人,不過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唐朝的宰相,最後被皇帝賜死了。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最讓人咬牙切齒的一段是他下令活埋檀棋,又下令打傷姚汝能。真恨不得張小敬立刻出現,來暴揍一下元載。

13樓:逃之夭夭

最不喜歡王韞秀,官二代,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卻又是個坑爹的貨色。

最喜歡岑參,雖然為了建功立業有些迂腐有些寒酸,卻才華橫溢,反應靈敏,乾淨純粹。同為青年人,岑參出身不顯赫,沒有王韞秀李必的資本,卻不墮落為元載這樣的小人。他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14樓:裴挽之

最喜歡的是程參小可愛和伊斯,還有檀棋和許鶴子。

最討厭的吉溫啊,人元載雖然壞,至少聰明啊!

印象很深的還有曹破延,談不上多喜歡,但是這種兼具剛毅和柔腸的人自有他的人格魅力,猛男的浪漫不過於此!不過他好像只想女兒,沒想過妻子

15樓:勤齋

最討厭的:元載,乙個很現實的人,不能責怪人家什麼,可就是那麼令人討厭,討厭自己變成和他一樣的人;元載的婢女倒是挺有個性的,可惜出場時間太短

最喜歡的:當然是主角~~張小敬了,原因,女人緣好就是最大的原因

16樓:三石太保

最喜歡的角色應該是檀棋,把乙個精明強幹的小侍女演的還很溫柔。關於最喜歡的就寫這麼多,大家出發不同各有所愛。

最討厭的角色:姚汝能aka三女

姚汝能這麼角色,設計的真好,屬於那種看的就討厭的人。討厭他,並不因為他做臥底,而在於這個人最深層的那種矛盾。

姚汝能祖上是姚崇,一代名相,雖然後來家道中落,但是憑藉太子庇佑,也能位居三品,東宮要職,按理說,姚汝能只要繼續混下去,不出差錯,雖然未必可以入閣拜相,但是洗刷父輩汙名,重振姚氏雄風是不成問題的。

可姚汝能偏偏又是個熱血青年,面對不公義的事兒,他又非得插手要管。他不是個好人,給右相當臥底,忽悠崔器離開,都顯示出了他心中為了光復姚家那點虛榮心的下作行為,但是在向右相告密後又為太子說情,覺得檀棋罪不致死,他又出手相救,結果弄的自己身敗名裂,趴在大街上請人相助。

姚汝能之厭煩,就在於此。做壞事做不盡,當好人當不成,說白了就是不懂選擇,優柔寡斷,隨風搖擺。這種人和牆頭草還不一樣,本質上就是沒本身,姚家有他,基本上也沒希望了。

17樓:王國慶

沒有最喜歡或最討厭的,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彷彿真實的大唐就該是這個樣子。不管是嫉惡如仇的張小敬,胸懷天下的李必,巾幗不讓鬚眉的檀棋,不忘初心的崔器,還是城府深沉的元載,口蜜腹劍的林九郎,抑或是渴望回家的曹破延,舞姿曼妙的許鶴子,戍邊不降的第八團。每個人是如此的真實,彷彿天寶三載真的經歷了一場浩劫,而大唐盛極而衰的序幕也緩緩拉開了。

18樓:1900影劇室

最喜歡檀棋,美豔又英武,聰明不外露,高傲又自卑的人設絕對是大唐傑出青年們的降維打擊。真的是聰明的女人才是男人的終極追求。

在某一瞬間我有張小敬是虯髯客,李必是李靖,檀棋是紅拂這風塵三俠大鬧長安的感覺。

其實李林甫也挺喜歡的,難得有個不臉譜胸有大志的奸臣角色了。有點像我解說過的《大明王朝1566》裡為嘉靖遮風擋雨的嚴嵩。

最討厭的是龍波,因為演的太差了。

19樓:Treaser

TfHM.

最喜歡張小敬。最後說為什麼。

最討厭兩個人,乙個是給右相當跑腿、在靖安司被火燒後當了司丞的那個人,連他叫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因其之前當的是某縣縣丞(縣丞還是縣尉記不清了)稱之為「小縣人」吧;另乙個是在葛老面前瘋狂diss張小敬、但卻轉眼間鼓動張小敬殺掉葛老的那個人,叫什麼名字我也記不起來了,因其詭詐暫且稱之為「小奸人」。

小縣人,此人就是典型的三流官場人士,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差不多都是怎麼完成上級的任務,然後順便想想如何獲利。所謂三流的官場人士,一沒抱負,二沒才能,三不聽忠告,主見堪憂,只是乙個執行上級、討好上級的官吏機器。《長安十二時辰》其實反應了非常之多的唐朝官場的形貌。

右相、太子差不多屬於一有抱負,二有才能,但是還有個三,就是他們相互對立,甚至已經是明面上你死我活了。雖說官場險惡,但是當官的首先不應該是想著如果拱倒政敵,首先想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政績。

太子有自己的新稅法,右相修了唐律,都是幹了實事的。這不是小縣人能比的。當然官位低不一定就是幹不了實事,你看徐賓協助靖安司建立唐代的大資料系統,還搞新原材料的造紙術,既搞IT,又搞工業4.

0,這是真的實幹家。

小奸人就不必說了,就是反覆橫跳、見風使舵的小人…看過那段劇情的人都知道。先是當著葛老的面指責張小敬殺了小乙,被葛老斥責;然後當張小敬進來之後,還鼓動他殺了葛老。這種人是最可怕的,最被人討厭的。

最後說說張小敬。張小敬是乙個悲劇角色。因為他就算完成了任務,也還是死罪,除非逃跑。他入獄也是因為打擊黑惡勢力,雖然是以不合法的方式。

回過頭說張都尉接受差事後,知道不會被赦免,知道敵人很強大,他也沒有任何退縮。為什麼?為的難道就是「當兵的必須聽命令」嗎?

如果是,那為什麼當初還違背上級殺熊火幫三十四人呢?(當他第八團的好兄弟老三殺掉手下,卻被手下的守捉郎幹了一刀而死之時,我覺得張小敬這下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件事追查到底了)

如果已經知道自己不會被赦免了,還去做,而去敵人強大,第一集就告訴我們這個情況。所以這件事看上去就對張小敬沒有一點好處,乙個人去做一件對自己沒好處,而又壞處的事情,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無私吧,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無私呢?使命感

一定要說有什麼好處,或許是因為至少可以在長安城裡自由二十四小時。作為囚犯,最渴求的是什麼?必然是自由之身。

重新成為官吏,做自己擅長的事,能徜徉在長安城,雖然帶有公事,但這也比關在牢裡好。自由,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事,哪怕只有十二個時辰。而去還有可能逃跑,永久獲得自由。

但是他為什麼沒有呢?

或許「我救今日之長安,你管大唐之將來」,這句話就是說明了張都尉的使命感。乙個死囚竟然對長安的安危有使命感,這或許是全劇最不合理之處了,但卻是觀眾最認同之處。大家都想看乙個人,乙個帶著使命感的人,到底能有多強。

說實話,我只想看張都尉是如何拯救長安的,卻沒心思知道這使命感到底從何而來?是北漂對於北京的發自內心的嚮往,從而覺得我一定要守護它還是其他?還是說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積極感情——百姓是無辜的,雖然自己遭遇不幸,但是不怪他人,也不該怪罪於無辜的百姓。

但是龍波則不是這麼想的,我覺著龍波,還有第八團的其他弟兄其實遭遇都相同,感覺沒有得到符合他們付出的回報,但是張小敬和蕭規(龍波)就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措施,乙個打算毀長安,乙個打算救長安。

心懷天下,能暫時捨棄自我,保護百姓,這是我喜歡張小敬的原因。

《長安十二時辰》中誰最有心機?

有容奶大 這道題元載必須有姓名!為了巴結右相,把俸銀悉數用來買通右相府的伺候丫頭,打聽右相的喜好,揣測右相的動態,所謂知己知彼也。看一眼這醉人的聞屁陣 捨不得燒炭取暖,日日僱人擋風,這理由我給滿分 使喚物怎麼能和使喚人比呢?使喚人要有趣得多。瞬間就覺得這個人格局很大有木有?元載點評李太白 抱怨自己一...

你更像《長安十二時辰》裡的誰

暴躁小朋友 像每乙個人。又不像任何人。像程參一樣為了口飯吃。像程參一樣自找台階。像崔器一樣懶得管事又不得不管事。像崔器一樣想有個服氣的領路人帶著。像元載一樣琢磨奢侈品,雖然買不起。像郭爺爺一樣喜歡直來直去。像趙參軍一樣與人方便。有時候像何監一樣毒舌。像這個妓者姐姐一樣愛說實話。像報時博士一樣恪盡職守...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喜歡檀棋嗎?

沐之晴晴 不喜歡,李必和檀琪,包括姚汝能這些,理論上講,認識很久,感情深厚,李必心懷天下,腦子裡裝的就是太子,他哪有一點空,想這些男女私事 AUV 李必喜歡不喜歡檀棋我不知道,但編劇肯定喜歡!因為檀棋在電視劇集裡被高光加亮的美化了!原著裡的檀棋戲份沒有這麼多,並且也很自卑。周圍人也並沒有把她特殊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