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四期分享早餐環節的意義?

時間 2021-05-31 21:16:00

1樓:

分房子、搶早餐,楊洋陽就要學會去忍受壞的結果;

好不容易自己可以獨享根玉公尺,Y的就要去分享了?

第一期的早餐,第四期的房子有誰給人家分享了?

你的這種教育讓乙個五歲的小娃娃接受有點困難啊。

2樓:

來一段學前教育領域的專業解答:兒童道德領域的超拔自然不是將兒童從其所具有的自然性中連根拔起。道德教育如果失去了與兒童感性和現實基礎的聯絡,則意味著部分失去了人性。

所以盧梭在教育愛彌兒責任感的時候,首先不是教她如何對待別人,而是了解自己該如何擁有自己的權利。所以,第乙個謙讓分享不是產生於我們怎麼對別人,而是先知道自己有什麼權利。而我們總是把順序弄顛倒。

在兒童還沒有學會「占有觀念」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學謙讓,這是一種完全脫離兒童自然之身的教育。

也就是說,道德教育應從兒童的感性出發,從他們的自然性出發。

3樓:枕夢君

覺得費曼貝兒那組做得最好,第四期播完時就想,如果兩個人一起去要回貝兒的那份蛋糕就最好了,沒想到最後果然是這樣的!兩個小傢伙太給人驚喜了。遭遇不公就該去找造成不公平結果的那個人,而不是道德要挾自己的同伴。

節目組後面那個批鬥大會,簡直令人髮指,心疼三羊

4樓:李暖暖

如果說分享早餐的環節還有點教育意義,對守豬那個環節簡直無力吐槽了。

一面是小豬痛苦的哀嚎和求助,一面是爸爸的再三叮囑,節目設定為成功守豬就得到表揚,這難道不是要孩子們放棄善良堅守責任?

凱特溫斯萊特在電影《朗讀者》的優秀表演使她得到奧斯卡影后桂冠,電影中有個片段印象非常深刻。

二戰時期,凱特扮演的納粹女兵在集中營看守戰俘,一天晚上營地燃起大火,戰俘們被關在監牢裡無法逃生,面對幾百條生命的哭喊求助,女兵們始終沒有開啟門,幾百條生命被活活燒死。

多年後,法庭審理當年這樁案件,問女兵們不開門難道沒有聽到戰俘們的求救嗎?凱特的說法是,聽到了,可是門開啟戰俘們會亂竄,而她的責任是維持戰俘的秩序。多麼令人心驚的回答。

舉例有點嚴重了,那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也不是這個。不過我想說的是,假使孩子們因為同情小豬開了門,我也不覺得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而是他們選擇了善良,這是一種美好的品質。

善良和責任很難說哪個更高貴,每個人都需要在成長中學會做取捨。

看到JOE和Feynman執行完任務後螢幕上「守豬成功」的字幕,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地方,只記得Joe帶著哭嗆說害怕,心裡一遍遍質疑節目組憑什麼按照自己的一套標準教育這些孩子什麼是對

5樓:

如果是放在社大會裡,因為「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沒分享可以理解。

在密閉的環境裡,僅有兩個當事人的情況下,該怎麼教育小孩,大家都想想。

至於很多人現在惡意曲解推崇的「寧當真小人不當偽君子」,呵呵,文明社會共同存在發展的基礎就是用那些「偽道德」」做作「約束那些貌似」真性情「」合理「「自私」的原始動物的本性。

6樓:

看到這一節的時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就很反感的孔融讓梨的故事!為什麼一定要把孔融讓梨的故事當做乙個謙讓的範本代代相傳呢!孔融也許是認識到自己年紀小吃不了大梨,不貪心不浪費啊!

也許尚能溫飽的時候不貪心去分享是種美德,可是讓乙個幾歲的孩童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去獻出自己唯一的食物,給了就是好孩子,不給就是自私的壞孩子,這不就是直接把孩子引向裝逼嗎!這種考驗完全是反人性的,讓大人來選擇都是會很為難的!為什麼不能把兩份早餐放在乙個碗裡,看孩子在富足的情況下懂不懂分享?

之前第一季讓讓孩子們看護雞蛋那一期孩子們哭成淚人就已經覺得很殘忍,明明告訴孩子們乙個不可能的希望然後再讓親近的人親手毀掉!網上已經有那麼多的吐槽,沒想到這一期錯得更是變本加厲,節目組為什麼要讓孩子來承擔設計中的疏忽?生活處處都是考驗,考驗沒錯,可不可以不要無視孩子們對節目組的深深的信任,用更人性的方式去考驗?

《爸爸去哪兒》不是主打溫情牌麼?請不要再用無人性的方式去提高逼格了!會嚴重掉粉的!

7樓:鄭文龍

不用說小孩子了,你跟女朋友到餐廳點了兩份牛排,然後只上來乙份,你的第一反應是咱倆分享下,我的牛排分你一半,還是找服務員問清楚?

8樓:

我就是覺得不合理!!!

尼瑪 ,明顯託黃多多了。

羊羊羊和姐姐,如果是姐姐有玉公尺,絕對不肯給的好不好。

還有黃多多那邊,給了兩勺子,還是這麼容易分的布丁,知道節目組為了襯托出女神高貴懂事也不用這樣把。。。

9樓:sungirljl

這個環節是完全不合理的啊

我們大一學的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就明確指出了分享不應該成為學前兒童的教育內容,2歲大的孩子出現了自我中心,但是就算到了5歲,甚至8,9歲孩子還不能完全有分享的意識,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這個東西是我的,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是自我意識的表現,如果一味責備孩子這一現象,只會讓孩子的自我發展不全,所以,這個環節只是大人覺得出發點是好的才去設定,並沒有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畢竟設定這些環節的人都沒有什麼學前教育思想吧。。。

我只是學習學前教育的大一小女子一枚,一介普通學生,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

10樓:張小貓

非常差勁我的三觀啊!!!!!

這種事情的第一反應就不該是分享!應該是原則!!為什麼我沒有?要尋找這個答案!錯的不是自己,自己應該有的就要懂得去爭取!!

還有陸毅的教育是什麼啊?想要的話你得說出來?

憑!什!麼!跟!別!人!要!東!西!

難道不是應該教育,這個時候東西不該是跟別人要來的,而是自己去問為什麼沒有自己的麼?

為什麼這時候要接受別人分給你的!別人給我我也不該要,也會堅持去按照規則拿到自己能夠得到的東西!!

還有樓上有乙個回答我部分贊同,我覺得吳鎮宇應該是這些爸爸裡面最有潛力站出來指責節目組的,不過人家身在其中也不好做什麼,這點我不苛求。其實費曼做得很好,我的是我的,你的沒有我幫你一起去要回來。

吳爸爸有一點還是同意的,如果你自己都吃不完,分給別人一點也無所謂,否則也是浪費糧食,但這完全是另一回事!玉公尺的那個就實在太差勁了!!!!!!

這個環節都要讓我變成村長黑了,難得我本來還挺喜歡他

不過這個環節讓我對本來無感的姐姐開始喜歡起來了,後面曹格一直問她前面吃玉公尺的事情,小姑娘好開心的啊就根本什麼事兒都沒有嘛,你們還非要猜想她會哭會鬧恩哼! 明明我也有玉公尺吃啊我和立方羊很好的啊,你們幹嘛說立方羊啊哎呀人家羊都哭了啦你們這群壞人!

11樓:

我一直覺得,「如果我只有一碗飯,我一定會分你半碗」是一句很浪漫的話。

然後節目組居然要求孩子們對一起玩兒了沒幾天的普通朋友做這樣的事→_→

12樓:李彤彤

讓小孩兒學會分享,目的是好的,只是方式不是很合理了,分享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的,不一定非要製造環境機械的去教會孩子如何分享。

比如,費曼和楊陽洋沒有去分享自己的食物,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懂得分享,他們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善良和純真,在節目中,楊陽洋就有很多次主動幫助別人了,而費曼是個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害羞小男孩。

每個孩子的眼中並不是只有自己的,他們的世界很單純,總是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一把,這不就是一種很高尚的「分享」麼?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也從來沒有和另乙個小孩分享過什麼,他們當然不懂什麼叫分享了,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的環境,慢慢的灌輸一些這方面的東西,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接受這些觀念,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去強加給他們。

歸根結底,要教育孩子,我們還是要從最基礎的社會教育出發,讓孩子們潛移默化的接收中國的良好教育,我相信隨著他們慢慢成長,互相之間一定會產生一種默契,不需要我們硬性的去規定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們自然就會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了。

13樓:黃小辰

真不知道那些覺得很反對,招黑的人怎麼想的,不就是普通的小孩嗎,當然會有缺點,甚至這就是人性最真實的一面啊。

經過了第一季以後,觀眾也懂了,根本不會把他們這樣的表現太當回事,就是當作小孩子,只是某些人太上綱上線。

本來就是節目組也就是博眼球,換個角度就是剛好家長有機會教育孩子。這個節目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嗎?除了了解優點,就不能發現他們的缺點然後教他們改正?

還是那句話,只是普通的孩子!這是真人騷!

14樓:阿樂

看這節目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早上餓著肚子,而我只有一根玉公尺或一塊兒蛋糕,我肯定不願意分給別人啊!(最愛的人除外,比如父母老公子女)

如果我買了好多蛋糕,送一塊兒給沒吃早飯的人,這叫做分享。而如果我只有一小塊蛋糕,自己不一定吃得飽還要分給別人,那根本不叫分享,而是捨己為人好嗎!捨己為人的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或者願意做到。

如果強行灌輸這種價值觀,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呢?

Ps.我覺得在這個事情上,幾個爸爸裡,吳鎮宇的表現是最合情理、不做作的。他說「你不分給貝兒還可以理解,但你自己吃不完浪費掉也沒有分給別人就不對了」。

我覺得這才是教育孩子:在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要想著別人照顧別人,這才是分享。

15樓:

你看把楊陽洋逼成什麼樣兒了?

1.三四歲是對個人私有物品開始有概念的年紀,所以這時候好多小孩都很護食,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爸媽要一口冰淇淋還費勁呢。現在卻要苛責他為什麼不對別人犯的錯誤(節目忘記給)承擔責任。

小孩能想明白這麼多嗎?

2.選楊威的孩子做這個試驗有很不適合的一點---楊威本身是國家運動員出身,集體榮譽感相對比較強烈。別的家長在演藝界摸爬滾打,對這類事說說笑笑就過了,但是對較正統的楊威,可能就變成了一種「不光榮,不名譽、自私、沒面子」的標籤,於他本人已經比較難消化,所以才說出「因為你,爸爸要承擔懲罰。

「楊陽洋其實是個很敏感的孩子,你能說他無法感受到其中類似」屈辱「的成分?現在居然還要上綱上線地」坐連「。

3.總結的方式。哪怕是成年人,在這樣的集體表彰批評下都無法不受到影響。

其實三段實驗放完後,完全可以先對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肯定沒有對錯之分,然後再讓多多和joe分享一下他們的做法,其他小朋友說說想法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由村長來評判式的說教,而是讓比較專業的育兒專家,來簡單介紹正確的溝通方式,那前面家長的問題和孩子的問題都可以很圓滿的解決。

誰都不是上帝,天使無須評價。

正面回答一下問題吧:立意相當不錯,過程略有偏差,總結大有問題。

如何評價《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四期

sasa lee 遺憾不速之客,達聞西。心疼rustic,心疼李岩,真的不是世上所有人都必須活得功利世俗,不要嘲諷憐憫,我感受到節目組的惡意。 han5213344 越來越不吸引人了,整期看下來愣是對表演的樂隊沒什麼映像,都快睡著了。沒有第一季那麼吸引人,看看後面怎麼樣吧,要是還像這幾期,就不看了。...

如何評價《心動的訊號》第二季第四期?

萬事屋的銀時 心疼黃老師如果他也是同時來的人那選擇就要完全不一樣了說不定就能看到三人追凱雯的劇情了 總覺得大師兄是在用PUA套路有點為凱雯煩心 火星的小美 沒有認真看第二季,但是在微博看過一點片段,關於觀察團其他人無感,對於控場,杜海濤也還好,但是個人更喜歡第一季的控場姜思達。關於素人嘉賓,通過看一...

如何評價《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第四期?

作為乙個節目粉 其實私心覺得 女dancer上來提出質疑的時候 其他隊長或者導演組甚至可以是乙個台下的選手站出來幫四字說幾句 而不是全場靜靜的等著他發言 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加上全場寂靜帶來的壓迫感換作是我 我做不到像這個孩子一樣表現的這麼好 南雲愁 雖然不是回答問題,但是作為第一季追過來的忠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