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梁帝九安山圍獵為什麼不帶走譽王?

時間 2021-05-31 11:01:29

1樓:逍遙公子

梁帝讓皇后管理金陵合情合理,把譽王留在金陵其實也是無奈之舉;這種安排本來是不應該出這麼大問題的,可是誰又能想到矯飾一生的蕭景桓轉瞬間一言不合就放飛了自我?!

(日常狀態)

(放飛自我上了天!然後……墜毀了)

按照劇情,九安山春狩之前一位皇子、兩位后妃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而且「恰好」把獻王、譽王、靖王三個派系都給卷進去了。這裡全部列出來:

譽王由七珠謫降雙珠,且幽閉在府;

獻王生母越氏降位為賢妃;

靜妃晉位為貴妃。

因此,對於梁帝而言最頭疼之處就在於如何讓九安山春狩的儀典安排與上述人物身份的變動相協調。在當時儲位之爭已經空前激烈且趨於白熱化的情況下,梁帝的任何乙個行為都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朝臣的過度解讀;醉心於權謀的梁帝也不可能不考慮朝局的平衡。

后妃:為什麼是靜妃?

靜妃新晉貴妃,位同副後,且晉位之後又沒有什麼過錯:因此梁帝沒有理由不彰顯靜妃的尊貴和自己對靜妃的寵愛。可彼時言皇后尚在位且主掌中宮多年,因此本該由皇后去做的事情就應該由言皇后去做——皇后畢竟是皇后,后位事關重大、含義非凡。

九安山春狩雖然重要、必須梁帝本人前往,可是鎮守金陵更是緊要的事情、也必須留下足夠尊貴的人物完成。因此梁帝的安排完全沒有問題:帶上靜妃以彰其尊,同時把金陵交給皇后以示皇后依舊為後宮之首。

事實上,言皇后的本意是反對譽王兵變的,奈何說服不了譽王反而被譽王說服了;因此與其說皇后是同謀不如說皇后受到牽連,至於梁帝的失誤,最多也只能算是低估了言皇后的廢柴程度(真不知道這麼多年后位是怎麼保住的)。

(言皇后反對無效)

(言皇后受到牽連)

皇子:為什麼沒有譽王?

帶不帶譽王都會給梁帝造成困擾。譽王謫降且被幽閉,失去了最尊貴皇子的地位、但是並不代表剝奪譽王的儲君候選人資格(只是譽王自己這麼認為,言皇后顯然不認同譽王這麼想)——當時梁帝畢竟還是把帳更多地算到了夏江頭上。九安山春狩之前梁帝顯然也沒有選擇儲君的任何意向——雖然譽王插手懸鏡司擊穿了梁帝的底線,可是靖王和梁帝之間的芥蒂更是禁忌話題!

因此,帶上幽閉在府的譽王就會出問題:因為帶上譽王勢必要帶出譽王府,可是在此之後是否要繼續幽閉?繼續幽閉,形同囚犯,梁帝就算不想放棄譽王也得放棄了——就如同梁帝明發詔書把獻王(當時還是太子)圈禁在東宮一樣;可是不幽閉了,梁帝還不打算就這樣不再跟譽王計較,更不希望朝臣如此認為。

因此只要帶上譽王無論怎麼對待都會被認為是試圖改變譽王地位的行為——讓譽王乖乖呆在金陵繼續幽閉才是梁帝唯一的選項,梁帝對此非常清醒。

只是,後來的蕭景桓……

於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陛下玩脫了……

2樓:大臉貓

最簡單的回答就是,譽王手下沒有兵權。記得之所以譽王能做這個事,是因為他說服了徐安謨造反。而這個人之前和譽王一沒有姻親關係,二沒有各種的提拔之類的關係。

這就造成了乙個認識,那就是譽王根本就沒有反的條件。

那麼,譽王究竟怎麼做到的?

我的懷疑是這個條件是夏江給的,很可能他手裡面有老徐的黑材料。

那麼,最後皇后不重要,譽王不重要,最關鍵的是把這些力量串起來的能力。

3樓:軟軟人

譽王當時在朝堂已經沒啥勢力了,老皇帝也沒想到譽王他會謀逆,不過老皇帝千算萬算沒想到滑族有人把譽王的身世告訴了譽王,如果譽王不知道這個事情,也不會謀逆的。

如何看待琅琊榜中梁帝殺子除將?

Chrissy 我覺得就是梁帝的多疑與帝王的無情的必然產物吧。帝王家本就無情,更何況是梁帝那種自私自利,一心只想著自己的皇位的那種人。就像劇中所說的那樣,祁王和林燮是不是真的反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他們相反就隨時可以反。梁帝把自己的皇位和權利看的比什麼都重要,他是斷斷不能容忍有祁王和林燮這種比自己...

琅琊榜裡面,梁帝蕭選是什麼時候知道謝玉不是蕭景睿親生父親的?

一塊錢 首先,梁帝不是乙個昏庸的人。他早年還是很英明的,決策果斷,殺伐果決。他手握懸鏡司這樣的機構,即使是後宮探不進去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他也能覺察。而且蒞陽公主和南楚的事情,是太后還在位的時候,也就是梁帝正壯年,那個時候的梁帝,手上還握有赤焰和林帥。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即使梁帝不清楚原委,他也猜得到是...

《琅琊榜》中為何早年梁帝以「莫須有」罪名誅殺祁王和赤焰軍,而譽王真的謀反了,他反而不想賜死譽王了?

精讀 果筱糖 譽王那實力,郡主帶著守陵侍衛就給解決了 當然靖王帶回救兵也是原因之一 能造起多大風浪?也無法跟赤焰軍和祁王相比。梁帝壓根沒把他放在心上,不然怎麼可能留皇后和他獨自在京。 看球小弟 當年祁王有威望,朝中很多大臣支援他,背後還有軍方大佬林家,霓凰郡主一家跟他關係也很好。祁王具備了造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