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德劇《我們的父輩》(Unsere M tter, unsere V ter)?

時間 2021-05-06 02:15:42

1樓:子雞汁今天也愛學習

……作為乙個重度分享癖患者以及豆瓣萬年潛水員,我真的有很多話想說,但是!!!礙於自己的寫作水平,實在是不好意思把一些連「孤芳自賞」都算不上的書評影評煞有其事地搬上來。

但是這部劇我實在是太想寫點東西了!

大一上我輔修了德語。

當然,老師在課堂上問過大家為什麼選擇德語。

因為馬克思、因為莫扎特、因為歌德席勒、因為足球,甚至還有因為德國香腸啤酒。

我:因為邊走路邊玩手機選錯了。

掃樓的學姐對我說過,「德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語言學的老師說,「說德語簡單,是因為它與英語的similarity;說德語難,也就難在這個similarity。」

不過在訾老師給我們講了「蘋果吃我」的故事後,在老師們慢慢給我們滲透了名詞三性,三位四格等等等等後,我真的有那麼一瞬間,被德語的「嚴謹性」魅力到。

這部《我們的父輩》,是我看的第一步德語作品。如果現在要回答「你當時為什麼選擇德語」,也許我會說,是佩服德中國人的品格吧。

就不顯擺自己最爛的summary能力了…

無腦搬運自豆瓣

不論是最近看的《熔爐》還是《我們的父輩》,當影片出現轉折時,我更多習慣性地抱以一種「罪有應得」的憤恨看待反面角色,但顯然,《熔爐》中的校長或是《父輩》重的蓋世太保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應有的懲罰」,說的俗氣一點,應解觀眾心頭之恨,但標有「劇情」二字的電影往往並不會有這個走向。主角所在的、即正義的一方,往往因現實承擔了太多。

人物是多面的,沒有絕對的正義使者(除非無聊的作者僅僅願意塑造乙個無聊的扁平人物)。為了生存而犯下的罪可以被原諒嗎?這樣的罪過令人悲憫,但無奈,罪過就是罪過。

夏洛特、威廉,就是一路在「不得不犯罪」與「不得不贖罪」之間掙扎著而存活;弗雷德海姆也最終為了贖罪而選擇死去。

只有Friedhelm是憑著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贖取他為了生存而犯下的罪。所以他帶著解脫死去了。——豆瓣:Die Katze

出於觀眾的本能,我天然想為主角的錯過而懊惱,也為他們的無奈開脫。當看到威廉在「死」過一次後,過上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時,我真的真的、為他舒了一口氣。

——最喜歡的一幕

可是我們都忘卻了歷史背景的力量。

在我眼裡,他是因禍得福、甚至「早就應得福」的倖存者;但在德軍眼裡,他就是乙個逃兵。

不論正誤,歷史的「腕勁」,總是不斷地讓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威廉曾是忠實的中尉,他甚至不記得自己作為德軍殺過多少人。但結果呢,他被判清晨槍決,又被塞進「緩刑500大隊」充當炮灰,然後以那樣無法為自己開脫的模樣與夏洛特重逢,而他的夏莉早已從那個他不願給予希望的姑娘自我放棄,成了不給自己留任何希望的女人。

「Ich liebe dich.

我以為你死了,

我願意你死了,

可你為什麼沒有死。」

而威廉呢?當他殺了緩刑大隊的長官並逃走,當他在奧廖爾郊外的坦克呆了一夜之後,他已徹徹底底的淪為了單薄的生存者。

全劇結束的時候,我看到夏洛特的原型活過了戰爭,並且算得上長壽;威廉在13年劇集播出時也還活著。我在網上查不到他們在柏林重逢的後續,於是選擇在心裡給他們乙個童話般的結局,但願他們經歷炮火後的餘生能有彼此的共度。(雖然這一對的愛情並不是主線,偉大德國編劇也並沒有像某些國產劇一樣非得強扯cp,但是作為乙個浪漫主義者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在我的世界裡不了了之啊嗚嗚嗚!

)(這部劇的觀後感有很多高大上的角度,但我還是選擇了最好嗑的角度,是的我真沒用……)

(其實高大上的角度我也不太寫的來……)

假設,假設他們在經歷苦難後真的重回原點,有了童話般「最後永遠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結局、幸福的婚姻、細水長流般的餘生……這些種種,都是歷史對他們的饋贈,或者說,補償嗎?他們究竟是歷史的倖存者,還是歷史重擔的承擔者呢?

「個體永遠是時代的人質。」(——豆瓣「安德烈大叔,2023年5月29日)倖存者對當今時代有著難以估量的價值,就像是舊時代囚禁了他們,新時代則在解救了他們後,成為了跪在老者以邊聽故事的孩童。倖存者們將陳年往事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即使在始作俑者那一方,戰爭仍然「會給年輕的靈魂帶來最壞的一面」,許多不幸被時代操縱個體與由他們集合而成的整體是不同的,納粹是瘋狂且荒唐的巨人,給我的感覺更像「不瘋魔,不成活」,但個體並不是這樣。

他們也有弟弟Friedhelm對戰爭的懷疑,有哥哥Wilhelm從鬥志昂揚到厭戰,到最後當逃兵的無奈,有夏洛特充滿悔恨淚水的那句「Ich liebe dich.」(德語:我愛你)。

Anything's welcomed!!!

文/子雞汁

圖/《我們的父輩》

參考/豆瓣影評(作者id均已標註)

2樓:白白

一直以為是電影,來知乎才知道原來是一部劇,而且已經上映好久了。

看完感觸還是很大,劇的主題是反戰,通過戰爭中5個不同個體的經歷,每個任務都是當時不同群體的縮影,基本還是比較全面的反映了二戰德國的社會狀況。

影響最深刻的其實是弟弟呀,本來開始就是乙個大學生,一開始就是不想打仗的,硬生生通過戰爭,從抗拒,恐懼,自責,麻木慢慢變化,最後為了選擇了死亡,選擇對自己的救贖,選擇了解脫。

3樓:

"Unsere Mütter, unsere Vter"德語原義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結果翻譯成中文成了《我們的父輩》,用「父輩」一詞把「母親」掩蓋了。等國果然厭女,也許翻譯者是它父親孤雄生殖的,「母親」一詞戳到了它的痛處吧。

4樓:

個人看來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作品。基本沒有刻意洗白或黑戰爭中任何一方,對主角的刻畫也可謂深入人心,看完之後很壓抑,想哭卻流不出眼淚。

我很想哭,因為確實同情主角的經歷。戰爭摧毀了他們的人生,即使是活下來的人想必也永遠無法擺脫戰爭的陰影。在蘇聯作家的著作裡有時候會提到年輕的德軍士兵,描述他們「年輕」「英俊」「快樂」,但戰爭會讓這些年輕的生命全部消逝,無論他們生前是怎樣的人、有什麼夢想和抱負,也無論是否有人在苦苦等待他們回家。

但我又不想為他們流淚。雖然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夠理智,可還是忍不住想,我同情他們,那麼那些死在他們手下的蘇聯年輕人怎麼辦?蘇聯在這場戰爭中是被侵略的一方,如果說德中國人民與納粹的罪惡不可同日而語,那麼所有死在這場戰爭中的蘇聯人更加無辜。

我為《我們的父輩》中主角的命運而悲傷,但還有無數蘇聯年輕人的命運比他們更加悽慘,他們甚至沒能活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就算能用「每個國家的人都有好有壞」或「人性複雜」等言論來安慰自己,我還是對「同情某些德軍士兵」一事懷有罪惡感。

作為人類,我能和戰爭雙方的士兵共情,甚至非常理解他們的殘暴和麻木,但堅定地認為戰爭是有對錯的。這部劇中的主角雖然只是作為個體被捲入了國家間的戰爭甚至無力反抗,但他們作為當時德國這個國家的一員,所作所為不可能和國家撇清關係,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分擔國家的罪行。納粹德國的戰爭罪行罄竹難書,而作為其中一員的哥哥和弟弟無法脫罪,也不可能無辜。

我忍不住同情他們,但同時也認為他們的行為總體上是錯誤的。

(題外話,B站有個國家宣傳片合集,德國的國家宣傳片很感人,其中有一句口號是「你,就是德國」。我認為這是在強調個體和國家整體不可分割的關係,放在二戰時期同理。)

所以我非常非常厭惡那些那這部劇洗白納粹罪惡的人。

劇是好劇,我也相信現在的德中國人拍這部劇的目的是反戰,但有一些人抓住劇中某些情節洗白就很沒道理了。

5樓:別爾嘉耶夫與熊

太布林喬亞的,過於布林喬亞的。維克多父親高階裁縫柏林市中心一套房;夏莉完全是學霸,蓋世太保看了她一眼根本不敢多問;格雷塔唱歌只要擁有機會就可以和當紅歌星其名;威廉做軍官有榮譽軍功;至於弗里德海姆則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把他十幾年人生的知識往社會事務裡賠付,個人發展扣盡負分。你以為的人生百態,其實全是些精英主義

6樓:

非常真實的戰爭劇,製作水準和兄弟連、太平洋戰爭比肩(甚至更靈),而且從德中國人的視角看其實感覺又是不一樣的。男女主人公都刻畫的非常精彩,尤其喜歡Volker Bruch演的哥哥。

7樓:珍珍

真的很喜歡中尉的弟弟,他死的時候虐死我了QWQ。

他一開始就是最清醒的那個人,卻到最後變的麻木不仁。

因為他無力改變,他知道自己是案板上待宰的牲畜,他只能順應規則讓自己活下去。

最後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後,他選擇繼續去戰場上。他沒有逃跑,也沒有投降。最後真是太悲愴太虐的結局。

珍愛和平

8樓:義薄雲天馬飛飛

好電影。

一部以德國為視角的二戰題材電影。

一部優良的反戰電影。

一部給現在的德國增加好感度的電影。

二戰錯在納粹黨。德中國人民也是受害者!

我多麼希望日本也拍一部這樣的影片呀!

可惜他不能!畢竟天皇不能有錯!

9樓:嶽康

Freidhelm是那個最痛苦的人。

事實上,越是清醒的,越是願意直面荒謬的人,總是更痛苦的。

他從來都知道這是一場荒謬的戰爭,但他也只能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只能成為時代洪流下乙個微不足道的犧牲品。

10樓:無敵莫蒂

真正的戰爭神劇,可以當電影去看,非常精彩,不過也比較壓抑。不建議一次看完,可以分兩三次慢慢看。

和平珍貴,人生不易,幸福更是難得。

11樓:柳恩靜

怎麼說呢。

在大多數的二戰電影和電視劇集裡,都是英雄傳記和勝利史詩,雖然能看到死亡,但是並不震懾內心,因為震懾內心的是英雄與勝利。

而這個電影,能夠最近的感受到死亡,因為沒有什麼英雄也沒有什麼勝利能夠掩蓋死亡。

12樓:青山

「To Friedhelm and Greta.」

最後三個人在殘破的酒吧裡舉杯時哥哥這麼說。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13樓:zoe

這類題材的劇看的不多,目前為止是我看過的最為寫實的了。雖然藝術表達對劇情做了修飾,但是還是很震撼。

整部劇灰色的天空,黑色的土地,綠色的軍裝,紅色的血,還有晃動的鏡頭特寫。他們為了活下去,讓別人讓自己,一邊是現實的驅使,一邊是內心的掙扎,來不及選擇,像是被驅趕著。分不清善惡,沒有了對錯,人性在戰爭中被放大。

普通人跟隨身邊的普通人聽從指揮,他們彷彿有了信仰,事實上已經出賣了靈魂,但是他們別無選擇。

如何評價德劇《暗黑》系列的結局?

吃土少年 看完了,感覺有點失望,結局有點草率,也有漏洞,故事的中心就是 乙個鐘錶匠為了救出車禍的家人造了個時光機,然後衍生出了兩個平行世界,兩個平行世界33年為一輪無限迴圈,兩個世界的主角亞當夏娃發現了這個秘密想打破迴圈拯救所有人或者說毀滅這個迴圈,然後通過一系列的努力無數次的嘗試,他們發現要想打破...

如何評價《父輩的旗幟》這部電影?

父輩的旗幟 是實在找不到硫磺島史料了嗎?號稱紀念英雄,英雄的鏡頭只有一秒鐘,連性別都看不出來。本來就沒有故事情節,還用各種倒敘 亂序和含蓄的間接鏡頭,不熟悉硫磺島戰役的觀眾既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知道主角被嚇成神經病。然後花兩個小時表現英雄的同袍在紐約痛不欲生耍酒瘋,一步乙個意識流幻覺。...

如何評價電視劇集《最好的我們》?

無某人 在那個純真的年紀,自卑與自傲雜糅,敏感和遲鈍齊飛。沒有成年人的功利,喜歡是真的喜歡,厭惡是真的厭惡,害怕是真的害怕,期待是真的期待。成長有傷,自癒無限,就算留下疤,也是青春的徽章。 布朗尼褶子 餘淮要上清華,他們約好都去北京上大學。可惜餘淮第一年沒考上,沒跟任何人說,選擇復讀了一年。第二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