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鶴唳華亭沒有慶餘年喜愛的人多?

時間 2021-05-30 02:01:19

1樓:蚩尤

《鶴唳華亭》的書一章下來你不查典故你就是個大神!

我認為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可能更多的人是喜歡看甜劇,很少看虐劇,還有這部劇本來劇情就有些摸不著頭腦(至少我是這樣)。

但我還是喜歡這部劇,它的文化感覺,它的服化道,還有那種文人的風骨是我所羨慕敬佩的。

死亡並不一定不是件好事,至少對於蕭定權來說,這是一種解脫。

純淨的靈魂在汙濁的世間寸步難行。

2樓:天水之青

因為鶴唳華亭不是一部討好觀眾的劇。最明顯的,男主的人設並不討喜,編劇塑造這個形象時,並沒有把想讓觀眾喜愛他這一點納入考慮之中,給予他各種帶感的、很蘇的優點,而是將他塑造成乙個作為「人」的存在。他是敏感的、脆弱的、多疑的,甚至後來還背離了老師的道,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道與術的掙扎,是個小怯而大勇的人。

真的不覺得這部劇是為虐而虐,為虐而虐是那種誤會啊、我不聽我不聽的橋段,這部劇的虐點是因為皇上和太子之間矛盾,而這個矛盾本身就是不可調和的。一來皇上肯定是要收兵權的,顧思林功高震主,權臣和皇上一定是對立的,而太子作為皇上的兒子、顧思林的外甥,勢必會在他們之間左右為難,兩邊都想保全。二來,太子的出生是因為權力的需要,他生來就戴著枷鎖,他的存在時刻提醒著皇上自己是靠顧家上位的,自己處處受制於顧家,自己的皇后喜歡的人是自己的政敵,太子的存在在皇上眼裡就是錯。

還有很多人糾結於男女主遲遲不相認,男主聽不出女主聲音這點我覺得挺正常的,其實他和女主也就說過幾次話,初遇刑部大牢裡、屏風定情,好像就沒了,對她的聲音沒那麼熟悉吧,而且在男主的意識裡,女主早已去了長州,不會想到她換了個名字當了宮人。

為什麼不去長州打聽打聽女主的下落?從他用大婚換來大赦救下陸英父子的時候,他就已經打算斷了對陸文昔的感情,然後和太子妃好好過日子。

女主為什麼不告訴男主自己的身份?女主之前拿著畫求男主,被男主拒絕了,以她的視角,自己在太子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前期不說自己的身份是因為她的自尊和驕傲,起碼躲在顧瑟瑟的身份下不會讓陸文昔顯得那麼卑微,而且她只想救出父兄就走,不再和太子有瓜葛,說了到時候攪和太子和太子妃的生活嗎。

後期太子妃死了更不能說,她是陸文昔的話就更有理由毒殺太子妃了。

好多人把責任都怪到女主頭上,比如盧尚書的死以及她父兄入獄,我真的不能理解,明明廷試案都是李柏舟那幫人搞出來的,大家不追究源頭惡人,怎麼反而怪女主呢。女主回去撿私印,因為私印是很重要的,萬一被別人撿到,以太子的名義亂蓋什麼東西呢,唯一能怪的就是她沒有把私印揣嚴實。表面看,是她沒有及時通報訊息,但其實陸英他們御史台上奏本來只是說讓齊王就藩的事,合情合理合法,是李柏舟讓人改了廷試的時間,導致御史台上奏和廷試時間衝突,衝撞了廷試(這裡學生們鬧起來的戲也被刪了,真不知道為啥要刪),那些學生又比較意氣用事,齊王應該還去煽風點火了,然後就鬧大了,回去之後齊王和李柏舟向皇上稟報的內容肯定又經過加工,挑皇上忌諱的說,觸怒了皇上,後來才鬧那麼大。

始作俑者明明是李柏舟和齊王,好多人卻把矛頭指向女主,然後後面女主做啥都是錯。

我喜歡鶴唳華亭,是因為這部劇帶給我的感受是以前看的劇沒有過的(當然不是說這部劇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劇)。之前很多劇都會說成王敗寇,會說成大事者需懂得割捨,會說誰誰誰只是棋子,而這部劇會說「天下萬姓,都比在上位者更加易碎,而他們的人生也更容易被碾碎」,會說儲君應品行端正,不可使詐偽之術,國家才會安定,會說道比術難……

很多人嫌棄太子哭哭啼啼,嫌棄他懦弱,希望他黑化,可想想太子也就是乙個二十來歲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換你你不哭。還有很多人不理解太子為什麼不聽舅舅的去造反,想想歷史上各種宮變要流多少血,犧牲多少無辜的人,如果你是那萬民中的一員,太子的這份仁慈,你需不需要。

當然,蕭定權為了天下太平不願起兵造反,但那些為了他而犧牲的人,老師、舅舅、顧逢恩、許昌平(顧逢恩、許昌平在原著裡都是因為太子死的,根據劇照路透電視劇集應該也這麼拍了,可惜被剪了),這些人他又置於何地。這本來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人說這部劇用文言文堆砌,偽高階。但我真的覺得編劇用典用得很高階,它不是像其它劇為了增加高階感或者抒發角色心情,就讓角色蹦幾句詩詞,這部劇的很多典故都貫穿了劇情。比如《九歌少司命》最先出現是太子對太子妃說的情話「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然後「蓀何以兮愁苦」引出太子愁苦的事兒,「秋蘭兮麋蕪」又引出華澤蘭事件,最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照應陸英父子的死。

還有《省示帖》暗示太子藏匿於女主的衣帶之下以逃避現實,《省示帖》裡的句子「導亦天明往,卿當如何」正好表達太子要離開宗正寺,不能保護女主,對其擔憂的心情。還有宗正寺裡何道然講的課,都是和太子處境相關的,「以金銑者,寒之甚矣,胡可恃也」,「金」既指太子被銅鎮尺打手心,又指舅舅的兵權。還有好多好多……

當然,鶴唳華亭也有很多不足。首先因為某種原因,它最終呈現出來的都不是乙個完整的作品,有太多人物前面鋪墊了那麼久,最後都沒來得及交待。其次,在剪輯方面,我覺得有些案件,不必為了追求最後的反轉效果,而剪得那麼碎,各種閃回。

比如第乙個冠禮案,很多人說為反轉而反轉,其實這裡面也沒有太多反轉,有些地方可以正敘,但卻把乙個還算簡單的事情剪得特別複雜,也就是這個案件被貼上了為反轉而反轉的標籤,但我認為後面的軍馬案就很精彩。還有一點,編劇為了追求皇上和太子、太子和女主兩對關係的對仗,讓女主各種受刑,這種場面有點多,適當一兩個就行了。

3樓:

我一直覺得大眾是有腦子的,也許會被營銷帶著走但是帶著腦子看電視的人必然是大多數。

也許有些劇一無是處會被資本捧起,但必定遭受反噬,而製作精良的劇卻不會被埋沒。

琅琊榜偽裝者當初收視也不高吧……是後期自發安利群眾帶起,大宋少年志算是0宣發了,但是看過的人依舊不在少數。慶餘年也是如此,它火有他的道理,作為同期對打劇,你若是能扛那說明你講實力相當,你若是被打,只能說明你不如人家。

我看過很多人吹如懿傳、天盛長歌,他們製作差嗎?不差,演員不行嗎?演員很好,但是電視劇集基本的講故事都講不好,其餘再好看,也只是裝飾的好看的稻草堆,核心還是一堆草。

鶴唳華亭同理。你做不好基礎、妄圖用無關緊要的其餘東西來裝訂一堆草???還逼著讓觀眾買單???是你煞筆還是觀眾煞筆。

4樓: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當我知道盒子裡是一把大狙時,就棄劇了,因為太雷了;

當我看到老師、中書令都死了後,也快棄劇了,因為對手變成了皇帝,怎麼贏?

5樓:

因為范閑一路開掛,打怪公升級。雖然有點誇張,但那種總有強人相助的人生,是大家都看得很爽。

但是,陸文昔就是專門送人頭的,還總自以為了不起,很聰明。

要不是她,她父親和哥哥不會變成欽犯。盧尚書也不會受此牽連,命喪宮門。

要不是她勸,太子妃不會去參加宮中的宴會。雖然反派還是會想害她,但待在東宮總會安全些。(陳寇珠還想就在太子身邊,所以不會隨意在東宮下手。)

要不是她,張陸正不會當廷咬太子,太子不會因此再次被抓。

以上也就算了,她還總覺得自己很聰明,玩弄一群雙商超高的人。一到關鍵時刻,就要送點人頭,下點絆子什麼的,你說這樣的女主角,你會喜歡嗎?

我很不明白,那張因為整容僵掉的臉,她的粉絲怎麼好意思吹靈氣的?人物設定是出身書香門第,李一桐怎麼看都不像讀過書的樣子,而且她的面相,還有一種邪氣,演反派比較適合,演正派有時候會覺得心機很深沉。

很少看劇會希望女主領盒飯的,這部戲,我希望女主從第一集就開始領盒飯。

6樓:

鶴唳華亭我還在看,只是為了看個結局,我很希望有人能給我劇透一下,這個強行權謀強行不相認強行虐戀情深的劇我已經無力吐槽了,誰知道結局快給我劇透一下

7樓:我想隱身

慶餘年喜劇成分更多吧,鶴唳華亭虐一些,沒啥可比的。還有有人說說男主總哭,男主是人,人無完人,乙個好的君主一定是公升級打怪,從差勁到優秀,這樣也真實點吧。沒有人規定太子一定是個完美人設

8樓:無知的麻瓜

人民群眾三觀正。

私人的觀劇感受,《慶餘年》。

這跟爽不爽劇,沒關係。

我必須承認梁園的文學造詣,遠高於貓膩。但王倦大大講的故事,就是比掉書袋更好聽啊。

《鶴唳華亭》說到底不就是一部《深宮裡的PUA》,瞎扯什麼文化大虎皮呢?

誠然,悲劇是把美好揉碎了給你看。但故作呻吟的權鬥之術,塗著唐宋明文化遺產的高光,也太病態了吧,扶不住。

喜劇是知道世界的一切不美好,還願意喜樂一生地過下去。更何況,還有一大串輕沙雕梗撲面而來,開心呢。

這年頭,能讓你傷心的,還用算嗎?讓你傷心了還逗得你笑的,太難了。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

不要扯什麼文化內涵,引經據典,不知不可恥,我知你不知的迷幻優越感最要命。

一次《深宮裡的PUA》VS.《爹爹們的mvp》分庭抗禮,0:1

一次《病嬌太子》vs.《位面之子》狹路相逢,0:1

一次《權術翻雲天團》vs.《暗夜慶國德雲社》c位之爭,0:1

Triple kill,ace

9樓:小牙籤

實在是忍不住對鶴唳華亭吐一下槽:

首先,磨磨唧唧,節奏太慢,每個人說話的節奏都是象念悼詞一般地緩慢而沉重,讓人沒有看劇的愉悅情緒。

再者,情節推進太慢,本以為是權鬥戲,結果夾雜著一堆感情戲。男主在他爹面前哭哭涕涕,女主在男主前哭哭啼啼。本來一句話兩句話說得明白的事,偏偏要唧唧歪歪好幾集。

這種故意渲染感情的戲碼是十年前的風格。這導演現在還在這麼玩,讓人看得很不耐煩。

另外,男主是不是過去的譯製片看多了。台詞的斷句真是太有譯製片的風格了。經常是一句話說三個字或者兩個字就莫名其妙地停下來。

譯製片這麼做是要對口型,所以不得不在一句話中間停一下。而這位男主莫名奇妙的斷句以為是很洋氣,其實呢,聽起來很不舒服。

總之,這部戲從導演手法到演員風格都是十年前的,現在看過時了。

換一種風格,故事情節應該是還可以的。

10樓:艾爽

兩部劇都在追,反而喜歡更喜歡「鶴」多些。

慶餘年這種設定有些異想天開,可能是向來牴觸這種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飄飄然不著地的感覺確實爽歪歪,但主角光環也著實在過於耀眼了些,不需要擔心主角的成長歷程上有什麼荊棘,必然是有一眾人幫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確實演出了現人對古人的一種多維度碾壓,讓眾古人完全處於一種懵逼的狀態,可這真有意思嗎?

鶴唳華亭則是另乙個極端,像極了一場頂配狼人殺,配角們個個都是雄辯和詭詐的高手,局勢千迴百轉,自做聰明的小白男女主則處處受虐和被反制,又都是一樣的堅韌和隱忍,作為利益置換的犧牲品只能在夾縫中報團取暖;追到三十多集的時候我也徹底放棄了,再不盼著女主自爆身份了,那只是執筆者故意吊胃口,虐觀眾的手段啊~此心當誅!

但鶴唳華亭的細節上確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還是有些偏愛文言的調調),對於盧尚書的道與皇帝的術,如果你是太子,你如何選擇?其實也會很糾結,重道輕術則失勢,重術輕道則失本心。

盧尚書作為清流的典範,將一生的政治信仰寄託於最愛的學生太子,幻想百年後由太子打造的清平盛世,所以,為保一線希望不惜獻出生命。

皇帝作為集權的代表,對於權謀和制衡術駕輕就熟,怎麼可能允許軍權旁落,李柏州,顧思林都是隱患,都是肉中刺眼裡沙;其次兒子聽老師的,聽舅舅的,就不聽老子的可還得了,兒子你就是要站在老子這一邊,不接受反駁;今天你太子自以為倚仗顧姓的軍權,將來就可能成為遏制你喉嚨的鉗制,權利面前可沒有親情。

對於乙個渴望父愛,親情,友情,愛情的太子來說,夾在中間怎麼選?他太難了!

但這種糾結又像極了生活,拖泥帶水的,可依舊要微笑著隱忍前行。

「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有多少人能活的灑脫和自由,所以就感覺劇雖然虐,但虐的很真實。

為什麼一開始《鶴唳華亭》就不如《慶餘年》熱度高?

張紫雨 實在是劇荒沒得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看了兩集鶴唳華亭。我的媽,我一共看了兩集,男主哭了整整兩集!兩集之內一會哭,一會眼圈泛紅,這是什麼劇啊?縱使後面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我也沒興趣看了。真心受不了男主玻璃心,動不動就哭,我錯了,我去洗洗眼睛,因為我也看哭了。 耳東 不是一開始啊,就現在也不如...

鶴唳華亭!!!!各位覺得如何?

Echo 拍攝技巧演員服飾禮儀言辭我覺得都很到位,吐槽無非不喜歡虐心和一面倒的劇情。整體而言是近期不錯的古裝劇。也超愛老戲骨陣容的飆戲 TiAmo 一般般,服化道挺好。反轉多了有點煩,而且過於虐了,虐的人心情都不好,一天回家本來就累,還看這種,有點難受。已經有一周沒看,等更新完,一下子虐完比較舒服。...

如何看待電視劇集《鶴唳華亭》官宣男主羅晉?

已登出 為啥你們都這麼喜歡羅雲熙?看下來幾乎沒有什麼好評,我覺得羅挺好啊,台詞不錯,雖然不算什麼帥哥,但也不到醜的地步吧。恕我直言,這部劇一看就是要搞正劇風格,叫個年輕流量來才趕客吧。 一開始以為是 貓妖傳 和 芳華 的男主角演的 後來查了下是黃軒 倆集下來,看的很擰巴,心裡還在納悶他演技怎麼和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