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比利 林恩的中場戰事》里林恩最後的選擇是因為什麼?

時間 2021-05-14 19:04:26

1樓:carcar博物君

每個人都是一顆孤獨的行星。姐姐,啦啦隊員,班長,戰友,中士,林肯,表演,這些人事物來到比利的世界中,是暫時的,給他帶來溫暖也好,衝擊也罷,他們的行為從自身出發,每個人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和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能真正去理解另乙個人更不能左右別人的軌跡。比利林恩的所有一切經歷,包括他為什麼會誤打誤撞進了軍隊,在戰場的經歷,所有一切就像是乙個生命的漩渦,你在裡面,一步一步,無法抵制。

而作為人,能做的選擇,其實無關高大的信仰,無關偉大的理想,只有,當下,你情感中最渴望想做的事,follow it,生命就是這樣簡單。很喜歡比利林恩,他內心單純充盈,有愛有情義,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最後所有戰友對他說我愛你,他對跟隨內心的選擇是不會後悔的。

2樓:柏林

也許你拼命去做的某些偉大的事,在有些人眼中它一文不值,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但是這些事總得有人去做,也一定會有人能夠記得你是英雄!

3樓:白馬狗熊

1,袍澤之情。生死之交不用多說

2,隔閡。他們被崇敬但不被理解,只有戰友之間才能心意相通

3,落魄。兩個大兵乙個平民去抽葉子的時候集中體現了。他們在和平環境會淪為最底層。

平民說想去入伍,因為經濟能寬裕一些。琳恩戰友說雖然很想家,但想到退伍只能去漢堡王打工,就無法接受。三個人都意興闌珊地說:

"(不入伍)還能怎樣?"

4樓:Isaac Lau

因為他沒得可選了,只有選擇相對不那麼差的人生。

我覺得這種選擇更多的是從「人生意義」的角度出發的:比利一直是個在思考人生的人,他不是乙個純粹的想享受當下、集中於眼前事物的人,相反他的大腦總是渴望去思考並找到人生的意義(也許他生來注定如此,也許是這個時代塑造的:資訊過量,讓人們看見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之間反覆思考和抉擇猶豫)。

終於,藉由二姐嘉芙蓮的事情讓他找到了人生意義。雖然這個「人生意義」一開始只是和錢相關的乙個「物質性的小目標」而已(當兵的乙個理由是為了幫二姐)。但當比利凱旋歸來、看到自己短暫享受成功瞬間卻很快落寞後,他明白成功這種的「大家都認可的大目標」不屬於他,不是他人生能夠找到的意義,這讓他更堅定的把「物質性的小目標」直接昇華為人生的意義。

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覺得自己必須找到比「單純的為自己餬口」更高的一種人生意義;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宗教意義、哲學意義對於他來說太觸不可及,為國獻身對他來說只是陳詞濫調的廢話。

5樓:萊刻兮

一定是因為泡不到姑娘。

林恩心裡正盤算著這姑娘可是跟他有connection 肯定是想跟他永遠一起的時候,姑娘從他懷裡抬起頭來,驚慌的問道: 逃跑?怎麼可能?你不是馬上就回戰場了嗎。

姑娘愛的是英雄不愛他,英雄就要回戰場做英雄。

所以比起回來做乙個,帶著戰爭傷痛的要痛苦掙扎在普通人柴公尺情慾中,不被社會接納的退伍兵,還不如活在自己的願景裡去"自我實現"。做英雄多好。

6樓:阿互

在這世上,不管我們是什麼角色,都很難指望其他人能真正理解我們,不管是批評還是讚美,往往都不在點上,這是常態。

有乙個真正的我們,真實經歷著屬於自己的平凡生活,還有乙個別人想象中的我們,那個純粹的讓人陌生的形象,當兩個我們相遇時,往往尷尬而不安。我們屬於自己命中註定的那個世界,哪怕很辛苦、很危險,就像比利林恩的伊拉克戰場。見鬼,我們就是感覺待在那兒更舒服自在些,那裡沒有人罵我們「傻大兵」,那裡沒有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讚美,那裡沒有人指派你做這做那…

我來北京不久,不斷有人問我在北京辛不辛苦,我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雖然我每天從睜眼到閉眼幾乎不會停下,但真的感覺不到辛苦。在他們滿是同情、不解、好心勸慰、激情昂揚的鼓勵中的我是什麼樣的存在?很上進、很勵志、過著辛苦的日子、投入大量時間工作、沒有業餘生活、身體健康都受到影響……這些不是真實的我,但每年過年回家都要面對這樣乙個我。

其實我們誰不是每天過著平凡而真實的日子呢?就這樣,我只好滿心迷惘地從陌生的家鄉逃回北京,逃回我的「伊拉克戰場」。

7樓:

其實林恩的回歸,真的是像大家說的那種,最後的選擇嗎?還是沒有選擇。愛情,被啦啦隊長最後的「」英雄就該回到戰場「」打破,不在乙個頻道。

而都市的生活,在這次中場休息中相信也早已經給了林恩答案了,無可眷戀。那還剩什麼呢?家庭?

姐姐?好像對他更沒有什麼吸引力吧。所以與其說是林恩選擇了回歸,我倒想說,林恩沒得選,只有伊拉克和那班出生入死的兄弟還有點依戀。

8樓:Vincent Wang

剛好我在 知乎專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 有力量的電影裡寫到過,轉到這裡供大家分享

比利.林恩,這個為了保護家人,最後把自己逼上伊拉克戰場的德州青年。安靜,剛毅同時又不缺乏冷靜。

這也是為什麼班長希望他能回到戰場的原因,因為有他在,他有能力保護戰友的安全。而這份信任或者戰友的需要構成了林恩做選擇的第乙個要素。另外一邊,是他自己的姐姐、家人,他們希望林恩能夠留在家裡,通過各種努力為他爭取留下來的理由,可是林恩最終還是放棄了,親情。

在嘉芙蓮跟林恩道別的戲裡,是我全場唯一落下眼淚的,其它的並不是不被感動,只不過有的時候,眼淚就是要留到最適合的時候,而且只留乙個點。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如果全場淚點的話那可就變成瓊瑤劇了。

影響林恩做出選擇的還有另外兩個因素,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全片不時穿插著的非軍人對他們的嘲諷。這裡的非軍人是指球場上被弄暈的少年,尋問打爆敵人頭是什麼感覺的球員,關注生意的石油大亨,還有最為突出的舞台黑衣人員,這些人並不care所謂的英雄,在他們眼裡只有玩樂、生意和工作,這就是普通美中國人的生活,並沒有人在意遠在異國他鄉的戰場。而與黑衣人員的打鬥場景只是為了突出只有回到戰場林恩才有價值,否則他就可能是德州鄉下的小混混或者是在球場邊上找人打架的工作人員。

跟戰友在一起才能讓他找到存在的意義,雖然這場戰爭本身可能就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乙個因素則是林恩的辣妹女友,當他說出留下來每時每刻跟她在一起的時候,她猶豫的眼神和不回戰場你就不是英雄的回覆可以說是林恩做出選擇的最後一根稻草。儘管在這個鏡頭的前一刻林恩有可能還是猶豫的,但這之後回戰場就成了他唯一的選擇。這就好比,有的時候為了愛人你是必需去拼搏的,並不是說,有的時候魅力就是來自於你拼搏的過程,而愛就產生於這種分離之中。

這一點確實很洞察人性,試想如果林恩選擇留下來了,結局肯定不會美好。這就好比俠客,美好的故事只發生在你追夢的路途之中。

9樓:

我感覺有幾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最終衝破留下的原因。可能包括:

1. 負罪感。他敬重的中尉(?不記得官銜了)死在了戰場上,不回去可能對不起他。

2. 兄弟情和集體感。和負罪感差不多,他的戰友都要一起回去,並且一直跟他聊回去的事情,他又是團隊的精神代表,集體的抉擇嚴重影響了他的。除了團隊,還有當年中尉教導他的那些話。。。

3. 已經很嚴重的pstd讓他難以一下子接受回來後的環境,整個環境都刺激著他,回來也沒有很多安全感,反而要抗爭和克制。儘管他意識到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可是要留下還是很可怕。

他的身心已經」屬於「戰場了。並且現實的刺激讓他對現實產生了一定厭惡。

4. 一丟丟的榮譽感

5. 大家都不容易,他不想逃避。從他噴土豪電影投資方就可以看到,他感受到了所有戰友經歷的這些痛苦是共同的,他乙個人逃開算什麼。

6. 和pstd類似,還是慣性吧,人要選擇改變太難了。

10樓:

除了戰友的友情之外———至少敵人重視我們,把我們當真。

在敵人的眼中,我們以生命代表著自己的價值觀,而他們也以生命為代價來同我們赤身相對。當我們涉足他們的土地,也不得不尊敬他們的生活。

而在我們自己的娛樂世界中,一切都是虛偽的,人們懷疑你的感受和真誠,將你的價值吹噓到天上卻又不屑和無視你。沒有人真正在意你。

11樓:藍加

或者是他認為死亡遠比在無人理解的世界中存活要簡單。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所有你認為沒什麼理由不選A的問題,總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給出B的答案。他當初只是選擇左轉,一路摸爬滾打,當看到終點是懸崖時,回頭發現,沒人能安撫傷痕累累的自己,既然回去無人能療傷,甚至還會被撒鹽,倒不如和大家縱身一躍,生死由命。

12樓:

一句話答題,我認為是Lynn對存在的無奈和孤獨

戰爭主題電影,談生死,總會讓人感覺生命渺小,不論親情、愛情,還是財富、名利,在生死面前黯然失色。可這並不是一部反戰電影,美國式英雄,可是並不是讚頌英雄,更多地談人性。Billy

Lynn無疑是很可悲的,為了家人參與戰爭,游離於生死邊緣,我覺得他最後的選擇並不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家人,而是出於一種生存的無奈和孤獨。戰爭之於國家的意義也許只是政客們為了保持霸權地位、為了資源的掠奪,而榮譽是那麼的虛假,「人們忘性大,過兩周就像過了兩年」,家人自然是不贊成他再回到戰場。可是最終使他做出決定的,我覺得是對這一切的失望,看透了種種,Lynn與女拉拉隊員最後的那一段我相信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她愛得不過是那個英雄的你,即便為了自己、為了愛情離開戰場,對於她都是不能接受的,這樣的愛情又怎能不讓人唏噓?

Lynn親歷戰爭,經歷戰友離去,經歷近身生死搏鬥,他對生命的理解是生活在平靜的美國本土的人們無法理解的,也正因為此,我覺得他感受到了存在的無奈和孤獨,生死無足輕重,但並不是所謂的為了什麼而將生死置之度外。

如果我們追求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那永遠都是沒有答案的,或者答案永遠都不是真正讓自己滿意的。在我看來,「追尋意義」這四個字本身是乙個偽命題,人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可言的,生命短暫,對別人負責,對某些你認為重要但隨著時間流逝會漸漸黯淡的事情負責,終究你會懷疑人生,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因為這一切本就沒有意義。生命的存在本就是乙個偶然的事件,這樣偶然的事件不會導致什麼必然事件的發生。

個體的生命是渺小的,我們終究要歸於塵土。人的生命對於自然而已也是極其渺小的,人類存亡也許在你看來是很重要很嚴肅的話題,可是對於宇宙而言毫無價值和意義,我對於人類未來是極其悲觀的,不過這並不是我關心的。存在並不是乙個自我選擇的事,這裡有太多的無奈,縱使我失望、痛心、厭倦,可是我仍然要活著,因為雖然我有死的權力,卻沒有死的理由。

同時我們是孤獨的,生來孤獨,一切的感情都只是表象。也許此刻你正享受與愛人在一起的甜蜜,也許此刻你正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溫暖,可是沒有什麼愛是無私的,總是夾雜太多的主觀,愛總是乙個不尊重對方的過程。越愛越迷失,越迷失越失去自我,當你真正冷靜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無力感,審視這一切,便會討厭自己,討厭那個為愛而迷失的自我。

Lynn的世界裡,身邊的人並不能理解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很多場景,看到電影裡的衝突和矛盾,想到自己的現實,無法不悲傷。

在我看來Lynn經歷了生死,所以他的選擇不會是因為那些世俗原因。那麼對他而言,生死、榮譽、感情,這一切都不再重要,他選擇回到戰場也許是慣性作用,也許是想遠離這些不理解他的人,不過這些都不再重要,因為他所作的選擇是追隨內心的。

人活一世,沒有什麼是比內心更重要的。既然終究歸於塵土,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做違背內心的事呢?那些能說出來的理由,無非就是為了名或利,既然終歸塵土,名和利又能怎樣,改變不了人的渺小這一無法改變的事實。

所謂使命感和責任感,又能怎樣,存在本身就是極其渺小的事。所以,我們我所作的一切都應該為了我們自己,在無奈和孤獨中尋找一絲快樂和自由。

Lynn所感受到的生存的無奈和孤獨,也許就像《大話西遊》裡那句「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也許就像《局外人》裡默爾索所說的「我常想,如果要我住在一棵枯樹的樹幹裡,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抬頭望望天空的流雲,日復一日,我逐漸也會習慣的,我會等待著鳥兒陣陣飛起,雲彩聚散飄忽,就像我在牢房裡等著我的律師戴著奇特的領帶出現,或者就像我在自由的日子裡耐心地等到星期六而去擁抱瑪麗的肉體。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反戰嗎?

Jfieef 反戰!但是,本片精妙之處在於沒有任何明顯的口號和刻意的設定來表現這個反戰主題。而是用了 想法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的高差對比,以及,乙個人經歷過和成長過程中的態度變化。舉幾例 1.明明是為國家出生入死的英雄,卻不被所有人理解和真正認識。橄欖球隊員只想知道用槍的型號 大亨只認為小夥子們是 不...

《比利 林恩的中場戰事》有哪些值得深究的情節?

David 比利所在的班8人,因為在伊拉克的一次交戰英勇且被攝像機捕捉,成為戰鬥英雄,得到回過在一次橄欖球比賽中場和碧昂絲同台演出,接受民眾擁戴的機會。在短暫的2周回國日子裡,姐姐說可以讓心理醫生給比利開具乙個證明,這樣就不用再重返戰場了。並且比利在球場還認識了乙個漂亮姑娘,兩人一見鐘情。比利和兄弟...

為什麼《比利 林恩的中場戰事》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

番茄斗真 看了那麼多回答恍然醒悟,在這裡撕這是不是部好電影有什麼意思,自己覺得好看就行了,又不需要別人的認可,不喜歡的就不喜歡唄,關我屁事。 李奧 僅從中國觀眾的角度說,兩部影片都是在電影院看的,其中比利林恩看的是60幀,比利帶給我的思考更多,更現實,lalaland就覺得女主很美,挺浪漫的,作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