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第一季第二集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

時間 2021-05-13 03:00:54

1樓:三3

大部分回答都在強調剝削和階級對立。但我認為這並不是重點,不論是現在還是過去, 剝削和階級對立一直存在,而劇中真正特別的,特有的是虛擬化社會,而且劇中這一社會程序的表現與當下情況高度相似。劇中虛擬和真實之間的轉換帶來的諷刺感才是最天才的地方。

男主對於社會虛擬化毫無熱情,沒有興趣在虛擬物品上花費金錢和精力,整個人行屍走肉的活著,找不到值得付出和努力的東西和或目標。

而女一的歌聲帶給了男主一種真實感,這首歌在女主家族內口口相傳。這種通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接觸交流的傳統方式給男主一種真實感,與虛擬化的整個社會似乎截然不同。然而最後,這種真實感也隨著女一下海消失了。

最後,男主一番真情演講表達了對虛擬社會的厭惡和對真實的渴望。然而,諷刺的是,男主的真實最終卻成為了虛擬化社會的一部分。

真實和虛擬之間的矛盾和轉化才是劇中最天才的設計。而這一設計體現了社會虛擬化的不可逆,與虛擬相反的真實最終轉變成了虛擬的一部分。這本質上體現了社會發展的不可逆和不可阻擋。

2樓:葉青

弱小的反抗,在居高臨下的權貴眼裡,只是一種消遣。

不遠的未來,AI會取代很多任務作崗位,會有很多人丟掉工作,第二集中把一群人集中起來,找點事情幹,再用奶頭樂的方式催眠麻木,也算是一種維護社會穩定的方式,總比一群失業人員到處散布,零元購要好,是挺高明的制度。

3個評委的就是掌握無用階級命運的權貴代表。

權貴的這種從容和掌控,才是讓人恐懼的事情,說明以後的大部分人,只能當個工具人,僅有的一些想冒尖的,也會被磨掉鋒芒,變成商品。

變成商品待遇會更高嗎?

小黑是走出了那個小小是螢幕圍著的小房間,最後進入了乙個更大的,可以看到真實叢林的大房間(小房間和遊戲,都只能看到虛擬的道路和花草樹木),但他依然被螢幕圍著,以前是靠踩單車解決溫飽,現在靠吐槽,實在了比溫飽更好的待遇,乙個更大的封閉的被螢幕包圍的大房間。

對於無用階級來說,公升級為有價值的商品,看到真實的花草樹木的畫面,都算是一種獎勵了。

僅此而已。

3樓:吃我一鵬

這是對資本家奶頭樂文化來奴役下層人民的完美解構。

首先,在這個世界裡,你被掐掉了腦袋。各種節目每時每刻出現在你面前,甚至在你洗漱的時候也會彈出,根本不給人任何思考的時間。

這其實就是在進行思想奴役,我給你看什麼,你腦子裡就有什麼,一遍遍給你灌輸。

而灌輸的都是什麼呢?無非是娛樂罷了。即使你成功了,也不過是人畜無害的戲子而已。沒有人會想自己的天賦到底是什麼,自己究竟能做成什麼事。

就算是你展現了天賦,也無濟於事。沒有人在意你會幹什麼,只會在意你能幹什麼。所以,正如男主所說,一切都是虛幻的,資本家給你的都是乙個grey hope,看得見摸不著。

再來說說男主。顯然男主最後的選擇雖然很令人氣憤,但也在意料之中。男主從來不是代表他那個階層,他所憤憤不平的,只是為什麼他自己為什麼不能成為資本家的一員了。

為什麼是意料之中呢?首先,他對女配的示好不理不睬,說明他並沒有同理心,沒有理解他們其實都是同一根繩上的螞蚱。其次,他對旁邊男子侮辱「肥佬」的行為不理不睬,對他表現出厭惡,也說明他還是沒有想太深。

但是,有誰能在這樣被思想控制的情況下向太多呢?

另外,這集不僅僅是劇情,製作方面也是神作。

4樓:小涎腺

評委勸說賓的時候,最讓人動搖的一句話莫過於:「照我說的做或者繼續回去騎車。」多少汗水給自己換來了一次發聲的機會,一旦回去就清零了。

僅僅在做節目和回去騎車兩個選項之間,似乎一般人都會選擇前者,更能給這一千五百萬乙個交代(《熔爐》)。不過,真的只有這兩個選擇嗎。

5樓:曹若愚

看到小黑在演講我就明白為啥最後他會成為食利者之一了。小黑憤怒於自己以及身邊人單調乏味的一生,憤怒於他喜歡的姑娘被裹挾著做不願意的事兒,憤怒整個操蛋的體制。然而只是憤怒,本質和現在漂亮國黑人們暴動零元購一樣,看不到出路,不知道出路,周邊的人都是如此,所有人都只是看個熱鬧罷了!

好不容易有個憤怒的立馬收買威脅一套走起。

哎,還是得學社會主義,得學毛學馬,得知道這個社會如何運轉,至少知道自己該怪誰,憤怒該發洩向什麼方向。也許還是啥用沒有,還不如渾渾噩噩的活著

6樓:Aurelia

有些人猶豫過,卻最終屈服了。

有些人吶喊過,卻最終妥協了。

究其本質,還是信念不夠堅定。

或者說本就無法擺脫成為被腐化的傀儡的宿命。

7樓:丶你聽得到

大多數鼓起勇氣準備屠龍的勇士,並沒有成為自己夢想中的屠龍者,最終卻成為了惡龍。

除此之外,感覺這一集一直在蹬自行車的底層人民和現實美國的黑人民眾簡直太相像了,蹬自行車就像是普通黑人每天只能從事體力勞動;而劇中跨越階級的上公升通道只有參加選秀節目,就像大家都調侃美國黑人的上公升通道只有唱,跳,rap和籃球一樣…

PS: 那些評委們說歌手太多了的時候,真的像極了今天的內捲………感覺這真是一部預言神劇

8樓:蝸牛殼裡的蝴蝶

想打破籠子,需要抱有堅定信念的犧牲者,強而有力的手段,深思熟慮的智謀,一時激憤只能吸引注意力,不能成事。所以不必悲觀,這一集的內容只是展現了乙個不合適的籠子被打破的前奏而已。當籠子是適合人類生存的,我們稱其為社會規則或者法律。

他注定不是變革的引領者,求仁得仁,這樣的結果非常正常。如果他的玻璃片,對準的是評委,或者他真的敢於自殺,就能為更多的人種下反抗的種子。為大多數人服務的框架和制度,只有大多數人的反抗才是有效的。

暗戀男主的女生,屬於少數的清醒者,不過她沒有改變制度的衝動。雖然她和男主不是變革的引領者,但和沉睡麻木的大眾相比,他們確實屬於革命領導者可以團結起來的力量。

9樓:觀察者24號

單純的批判是不夠的。

指出XX是錯的並不足以解決問題,還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法。馬克思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不是因為他批評了資本主義,而是因為他提出了共產主義綱領。

我們都會批判996,批判福報,批判吃人的資本主義。那背後真正的結構性問題是什麼呢?作為普通人,如何在解決問題上盡乙份力?這才是更應該去做的。

(最有效的方法其實是突破階級的人保留住初心,可惜的是就像劇中所表現的那樣,階級意志永遠強於個人意志。決定腦袋的永遠是屁股。這正是我們人類的悲哀無奈之處了。)

10樓:李浩淼

拍黑鏡的人,是不是看過共產主義宣言。。

其實這一集最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標籤化的三位評委其實代表了上流社會指定規則,掌握資本的人,而拍出黑鏡這個系列的,其實也是這些上流社會中的乙份子。

想象一下,其實這一集,不就是公升入到上流社會的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的吶喊嗎?然而他喊完這一集後,繼續拿著錢,準備想著下一集從哪個角度進行諷刺批判。

而我們看完之後感慨萬千,然後看看時間不早了,回頭睡覺,第二天起來繼續騎車賺里程數。刺激

11樓:Irene Cao

我以為我愛著的人很被上場前的那瓶水欺騙了,我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我以為我可以像超人一樣拯救蒼生。到最後才發現,我只是個普通人,而且出賣一些東西去過高大上的生活很值得。。。黑鏡最愛的一集!

直擊人心!

12樓:方謙人

黑鏡第二集看的時候很爽,看完一細想很黑暗,細思極恐,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像電影中踏車的人,努力工作就是給上面的人提供資源,然後呢,他們再創造資源來麻痺我們,他們做很多事情,他們拍電影、演綜藝,我們愛看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然後我們再努力工作購買它,消費它,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乙個死迴圈,我們努力工作不斷消費著他們提供的商品服務,一直是這樣嗎?再往深了想更可怕,反抗的人通過造反推翻制度,然後自己又再建立制度,不不不,不能一股腦兒往黑想到底,我們工作我們踏車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他們我們為的是家人,老婆、孩子、父親、母親、為的是情。

13樓:我花開盡百花殺

剛看完第二集。

結尾男主桌上的企鵝和面前led廣闊風景寓意很好。

但是我突然想到另一種不錯的收尾方式。因為在放完男主的新節目以後,畫面有轉到亞洲女孩的螢幕上顯示增加的里程數,此時bgm可以激烈悲壯一點,然後等到數字跳到1500萬時猛然黑屏,謝幕。這樣就是乙個可怕的莫比烏斯環。

不過顯然亞洲女孩看破紅塵,心裡只感到pathetic(._.)

14樓:happying

再刷一遍,還是很迷,就看了些高讚答案,各個角度都有,分析的賊溜,大佬就是大佬呀。

可現在反而覺得:自己感受到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畢竟大多數道理需要自己來告訴自己。

15樓:Lumen

關於被虛擬包圍的人們。

劇情分析高讚幾乎都說全了,這方面我再講也沒什麼新意。

個人被社會規則馴服,男主試圖反抗最終也被同化。

男主廢力離開原本的小黑屋,看到的還是一片虛擬景色。

多遠眺看風景護眼,看電子螢幕傷眼。用電子螢幕看風景,就像在啤酒瓶裡泡枸杞。

如同《全球高考》系統裡的一般:

但現實不是:

「我是秦究,我來尋找我的真實。」

世界燦爛盛大。

祝願我們回家。

16樓:

作為個人,既然接受和反抗無用,那麼我該怎麼做呢?

看完之後,這個問題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而此時此刻的我回答不了……

感覺自己就像那個亞裔妹子一樣,不願接受同化,又反抗不了,難受。

17樓:YaYo

在這個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只要你給夠了足夠的好處,都會忘記自己在哪,忽視內心的道德堅持。 只要活得舒適,也不願意跳出來想窮苦的時候是存在什麼心酸委屈了。

18樓:Caroline

吶喊不會喊醒不想醒的人,只是對自己無能的宣洩人不滿足現狀,又無力改變才會抱怨, 「優秀」一點的會努力去改變,具體想要什麼,他們也不清楚。

人的不滿不是對社會不滿只是對自己所處階級(或者現狀)不滿社會是多層次多面多階級的,不滿足的人類通過努力總會找會乙個自己合適位置接受並享受一切,即「安居樂業」。

19樓:

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快樂?

上帝啊,早就為人類的行為設定了圈套;

平淡---因得不到的東西而痛苦---追求---因得到而平淡---因得不到的東西而痛苦---追求。。。

20樓:武臣

做乙個脫離低階趣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do it! do it!乙個人很難與整個世界對抗,因為只有整個世界是對的,評判標準由他們決定

清醒的人往往得到的更多

當你的敵人足夠強大時,最好的方法是同化他,把他拉進上層階級。

愛情,對於人類,很重要,重要到可以成為所有行為的源動力,當人在愛時,真實的感覺才會強烈存在,人類渴望真實。

大多數人,碌碌而終。

去思考吧。

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結尾的景色是真實還是虛擬?

kkkkk 我覺得是真的。我覺得結尾暗示人爬上了高層後看到原本在底層看不到的景色,就容易忘記初心。男主拿著果汁,站在落地窗前,好像是很享受的。 張超 應該是虛擬的。不知道為何他們已經非常富有還每天騎車,不知道為什麼外面的時間環境很好並未末日或者汙染他們卻要過這種生活,這種不符合邏輯的虛構的社會下發生...

黑鏡第五季第二集最後到底誰死了,那個人的女兒為啥自殺,大家表情都是啥意思。?

森嶼 就在剛剛我突然明白這件事的荒誕 女兒自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母親登不上女兒的賬號,而這件事男主拜託大老闆幾句話就得到了密碼。這不是階層諷喻,也不是渲染什麼隱私的暴露,就是平鋪直敘的現實狀況。我們的一切看似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實輕薄的像一張紙。大家的表情?不知道是不是片尾,男主經歷的一切在很...

《黑鏡》第三季第二集有沒有可能從這個遊戲中活著出來?

正常來說,大部分人都會活著。現實生活中,引起思考的是,面對動人心弦的東西,應該保持何種心態?進一步思考,人為什麼會害怕?正如男主一樣,為什麼會害怕蜘蛛,為什麼會害怕同學,為什麼會害怕失憶? Leo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死因 沒關手機,手機電波干擾腦電波,致使無法從夢境脫離,深陷恐懼,最終死亡。理由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