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人覺得羅密歐與朱麗葉其實是喜劇嗎?

時間 2021-05-11 13:51:17

1樓:

理解你的意思,其實你的疑問在於價值觀念,而不是悲喜劇的定義上,畢竟這兩個名詞有自己的含義。文藝復興時期的主流觀點認為喜劇是指諷刺喜劇,莎士比亞繼承更多地是中世紀對喜劇的定義,即不幸的開端有乙個幸福的結尾。你認為的用生命換取了永恆的愛這點恰恰很符合悲劇的核心,被打動,獲得昇華,從而更加領悟了愛情的力量。

普世觀點是認為現世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所以兩個年輕人不能廝守雙雙殉情自然是悲劇,放在宗教衰亡的今天更是如此。當然有人說因為最後兩個家族的和解算是悲喜劇,不過這和你的問題無關哈。為愛而死這個母題,向來被認為是浪漫化、英雄主義的,不過放在實用主義橫行的今天,越來越多人無法理解罷了。

2樓:玄覽堂kraken鄭

至少嚴格來說,羅密歐與朱麗葉不能算悲劇,至少在那個時代的對於其定義。整個故事融入有大量歡快的情節,不像傳統悲劇自始至終散發著無盡的憂鬱氣質,比如李爾王或奧賽羅這樣的,從開始就定調知道必然已經悲催了。

另外其結局也並不能算非常悽慘。雖然主角死了,但是是為愛而死,用於面對命運,自己選擇的結果,這是被那個啟蒙運動尚未到來,有追求人文主義英雄英雄主義的死法雖然悲愴,但是也可被傳唱,並且導致兩個家庭的幸福美滿,雖然在麥克白這種悲劇也有類似的結尾,但是遠沒有羅密歐朱麗葉來的明顯

3樓:張皓

悲劇。你說是喜劇,因為你沒站在人的角度來看——強行剝離同理心,站在美德的角度來說這是美德,是好,這可以,但你說美德是喜劇,這就錯了——我們是人,悲喜是主觀感情,是站在活生生人的角度來判斷的,我們有人性。

最後說說我個人的觀點:

他們殉情家人怎麼辦?這是美德?

親情友情愛情,愛情只是情的一種,為這一種強行泯滅其他情感,這是美好?

自己心愛的人卻追求不到,保護不了,這是無能的悲劇吧,這難道是喜劇?

從道德層面,從個人層面,我都沒感覺這是喜劇,全面的悲劇,我兒子要是羅密歐這麼無能,別叫我爸爸。

4樓:以默

之所以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是浪漫愛情故事,那是因為他們在一起後就以死殉情了,要是他們的故事持續下去,步入婚姻,指不定會有什麼矛盾呢。

5樓:「已登出」

肯定是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愛情長啥樣,更別說至死不渝了。看悲劇喜劇是受眾自己的理想標準定義的。比方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能強化感情。

真正的悲劇是流水,莫名其妙,沒感覺。真實的人生就是悲劇,所以人都容易人為嚮往憧憬刻骨銘心。

6樓:史提分麥基

是喜劇。

看過現場版話劇,全程歡聲笑語不斷。

雖然男女主角最後都死了,但不正好應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嗎?

7樓:Phil

你如果能把「喜劇」的定義改成你說的那種,那麼這部戲也許可以被稱為「喜劇」。

可惜現在的「喜劇」的定義是這樣的: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型別,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劇,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 歐洲最早的喜劇是古希臘喜劇,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紀以莎士比亞、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傳統根源於古希臘喜劇。

所以這部戲在這個語境下,不能被稱為「喜劇」。

或者說,「喜劇」的「喜」,不是「喜歡」的意思。

就像雖然如今智慧型汽車不用人駕駛就能自己行動起來,但是也不能就此管它們叫「自行車」了一樣。

如何評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

唐吉訶德王 不太懂哎羅密歐不是朝思暮想,一直追著另乙個人,對朱麗葉就一見鐘情了。舊日的溫情已盡付東流,新生的愛戀正如日初上 為了朱麗葉的絕世溫柔,忘卻了曾為誰魂思夢想。羅密歐愛著她媚人容貌,把一片痴心呈獻給仇讎 朱麗葉戀著他風流才調,甘願被香餌釣上了金鉤。只恨解不開的世仇宿怨,這段山海深情向誰申訴?...

為什麼大家可以容忍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的假死,卻會不滿山河令中溫客行假死

阿多旭旭 我的天我們想到一起去了,在別的問題下的回答粘過來 老溫瞞著阿絮去作死,阿絮以為老溫真的死了,然後拔釘子作死,結果老溫假死回來了 如果接下來的劇情變成 阿絮拔了釘子順理成章死了,老溫回來追悔莫及,跟著一起死了 這不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嘛 古往今來的,大家對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也只是唏噓感慨,也...

為什麼我讀了莎士比亞之後(羅密歐與朱麗葉 四大悲劇和十四行詩集)沒覺得他很偉大呢?

過客 1.莎士比亞的作品受制於時代背景和眼界,在幾百年後的今天,莎翁開創和發揚光大的那些橋段和手法基本上都得到了更廣泛的發展,當年的那些具有力量和深度的台詞現在幾乎已經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自然不會感到太驚豔。2.莎士比亞的擁躉在過去的兩百年確確實實把他吹過頭了,尤其一些歐洲人對他詩作的吹捧,把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