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什麼《澳門人家》這麼火?

時間 2021-05-10 02:32:27

1樓:Liam Ren

除了外景道具有幾分「澳門」特點,其主旨劇情換成任何乙個大陸的城市都能講得通。

尤其是這一堆京音和一眾演員,很出戲,經常就忘了故事背景在澳門......配個廣東話不好嘛?

P.S. 澳門的房子沒這麼大,路沒這麼寬,很多標語會配葡文,中文標語也不像劇中用的宋體......想要感受真實的澳門,還是親自來一趟吧,welcome!

2樓:石仔

近日珠江東岸某城局勢持續動盪,同級別的珠西某城自然成為了宣傳的重心。

更何況馬交給大家的印象一直處於較高水準。

與其看《澳門人家》,倒不如回帶下TVB的《十月初五的月光》同《巨輪》,至少《十》《巨》二劇裡的澳門街要比前者「澳門」得多(滑稽)(差啲唔記得文初同祝君好@余文傑

至於「澳門人為何一口北京話」反而不是重點,畢竟上至大帝秦始皇下至多情八貝勒,又有哪乙個未講過廣東話呢(滑稽×2)

--《澳》劇觀後感

3樓:Xindad Ng

人在澳門,剛看了兩集,房子太大,馬路太寬,出了事除了那一家子人沒看到乙個街坊鄰居,完全沒有澳門味道。

這麼說吧,去看一次北京遇上西雅圖第二部,再回來看澳門人家,就知道這部片的人物塑造與道具布景太飄了,離真實的澳門非常非常遠。

4樓:沉默的獅子王

主旋律正劇哪家強,央視還是正午Sunny

開玩笑,其實我覺得風格不一樣吧,澳門人家為什麼觀眾愛看,因為它跟大江大河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以小見大。你要說在國家巨集大場面上來講國家歷史,受眾就比較少,而且很難引發共鳴,而從小人物和小家庭著手,人物命運串聯家國時代,那就震撼了。

70周年的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7個短篇無一例外都是從小人物著手,做旗桿的,不知名造原子彈的,甚至上海弄堂裡乙個孩子,從這些角度來展現70周年,觀眾更容易感受到真正的家國情懷。所以當時說王菲用一種輕快的唱法來唱我和我的祖國,有點爭議,但是支持者還是多一點,我也很支援,這首歌本來就是三拍的旋律,作曲上就輕快,其次,我和我的祖國,它更多的是表達作為人民在生活中與國家的情感,而不是在國家危難時拋頭顱灑熱血,輕快的愛就比悲壯的愛單薄嗎,當然不是

好像跑題了,現在來說澳門人家,為什麼觀眾喜歡,是因為它就是典型的以人物的一生,或者說乙個家族的命運,來展現國家時代變遷,毫無疑問這樣更加能引發共鳴。澳門人家,主旋律正劇裡展現出濃濃的人情味,比大江大河還要多乙份溫馨(沒有貶低意味,大江大河更多的是奮鬥),當然觀眾愛看。

5樓:花格仔

澳門人家應該是一部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的電視劇集,看出品方就可以看得出陣容的強大。而且最關鍵的事,現在這種題材的電視劇集不多,尤其在這個階段,中國需要這種題材的文藝作品。

不說其他的,李立群,姜山,還有嶽暘這些路人緣巨好的老戲骨第一集一出來,就有很多人願意點進去看看了,期待一下!

如何評價電視劇集《澳門人家》?

山外青山樓外樓 看前面幾集覺得主角梁鼎文是典型父權社會教育成功的男性代表,剛愎自用,控制慾強,家裡的土皇帝,人蠢還很要面子,特別暴力,後面幾集發現可能不只是教育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弱智,腦容量不夠,一生腦子裡三件事,粱家大屋,杏仁餅,老婆跑了,再也沒有其他。 shmily 我真沒覺得多好看,前幾集囉嗦...

為什麼澳門人這麼歧視內地人?

兩團胖子 我有一次和我的澳門同學聊天,他無疑中說起 我們澳門人 我馬上糾正,應該說 中國澳門人 他反駁我說,難道你們上海人要強調自己是 中國上海人 嗎?其實澳門人相對還是非常友好的,畢竟是旅遊城市都有開放包容的心。你去問問路,阿媽阿叔都很熱情的。題主遇到的可能不是歧視,而是說異鄉人的孤獨感覺。一層是...

香港人澳門人打字一般使用什麼輸入法?

田沐沐 我在澳門某圖書館做編目工作。第一次用辦公室電腦給中文書編目的時候,我發現我沒辦法用漢語拼音輸入繁體字。只能拼音輸入簡體字,或者倉頡輸入繁體字。我就去問我leader,乙個澳門姑娘。我leader說,他們澳門人是沒有學過漢語拼音的,就這麼直接講話咯。而且,他們學粵語也不學粵拼。所以他們打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