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譚嗣同的死,到底值不值?

時間 2021-05-09 08:47:05

1樓:

從結果上來看,意義不大,歷史上並沒有聽到很多人因為譚的死而走上革命道路。譚是理想主義者,他的死更多是出於個人理想主義情結。譚作為乙個江湖中人,很容易熱血上湧去做讓自己情緒激動的事。

如果活著既不是一種苟且,又有大用於當世,可見死了是多麼的可悲。

2樓:Existentialist

一句值不值就暴露問題了,理想主義者做事不在乎結果,更在乎這件事對他們來講是否正確,現實主義者沒有理想主義者的追求,更沒有理想主義者的思維方式(唯目標論而非唯結果論),這種做法對於現在的你是不值的,對於譚嗣同談不上值不值,因為他根本不從價值來進行判斷。

3樓:報之以歌

其實歷史上譚嗣同偏向於革命派,他也是江湖人,並不是書呆子。他用他的死激發了後人,尤其是湖南人。用他的死告訴世人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讀者可以看一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4樓:

值!沒有什麼比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中,康有為是個政客,他的目的是完成政治理想,所以他跑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梁啟超是學者,他的目的是傳播他的思想,本來想成仁,後來被勸走了,因為還有未竟的事業。而譚嗣同是赤子,拳拳之心只為國,他的一切都在這片土地上,所以捨身取義,真正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答到這裡,我覺得不應該用是否值得去衡量譚嗣同,套用太祖的話,他是乙個純粹的人,或許對他而言,沒有權衡,有的只是追隨他的那顆赤子之心。

5樓:知子羅

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們先看看譚嗣同自己怎麼說的。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古人苟且偷生的活下來卻不能歡喜大眾記憶,但是譚嗣同卻用強烈的悲劇色彩衝擊著每乙個中中國人的情感,正如岳飛一般,是一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