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要把他教育成三觀正確善良熱愛生活的孩子,但是社會發展的是人性冷漠,該怎麼辦?

時間 2021-10-27 23:21:11

1樓:infine

教育是乙個概念,社會是乙個概念,孩子是乙個概念,三個概念鏈結在一起,可以是善良,也可以是冷漠,教育孩子善良,社會鍛鍊孩子,不必過於擔心人性冷漠的一面。善良的終歸善良,冷漠的終歸冷漠。善良也許會吃虧,吃虧未必不是福。

生而為人,成長是複雜的,教育的還給教育,生活的留給生活。相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祝好。

2樓:止濛濛

所有的現象都有必然性,為什麼會冷漠,怎麼才能不冷漠,到孩子長大了到了社會上,他能做乙個不冷漠的人嗎?

不冷漠的人能活成什麼樣

3樓:HolaLuna

心中有愛,眼中就有溫暖……任何乙個社會都存在善和惡,教會孩子要有防備心,這沒有什麼問題,但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溫和的。

言傳身教很重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首先讓自己成為乙個有溫度的人,你會感受到更多的善意和溫暖。

4樓:菜扶疏

理解你的意思,最好修改下題目。

關於善惡道德,其實是個範圍,下限是法律,上限是人民共識。

到底怎麼定義自我與他人的道德。我覺得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上面說了,它是個有層次的範圍。

那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邊界感。

你可能定義不了自己會做多大的好事,但能定義自己不能做什麼事,這就是邊界感,在這裡也可作底線解釋。

但我用邊界感這個詞,為的是可以用以揣度他人的道德範圍。

為何用揣度,因為你不僅判斷不了對方能做多大的好事,同樣的,你也判斷不了他能做多大的壞事。

任何人對任何人都是有限的信任,只是這個「有限」可以接近無限。而對於普遍性的陌生人,當然只能是極其有限的信任。但這種極其有限,不等於冷漠。

所以,教會孩子邊界感,這是道德方面重要的一課,你無法精確塑造孩子的道德,但可以幫他明確底線,同樣的,對於需要相處的人,社會是隨機遇到的陌生人,同樣需要明確他能做的底線。

具體怎麼做?

舉個例子,這個例子也是可以跟孩子舉的——

一頭看起來挺壯的狼掉到河裡了,岸邊有根長棍,只要拿起棍伸向狼讓它叼著,它就很有可能獲救。你(或你的孩子為當事人)救或不救?

救的話,狼上岸了,救的人將可能面臨危險。

不救的話,狼就會被淹死,自己可能會受良心譴責。

這就是說,做什麼事都會有收穫有代價,只是程度不同性質不同。但邊界感清晰,就會有預案,多數事情便可兩全其美。

要知道,人性的善或惡,都是可激發的,同樣,也都是可抑制的。

讓孩子變成善體,自我發善,且可抑制(或感化之類的)他人的惡,那不是你想要的嗎?

5樓:慕白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他會自己去適應社會環境。三觀正,熱愛生活,善良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反而能夠勇敢面對,並有所成長。作為家長,應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家長在關鍵時刻做好引導。

6樓:無中生有

身為父母,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非常好!我們左右不了社會的發展和他人的善惡,但是我們善良,熱愛生活足矣!如果每個父母都教育孩子三觀正確,這個社會一定溫暖的。

7樓:妙哉

以身作則,就是做好的教育。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讓三觀正確,就要自己有響應的三觀,你熱愛生活,孩子才不會冷漠,你對人和善,孩子也會變得善良。

8樓:煙斗老夏

孩子的思想來自於外部的資訊,包括家長的言行舉止,包括在生命歷程中所接觸到的人和事。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形成所謂的三觀正確,想要孩子善良、熱愛生活,非常非常簡單,那就是給孩子提供乙個三觀正確、善良、熱愛生活的環境即可。

關鍵的問題是:

1.你有能力提供這樣的環境嗎?

2.你有能力解決一旦接觸了另乙個環境所帶給孩子的痛苦嗎?

注:社會沒有烏托邦,教育領域也沒有。

9樓:小紅

正確的三觀除了要善良,熱愛生活之外還應該有遠離惡意的人和事,兼聽兼明,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要對自己的教育有信心。優秀的人教育的娃不會太差!

10樓:秋風渭水別流年

你在幹嘛?

你指望娃跟草一樣,丟那裡天生天養?

還是跟莊稼一樣,你定時給點水肥。

還是跟花一樣,水肥藥除蟲各種照料?

收穫和你付出不成比例,但總是會上公升的。比方乙份努力乙份收穫,百份努力大概二十份收穫。

想努力不?去上個父母大學先。不然你都不知道你是在照料還是在掘根。

11樓:lee

我喜歡冷漠,我不喜歡家長里短八卦別人,我不喜歡別人過問我的隱私,我喜歡禮貌地保持社交距離,但這不代表我三觀不正確人不善良不熱愛生活。你這麼認為,你的三觀本身就有問題,本身就是不善良,不能容忍別人和你不一樣。

12樓:六六大順

社會發展的是人性冷漠嗎?沒有吧?

過去我很容易憤怒,中二少女還經常寫詩,形容自己是個憤怒的螞蟻,那時的我有多痛苦撕裂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討厭那種隨時失控的感覺。

為了擺脫這種自毀的傾向,我努力地尋找原因,直到我了解了心理學,在網易公開課上看完了哈佛的幸福課,歷經十多年之後的今天,我才逐漸平靜下來,憤怒就那麼無聲無息地漸漸離我而去。

獲得心靈的寧靜之後,我時常默默感慨,原來這才是幸福的真正樣子。

這個社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記得以前語文課本上有一句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過去我一直把它看作一句批判性的詩,批判人性逐利貪婪,心裡也一直鄙視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後來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明白時代和命運的強大以及每個人裹挾其中的無奈。

名與利,不過是作為乙個人生存的需要,我們首先需要活下去,然後需要對身邊的人承擔責任,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物質作為基礎的。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我才明白那首詩其實並非批判詩,而是對乙個真理的揭示。

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其實取決於你打算從什麼角度來看待你所看到的那些人和事。要把孩子教育成三觀正確善良熱愛生活的孩子嗎?

取決於你希望他有乙個什麼樣的人生。如果你希望他能幸福,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希望他生活在痛苦與憤怒之中,那您請隨意。

最後,好希望這一生,在一開始就能做乙個幸福的人,窺見真理,看淡沉浮。

13樓:跑步滑倒了

人性冷漠這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主觀認知吧。

社會是怎麼樣的,乙個人作為乙個單獨的個體是很難有客觀全面的認知的,總是會受個人經歷的誘導,但很多個人經歷並不是普遍經歷。

對個人而言,社會是怎樣的其實就是你怎麼看吧,所以如果孩子是熱情積極善良美好的心態,那他們眼中的社會也是熱情美好的。雖然必然會有冷漠殘酷的插曲,正確的心態才能更好幫助他們走下去吧。

14樓:佛手娃娃Mom

你眼裡社會發展是人性冷漠的,你怎麼能把他教成熱愛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你們是怎樣的,還是就會潛移默化的被薰陶成怎樣,長成怎樣。

你想要他熱愛生活,你們就先熱愛生活,帶著他參與。

15樓:溫讀解心

家庭教育就是為了提高社會發展,所以,你的教育和現在的社會沒有關係。

在教育過程中,孩子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學習和了解教育意義的。不是你今天說,他明天就學會了,需要很多實踐和經歷,來實現教育目的。

只要父母的教育是正確的,社會會隨之而改變!

16樓:從師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將來還有自己的路要走,在小的時候,啟蒙教育很重要的,家長保護好孩子,孩子的認知很多都來自於家長,我覺得孩子剛開始還是需要樹立良好的三觀,等孩子長大了,他們自己要面對社會了,然後讓他自己來選擇一樣怎麼樣的方式面對社會吧。

17樓:睡懶覺的花布

社會發展是人性冷漠?

沒有覺得啊。生存壓力大,人性趨利避害,這些都是現實。但也沒覺得人性就冷漠了。再說,善良≠軟弱,誠實≠愚蠢。孩子可以善良、誠實,同時懂得保護自己。

18樓:天天

父母需要先解決這個認知矛盾,否則教育孩子過程中就會自相矛盾,更會讓孩子感到言行不一。

在教育孩子分辨是非的同時,家長也會從中受益,即所謂與孩子共同成長。

以下是我的看法,可供參考。

其實人都有兩面性,沒有哪個人一直做好事,也沒有哪個人一直做壞事。

然而我們要做的是做選擇:相信乙個人是內心善良偶爾做壞事的「好人」,還是相信是內心醜惡偶爾做好事的「壞人」

我選擇前者。

19樓:夜空中的獵戶座

這很矛盾。父母無法有這樣的教育。你試想一下,父母的教育還是比較屬於口頭上的,但以後孩子碰到的可是實實在在的。父母要如何去說服呢?

我覺得,與其父母來告訴孩子,還不如讓孩子自己感受到。

因為這樣可以和家庭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作為父母不能過度的去美化,或者說過度的鼓勵,因為你我包括孩子都是知道。

關於早戀問題,父母該怎麼教育孩子?

motata 說點我自己的經歷。我是早戀過的,就是中學生那種稀里糊塗的感情。我小心隱藏,我爸可能發現了,他把我當時看的青年文摘上的情感內容都小心地撕下來了,似乎在提醒我他發現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從小怕他,所以不敢把成績落下,結果為了早戀不被發現,我就更加努力的學習,然後考上了乙個比較好的大學。...

關於教育的概念問題。?

謝英新 他的回答只是做了乙個報時功能。他給你提供了乙個資訊,這個不算是教育。教育 指近現代教育 這個詞,是乙個外來語。由英文追溯到拉丁文,叫做由內心向外的引出。在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 中,教育有三個意思,1.培養的過程 2.用道理說服人。如果加上定語,幼兒園教育 小學教育 中學教育 高等教育,這...

如何回答這個教育問題!?

姽嫿 首先,那個孩子說的是 我又不是不會乘法計算。當然,以下想法均在這句話完全成立的情況下。孩子家長太較真了。計算器完全歐尅。至少我不會在有計算器的境況下,或者是允許使用計算器的境況下,以及不被要求寫出計算步驟的境況下 題目也說了,這是最後一步 選擇筆算的。計算器存在自有其存在價值。假設,還要必須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