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的孩子很調皮,教育他不聽怎麼辦?

時間 2021-05-06 07:16:08

1樓:林嵐

1.看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學習來的。家長如果真的關心孩子,就要放低姿態,忘記自己是他的家長,把自己當成他的朋友。

孩子的行為模式是模仿,好的家庭教育是「以身作則」。《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亂扔玩具;喜歡在家作惡作劇或作弄人,如把公尺撒在地上等人撿;把牛奶吐在房間裡」

這樣的描述,其實可以大概率推斷,這個孩子可能感覺不到愛。真正的愛,是悉心的體會對方的需要。惡作劇,第一種,這難道不是一種引起家長注意的行為嗎?

平時孩子好好說話的時候,得不到回應,一旦惡作劇,弄出了一些家長眼中的「壞事情」,就會引起家長的關心,這裡關心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形成了條件反射,兩三歲的孩子其實比家長認為的更聰明,他們其實知道做什麼會讓家長生氣,一生氣,家長就關心他。

第二種,這是一種「懲罰機制」,有可能的情況是,家長總是有意無意的責備孩子,(也有一種情況是,家長本身自帶的懲罰心理,稍後會粗略講到)孩子就形成了心理懲罰機制,簡單的講,他的內心就形成了「尋找自我懲罰」的習慣,因為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無法疏解「被長輩責備」的壓力(小孩子也是會有壓力的,只不過他們自己不知道怎麼描述出來),於是,孩子通過惡作劇來尋找懲罰,在心理學上,其實,孩子是想發洩自己內心的憤怒和委屈。

前面提到的,家長本身自帶的懲罰心理,是這個孩子沒出生之前就有的心理狀態,家長本身就有這個「自我貶低,自我懲罰」的心理因素,如果沒有發現,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模式,那麼,孩子出生之後,會習得這個家長本身自己攜帶的心理狀態,如果家長化解了這個模式,那麼,孩子也會很快化解。

孩子的可塑性極強,不要有思維定式,不要真的相信「朽木不可雕」這種話。

3.「見了鄰居(老爺爺老奶奶等)不打招呼不喊人」

關於這一點,介於你的孩子兩三歲,推斷你的年齡在24-36歲之間,那麼你是不是在學習你的父母,也就是60後的思想觀念呢?孩子見了鄰居熟人不打招呼的話,有錯嗎?頂多沒有禮貌吧,但是並沒有什麼錯誤,如果,因為孩子見了鄰居熟人不打招呼,而責備他的話,那麼,你就把「正確」放在了「幸福」之前,簡單的說,「你是希望你的生活時時刻刻都正確,還是希望你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呢?

」好好去思考這句話,我相信,不論對於你的孩子,還是對於你自己,都會有幫助的。

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不妨試一試,對鄰居或者熟人笑一笑,然後坦然的告訴他們「我的孩子有點害羞」,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把這件事情畫上句號。

4.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多次向他講解正確方式,效果不大,不如你自己先做出來,而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有乙個容易被人們忘記的事實,就是,如果你自己學過了高等數學,那麼你怎麼向乙個小學生解釋高等數學呢?

5.以上全部是就你的所描述的問題來回答的,肯定有不妥的地方,如果存在請勿對號入座。

但是,還是需要提醒一點,孩子的行為是習得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是以身作則。

2樓:耐諾天天

兩三歲孩子現在還不懂得什麼對錯,只是能分辨簡單的對錯,所以家長不要著急,還需要慢慢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孩子在家長的一言一行當中就回分辨出對錯的。

3樓:蓋婭

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第一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中,很多行為看似叛逆,其實是他們在享受這種自主性和長大感,只是這一成長期孩子普遍的現象,有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消失,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不會過度關注和焦慮,給孩子充分的空間體驗成長感,說教是不起作用的,引導示範正確的行為就好!

4樓:如是我聞

兩三歲的孩子啊,他在探索世界啊,他在建立自我意識啊,這個階段的熊孩子和十來歲的熊孩子完全不是乙個概念!順其自然,適度干預就好了。

5樓:john

給陳義的回答做點補充:

孩子的成長需要很多的愛和陪伴,這是他本能需要的反映。

大人們的關注是一方面,同齡夥伴間也需要溝通與友愛,不是有句話說的好麼,看3歲孩子以後的生存能力就看他目前與同齡人的交際能力。

多帶他去兒童公園、主題遊樂場之類的地方。

早教和學前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環。

不要PUSH孩子,用心去修正一些問題,往往我們自身的問題更多,你覺得呢?

6樓:

孩子淘氣一些是正常的。

難道您喜歡那種小大人似的,沉默寡言的蔫孩子??

孩子不聽話,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怎樣引導和疏導。不能簡單粗暴。

7樓:王小平

孩子是上帝派來修煉父母的。

從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是在被教育和從孩子身上學習。

推薦很好的兩本書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海姆·G·吉諾特;

《老師怎樣對學生說話》(美國家庭教師協會推薦讀物)海姆·G·吉諾特;

另外下面兩本我覺得也很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

《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瑪利亞·蒙台梭利

amazon.cn/gp/product/B00119B1SE修改

8樓:戴簫紜

我推薦大家讀一本書,《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乙個台灣的全職媽媽汪培珽寫的,一本超有愛的親子教育實踐書,台灣十年來銷售量第一的親子教育作家,「汪氏教養入門」,個人感覺很受用,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答的。

9樓:一夫禾

1、你可能需要檢視一下孩子周圍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有人(尤其是和孩子呆得時間最長的人),有同樣類似的行為。講的效果是最差的,有時還適得其反,最好的方法做正確的事去影響他。

2、在他需要關注的時候,去關注他;在他需要而不能給他關注的時候,如實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給他關注。

10樓:品雪

讓他停止調皮可能也就攝製了探索事物的好奇心,調皮可能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與周圍人相處的方式。批評錯誤的很可能也在加強這種行為模式,在他走向錯誤的方式之前先鼓勵正確的行為會更有效,但這需要周圍的人花很大的心思,不大容易操作。

另外,我向來都覺得小朋友調皮一點才好,太老實了看著不舒服。

11樓:海涵

我家寶寶還沒到那個階段,不過我在《好媽媽勝過好教師》書裡看到關於叛逆期如何處理及教育的例子,她裡面講的就是順著寶Bora,比如說亂扔玩具,那你就和寶寶一起亂扔,並把它當成一種任務完成,讓寶寶討厭這件事,就不會亂扔了,當然這需要乙個時間段來,您可以看看這本書,有些時候可能是我們的一些習慣導致寶寶這樣的,也有可能是寶寶想引起我們注意,這時我們可以過去問問他想要什麼。

對於以前養成的習慣是需要時間來改變的,還有5歲前的寶寶脾氣會很大,特別是2\3歲的寶寶,他們在發脾氣的時候可能會把所有東西都扔了,而且有時可能還會傷到自己,還會被自己發脾氣嚇到,所以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能對他們大喊大叫,盡量以抱抱他或是其他的方式安撫他們,等他們靜下來,再講道理,這樣應該會更有效果。

不管怎麼樣每個寶寶是不一樣的,母親要用各種方式去試驗,才能找到最合適自己寶寶的教育方式。

12樓:劉虓震

很多小孩的「頑皮」只是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防止他這麼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想引人注意的具體行為無視,不作反應,或者比較平淡地反應而不是生氣,發火,大驚小怪。久而久之他就發現這種方式無效,不會這麼做了。

但是平時要多增加對他的關注,滿足他的情感需要。

另外,對於惡作劇造成的後果,最好是讓他自己收拾。比如把公尺撒了讓人撿。為什麼不可以讓他自己撿?

讓他學會做了錯事就要負責任,可能是比說教更好的方式。因為講道理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還過於抽象。若是決定這麼做,就要堅持到底。

不要因為他耍賴就放棄。否則會有反效果。也許這些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需要家長的極度耐心和堅持原則。

至於不喊人這點,不要太苛求。我小時候也是不愛喊人,大人都覺得我是太傲氣。其實小孩子哪有什麼傲氣,害羞罷了。越是責備他不肯喊人,他越是覺得你不理解他,很傷感情的。

最後還想到一點需要補充的:兩三歲的小孩還存在吃小東西嗆到氣管引起生命危險的可能。像公尺粒這種東西本不該讓小孩有能夠接觸到的機會(在大人未監督的情況下)。

這個可能是中國父母很少關注的。提醒一下。

13樓:丘如

14樓:陳義

小孩子通過關注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果那些值得關注的行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讚揚,就只能用破壞性的行為來贏得關注。如購破壞性的行為真的能為他贏來關注,他必將樂此不疲。

另外,見了鄰居為啥非得打招呼呢?

兩三歲的孩子打人怎麼辦?

胡彌兒 兩三歲的孩子,身體機能初步發展,孩子需要通過事物感受和發展自己的身體力量,只不過是選錯了打人這個方式。這種行為和道德無關,只是缺乏其他能力 理應具備或擁有的 的產物。孩子在學會順利行走之前本來就缺乏社交的。如果在之後還是缺乏社交,就會感到壓抑,打人只是身體力量無法發揮感到壓抑的後果,更重要的...

兩三歲的孩子還要大人餵飯,孩子自己是會吃的,但是懶的動手,需要大人喂才肯吃,是真的不好嗎?

花花朵朵是一家 從兩三歲開始,他就已經落後於同齡人了。吃飯喝水穿衣對他們來說就是本年齡段的學習任務,考驗的是他們眼手協調能力,小肌肉運動能力。這對他以後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就只能逼他自己吃飯,就不喂,哭就哭,餓了自然會自己吃。溺愛害人。 幸福樹家庭成長 對,是真的不好。雖然餵飯可以讓孩子吃下這頓餐,...

同學朋友的孩子兩三歲就開始學畫畫英語鋼琴,我卻一心想讓孩子過乙個快樂不累的童年,我該為此焦慮嗎?

大魔王 畫畫和英語可以呀,鋼琴感覺太早了,畫畫和鋼琴也可以快樂的學,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你問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焦慮了,想開點,孩子的生活還很長,焦慮也是剛開始,加油 Kumala Zhang 如果你的焦慮也不會為你的行動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的話,那麼這種焦慮就是徒勞的,浪費時間浪費感情浪費精力。我和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