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其他客觀原因,就一歲的孩子來說,是喜歡跟大家庭所有人一起生活,還是喜歡小家庭跟爸媽一起生活?

時間 2021-05-06 04:13:44

1樓:譚麗娟

1歲的孩子,3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媽媽的陪伴,悉心的呵護,及時回應。

但是,媽媽要能耐心和充滿愛的陪伴孩子,又離不開爸爸的愛和支援。

其他關係次之。

大家庭,對3歲以前孩子來講,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說不重要,可以你們小家帶著孩子就行。

原因如下:

1.孩子1歲半之前,需要建立客氣穩定性,需要媽媽及時耐心愛的陪伴,需要讓孩子建立起牢固的:媽媽一直恆定的在,不會離開我,不會拋棄我。

3歲之前和媽媽建立情感客體穩定性,需要從媽媽對孩子的陪伴中,讓孩子持續不斷的感受到:我很重要,我是被愛的。

2.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先有我,才有我們

孩子要在安定的環境裡完成充分的「我」的建設,比如,不要強行讓孩子分享,社交。

這都會破壞「我」的建設,讓孩子感受到被侵犯。

結果是什麼,很多孩子長大了執著於自私,不願意社交等等。

3.大家庭對孩子養育的弊端

好處就不說了,肯定有很多好處,比如角色的多元化給孩子多元的示範等等。

著重講弊端:大家庭,多大的家庭?對吧?四世同堂?再加上伯父姨的家人?

大家庭就是乙個小社會,就會有諸多規則,家族的,倫理的,甚至社會的,長幼尊卑等等。

當然不包括家族對教育很了解,很優秀的大家庭。

案例:26歲的男孩,賭博傾家盪場的結局。

家庭情況:獨子,媽媽強勢,爸爸懦弱,在家絲毫沒有發言權。大家庭生活,一棟6層的樓裡,都是他們一大家子,住了外婆,幾個阿姨,以及阿姨的家庭,孩子們。

這個外婆生了6個女兒,外婆強勢,個個女兒都強勢,外婆80了,還是外婆在主持家,吃飯二三十口人一起吃。

他們家又很傳統,長幼尊卑秩序很濃重。

男孩從小被教導聽話懂事乖,他也做到了。

除了80歲外婆,他們家還有一靈魂人物,大姨家女兒,名牌大學,一線城市,好工作,年收入不低。

全家人這兩人不可侵犯,其他,全部要屈膝於此。

整個大家庭的人,沒有乙個是放鬆的,都很壓抑,克制,

這個26歲的男孩也是,極端壓抑,聽話懂事的他,賭博就是最好的存在感和報復。

2樓:渡雲築喬

說實話,小家庭。然後有時間經常去看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這種最理想。

最糟糕的就是一大家人湊在一起住,雞毛蒜皮,雞飛狗跳,太多人影響孩子的作息,太多人影響孩子的習慣,這是最糟糕的。因為管孩子的應該只有乙個人,家裡說話算數的也應該只有乙個人,參與的人多了,孩子會很困惑,養成許多不該有的壞習慣。

追求一件事時,所追求的目標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實現時,應該繼續下去嗎?

邊境 額不評價價值觀,回到要不要做,就是乙個資源分配的決策。假設你成功也就是拿到你想要的東西可能性為1 需要付出10分資源,那麼對比一下你是否有其他方式成功,以及其概率和資源。再做決策就好了。如果發現沒有,那只有這條路徑了咯 小蔣 名譽和金錢?這是乙個勢力成功的人才會擁有的想法,認為只有成功才會有一...

拋開諸多「第一」的身份,就文字來說《史記》比其他紀傳體史籍好在哪?

字母113 文筆好,而且保留了當時他們父子聽說的,文獻看到的東西,描繪得有聲有色,唯一感到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說出他所聽過看過的材料以及為什麼會選擇某些材料進行書寫。 吃西瓜噴瓜子 內容詳實可靠,司馬家從周開始就是史官世家,所以很多歷史只有他們家才會記錄。事實也是如此,考古發現的殷商文物是能和 史記 ...

孩子才一歲,自己內心就開始有強烈的望子成龍的心態,該如何調整,積極正確的去面對?

許昌城城主 首先說明一下,這望子成龍的心態本身沒錯。難點就在於怎麼把握這個度。過了就會產生傷害。不足就可能讓孩子長大後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提問者說的這個狀態,我想這是每個當父母都可能出現的,只不過有些人克制住了,有些人表現明顯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在這個社會上的投影,父母自己心裡所想和小時候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