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父母陪伴對孩子成長會造成什麼傷害?

時間 2021-05-29 23:24:28

1樓:HUANG

會有兩種結果,理解與不理解。性格上的會有一定的影響。孤僻,長大缺少安全感,患得患失或極端,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父母無法陪伴孩子應選對正能量、三觀正的人陪伴孩子成長

2樓:HerMajesty1x

小時候我就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小學時全班只有我是留守兒童。放學時候別人都是父母接只有我是自己騎自行車回家,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家也不敢說。每次爸媽走我都要哭上好幾天,最怕日落黃昏,覺得自己被全世界拋棄。

以至於我成年之後還是很害怕黃昏,真的太難過了。從小就特別沒有安全感,非常害怕失去朋友,對待別人總是小心翼翼。

現在我已經結婚並且有兩個孩子,老公跟我從小經歷有所相似,所以我們更懂對方。家用都是老公賺,為了能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3樓:月亮不睡我不睡

「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起你。」這句話曾經戳中了很多無法陪伴孩子的父母的內心,很多已經成為父母的人,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外出打工,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就是無法陪伴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內心也是孤獨寂寞的。

首先,變得膽小怯懦。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內心是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的,但是父母無法陪在身邊,有可能就會造成孩子性格方面變得膽小怯懦。比如說孩子受到了他人的欺負,但是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沒有依靠,就有可能變得自卑不敢反抗。這樣就有可能養成孩子膽小怯懦的性格,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其次,變得叛逆調皮。

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沒有父母的陪伴,很可能就會變得叛逆調皮。近幾年來,發生了幾起孩子弒母的事件,並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兒時沒有父母的陪伴,變得叛逆。等父母想要管教孩子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並且鑄成了大錯,這樣的遺憾無法彌補。

再次,心理出現問題。

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長時間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會變得內心發生變化,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覺得家庭生活是冷漠無情的。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內心就會發生一些變化,他們會變得孤僻,自閉,不願意與人交流等等。等父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想要挽回的時候,可能已經無力回天了。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所以父母要盡量的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哪怕是留父母一方在家裡陪伴孩子也可以彌補一些,不要等孩子的性格和內心發生了質的改變再去彌補,那就真的晚了

以上為最標準的答案,當然我心裡最認為的就是這樣:孩子心裡會變得特別的自卑,不自信,然後內心會特別的缺少安全感,有的時候遇到一些小事情都會變得很敏感,所以一定要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

4樓:

你其實心裡都知道,會有什麼傷害。

這些傷害不表現在身上,是在心上。

更是性格和人格上的。

不多說別的,基本上留守兒童,會有自己不被人愛,不值得被愛的感觸。這些感覺,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安全感對人來說尤為重要,會讓人自信,活躍,大膽,明媚,敢作敢當,不會優柔寡斷,杞人憂天,自我懷疑,不懂自愛,畏首畏尾。

說到底就是自卑。

我就是深刻明白,切身體會的留守兒童。

我的孩子比我幸運,他很優秀勇敢,樂於助人,愛笑,勇於接受新事物。

5樓:燕兒在林梢

世界上最大的學問就是如何與人相處,通曉人性的特點和需求,所謂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引導比較重要,讓孩子學點大道理自己去琢磨,不一定要父母,有時候渣父母不通人性只會幫倒忙。

對孩子成長而言,父母的陪伴是好還是壞?

桃林貓妖 高質量的陪伴一定是好的,帶孩子一起做手工,玩泥巴,甚至在小區裡抓螞蟻,只要關注力在孩子身上,結果一定是好的,但是如果是打著陪伴的幌子,把孩子扔去孩子堆遊樂場,自己卻在一邊玩手機,那還不如不陪的好 二傻的小迷弟 當然是好啊,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言傳身教,生活習慣脾氣性格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

孩子成長的哪個階段要父母陪伴?

止水 這個問題就好像中學生要找學習側重點似的。當老師說了側重點之後會自我欺騙式的進行押寶學習,以忽視心理對待其它的知識學習,這樣的過程往往導致了結果不如人意。題主問的是,孩子在什麼時候需要陪伴。所謂陪伴就是言傳身教,教育就是要讓他比自己更好,更向上。缺少陪伴的結果可能是像我這樣,因為被忽視的原因我與...

父母監視孩子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什麼影響?

智公升教育 吳軻 先定義 監視和監控不太一樣,監控一般都在公共場合,路口啊辦公室啊啥的,而且是公開的 監視一般都是針對隱私的刺探,是不公開的 父母監視孩子,如果孩子一輩子不發現,那就沒啥影響 參加 楚門的世界 監視被發現,那孩子的安全感基本就被毀了,因為自己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承擔來自父母的評判,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