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總是對自己親近的人苛刻,對較陌生的人更加寬容?

時間 2021-06-08 18:26:42

1樓:學習委猿

有一句俗語叫「胳膊肘往外拐」,說的是那些對外人客氣友好,對親密的人卻隨意發脾氣。當外人和自己人發生了衝突時,反而會維護外人,指責家裡人。有時我們也稱這種行為為「窩裡橫」。

總是把笑臉、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外人,而把自己最不堪、最糟糕的一面展現給親人,很容易傷害親近的人,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

認知心理學家歐文·戈夫曼通過系統的觀察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一書中提出了「印象管理」的概念,也稱「自我呈現」,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

通常,人們總是傾向於以一種與當前的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相吻合的形象來展示自己,以確保他人對自己做出愉快的評價。也就是說,當我們與其他人相處時,我們會刻意管理自己的形象以使其他人獲得愉悅感。

但是當我們跟家人或者伴侶在一起時,由於關係牢靠,有較強的安全感,故而人會處在乙個放鬆自然的狀態下。同時因為信任對方,相信無論我們表現如何,對方依然會接納我們,所以相處時會更加的隨意和任性。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指出,不被別人討厭,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是人之常情,也是非常自然的慾望和衝動。哲學家康德把這種慾望稱作「傾向性」,也就是人本能性、衝動性的慾望。

因為我們相信,無論我們是什麼樣子,親近的人都會喜歡我們,彼此的關係也不會破裂,故而認為沒有必要利用印象管理來加固關係。

但是跟不親近的人相處時,我們傾向於通過印象管理來使關係更加牢固,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同時,西方哲學家提出了乙個概念,叫「費力最小原則」,也稱 「思維經濟原則」,指的是在人類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希望用盡可能少的勞動,盡可能少的思維消耗,盡可能簡單的方法,盡可能短的時間,獲得盡可能多的成果。 這一原則不僅適用於經濟學,也適用於人際關係交往。

當我們跟親朋好友相處時,我們也會應用這一原則。相比於管理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脾氣和一言一行,惹怒他們之後,隨便哄一哄或者道個歉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很多。並且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不會道歉,只是等待對方自己平復情緒。

正是因為對外我們需要印象管理來獲取好感,塑造正面的形象,而對內則選擇最小費力原則,怎麼舒服怎麼來,導致我們跟外人相處時,總是笑臉相迎,而跟家人相處時,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

2樓:張三瘋

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這樣,還美其名曰我不在乎的人我為什麼要苛刻?我苛刻是因為我在乎你啊!我不在乎的人我我為什麼要較真。

我總覺得人走一世,要對你好的人好啊!

3樓:小x鑫

在乎會慢慢的變成束縛,而對陌生人則不會。可我還是覺得家人需要更多的愛,因為家人才是陪伴自己一輩子的人。多少人不懂這個道理,丟了親情。

4樓:決定戒菸的不遠

走在大街上,看到新開的餐廳,吃一次,覺得好吃,兩次三次,熟悉就沒覺得多好,也就不去了。

家裡的飯菜,吃一輩子,總有鹹淡,不說,一輩子,說出口,還是一輩子,我們都想一輩子,幸福多一些,失望和遺憾少一些。

5樓:雲來雲往的流年

大約是遠香近臭的劣根性,距離產生美,對親近的人大概就是知道自己本來的模樣連裝都不想裝了,也因為對彼此都沒有邊界問題所以跨界通常會有摩擦作用產生,人通常在各自的生活裡沒有多少交集的話基本都不想期待,對有交集的期待會讓我們失去控制情緒

6樓:幸福佑佑

人們都是對親密關係中的人要求更高,覺得我不說你也要懂,你不懂我不順我,我就發脾氣。而對陌生人,我們表現的是一種公眾形象,多少會有偽裝和要求降低,所以對陌生人態度好。

7樓:蘇小小

人都有點討好型人格,陌生人畢竟不認識你,你想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他人,所以你願意包容。

可是親近的人,你們都知根知底了,誰啥樣都一清二楚,有點有恃無恐的樣子吧。

8樓:愛ta

實際上,仔細想想,誰一出生是對所有人都親近了?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從陌生到熟知嗎?那反過來想按照題主來說,我們對彼此的態度就是從寬容到嚴苛咯?

我認為其實這就是在消費情感,與你親近的人你有資格,有資本苛刻。而陌生人,本來就不認識,更不要說感情基礎,在無法消費情感的情況下就會選擇溫柔以待(畢竟沒有人會因為不熟就對每個人態度很差吧)。

當然,在消費親近者的情感中,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被他人所消費著。記住,人際關係一定是相對的,你若會有苛親寬陌的行為,他人肯定也難免有,所以在互相消費著對方情感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是我們離不開彼此,因為我們有對方和自己都需要消費的情況,所以我們之間關係就可以這樣保持下去。

利益的角度看問題也不壞。

9樓:雨魚兒魚雨兒

這是乙個心理問題,我回答不準確。家人可以總是包容我們,而陌生人則不是,有一定危險性。還有就是,人會對陌生人產生一種好奇摸底的意思,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現在社會憑人脈,而家人是不會輕易失去的人,所以人本身就不太在乎家人,而人脈是需要現代人去竭力維持的。

10樓:大銅

有句俗話是:打是親,罵是愛。

在人際交往中,有個詞是:分寸感。

卻是親近的人,我們越沒有分寸,因為知道他的底線,或者說是知道他不會暴跳如雷,因為了解,所以能踩著邊線行走。

而陌生人因為不熟悉,界限比較大,當然也對他沒有要求,而對於他帶來的不快也不會那麼深刻,甚至在不見面幾天後,就淡忘了。

生活就像是個圈,越是親密越是包裹得緊,愛與束縛並存。

11樓:嘟比嘟

因為我們都知道陌生人不會在乎我們的感受,但親人會。這也是一種索取愛的表現吧,以前不是有句話很流行嘛,「不要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愛的人」。我看到這句話以後也是反省自責了很久,但是現在,我反而有了不同的看法。

是人都會有點脾氣的,如果在最親近的人面前都不能做回自己的話那不得憋死嗎?我們也在接受親人給我們的負能量啊,這是一種平衡,刻意的去打破它並非是正確的,乙個人對陌生人對親人都是彬彬有禮相敬如賓的話那這個人肯定有問題,他一定有其他發洩的出口,他排遣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方式很可能是比較過激的,這麼活著想想就覺得很累。所以啊,不要拿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個凡人就好了。

12樓:三十七度的黑

親近的人見得時間次數多.他身上有你討厭的地方或者不能接受的地方的話......所以顯得苛刻吧.

然而陌生人..或許一輩子見一面.沒啥太過的事.

沒必要去怎樣.也不值得.

不知道你能不能懂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親近的人更挑剔?

龍姑娘 應該是恃寵而驕吧 大概覺得那個人永遠不會離開自己,所以才會更挑剔就好像大部分人其實對同事,朋友很好,卻對父母的態度並不理想。主要是覺得父母是唯一不計較你的態度而對你無私奉獻所有的人 因為有恃無恐 陳奕迅的歌詞中也有這樣一句話 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張志 因為我們都是嚮往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因為在...

為什麼人們總是傷害跟自己最親近的人?

在別人面前,我表現得對別人說的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就算不喜歡,也不能讓別人感到一絲不舒服。在你面前,我終於可以卸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我就是這樣,我沒有刻意傷害你,我只是在你面前,變成了我最舒服的樣子。雖然道理我都懂,笑容和溫柔永遠要留給最親近你的人,但是太難辦到,只要我們清楚在彼此心裡的分量...

誰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批判下 對親近的人苛刻,對陌生人寬容 這種處世方式?

如意 對親近的人苛刻是不接納自己的結果,因為不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不完美在親近的人身上折射出來時,你就會產生對抗情緒,所以對親人比較苛刻,可以修煉心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自然就可以化解!而陌生人因在心靈上是有距離的,所以更多看到的是自己身上也有的優點,所以對陌生人包容,記住,你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