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人真的可以脫離慾望的掌控嗎

時間 2021-06-03 11:52:27

1樓:LUXKY

慾望是刻在人基因骨子裡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有些人能夠脫離,那些人以脫離慾望來達到進化的目的;而有些人不能脫離,因為他們認為慾望是作為人的權利,因此他們會享受慾望或者掌控慾望。

2樓:裝裝子

有慾望是好事,為什麼要脫離呢。

脫離了慾望,人就萎靡了,畏縮了,沒動力了,得過且過了。

慾望越大,行動力越強!

慾望大於實力,你是會痛苦。但是那就努力呀,不要擺脫慾望,就要讓慾望配得上自己的實力。

干巴得!

3樓:銀雪

有慾望是件好事,乙個人有慾望證明他有目標,求上進,不必急於擺脫自己的慾望慾望,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慾望,知道自己想要的,不要奢求不該要的,不要使其膨脹就好

4樓:

能吧。道家的思想差不多就是淡泊名利之類的,心如止水。

脫離的人到時有,應該較少。

不過這是個痛苦的過程,我所經歷的階段是在克制貪欲。

啊,對於那些能超脫的人,挺好。

5樓:此使用者不存在

不能。你想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才提出問題,那是你的慾望。

我們人哪個行為不是帶著慾望的?

只是一些事的慾望過於小而讓你忽視了,或許你也可以理解為做事情之前的動機。

6樓:花花不知道

為什麼要脫離慾望呢?我們活下來正是靠著乙個又乙個的慾望呀!餓了想要吃飯,渴了想要喝水,生病了想要家人,孤單了想要愛情,正是乙個又乙個的慾望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所以我們不能脫離慾望,但是我們可以與慾望和解。區分哪些慾望可以在必要時推我們一把,讓生活更美好,又有哪些慾望讓我們永不滿足,疲於奔命。

區分好這兩者,我們就不需要脫離慾望。因為我們可以掌控慾望,而不是被慾望所掌控。

7樓:起風了

個人覺得不能,慾望這種東西從你有意識的時候便開始了存在了。往小了說,你想平平凡凡的活著,過平靜的生活,這也是慾望的表現,往往大了說你想活著不想死,無非就是希望自己活得更久一點,不想告別現有的生活,這也是慾望。

慾望充斥著你的生活,關於這個詞語,其實它可好樂壞,只是看慾望的大小。

小的慾望例如過平靜的生活,好好體驗人生這一類,它不會造成危害,而大的慾望因為超出了自己現在的能力,於是便有了一些被慾望薰暈了腦袋的人,這些人因為被慾望充斥,或多或少造成了對他人不好的影響。

現在這個年代,慾望一詞,儼然已經成為了乙個貶義詞。對於中國人來說,說到慾望,便會聯想到那些被慾望薰暈頭腦而做出出格行為的事或者人。所以可能在大家的心中,慾望是個不好的東西,自然不會把那些正常的好的而且不會影響他人的慾望歸類到慾望這個詞身上。

所以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我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又或者「我沒有慾望」!

歸根到底,還是看自己如何去理解去看待「慾望」這個詞的意義。

8樓:JeepCar

首先回答:不能。慾望是社會發展的原始動力,沒有慾望,社會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意願。

但是,慾望的表現是隨著文明而改變,而發展。人性就是人的本能+文明,人性其實永遠在改變。只講本能,人就是禽獸。本能只有按文明要求表現才是真正的人性。

共產主義被攻擊,不少人的理由就是「按需分配」怎麼可能?我想要美女,來乙個?「勞動成為第一需要」怎麼可能?

我就想吃喝玩樂。這些看似有理的反問,其實忽略了乙個重要的問題,慾望的表現是隨著文明而改變而發展的。我們總說人是自私的總是貪的,但如果有人奪小孩的冰棍,搶老人的零錢,一定會被人說「禽獸不如」。

因為這雖然符合貪欲,但並不符合文明。這時,不貪是人性,貪就是禽獸。「按需分配」「勞動成為第一需要」不好理解,但其實區域性的這種共產主義生活中經常可見。

比如一群朋友一起野餐,大家搶著幹活,想吃就吃。分析原因,一是大家吃喝不愁(物質生產力相對發達),二是人們的慾望是追求快樂(精神文明)。當然全社會一起野餐(共產主義),達到「隨心所欲不踰矩」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至於勞動成為第一需要同樣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人們必需勞動,否則沒有物質生產人類不能生存。二是勞動也可以有人們都喜聞樂見的形式,也許散個步跳個廣場舞一天的勞動就完成了,那為什麼不呢?

9樓:隨便就好

不可能啊,做一件怎麼可能沒有原因呢,即使是做不想做的事情,也有更深的慾望在裡面。比如,不想工作,但要錢。比如不喜歡化妝品,但要撩異性。

如果乙個人脫離了慾望,其實只是他的慾望和大部分人不一樣吧。比如把自己的所有積蓄捐了,自己清苦的,他的慾望就是捐錢,對生活沒有慾望。

這理論看著好像很奇怪,,原因是慾望是個貶義詞啊。

10樓:雲中歌

基本不可能,慾望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的一切成就都源於人的慾望,比如有的人當官是為了錢,有的人當警察是為了懲奸除惡,有的人當科學家是為了讓人類文明更進一步雖然有大有小,但這些都是人的慾望,所以不能,當然了,如果乙個人死了,那就可以脫離了,

11樓:yus

我認為不能,因為活在這個物質世界,肯定離不開錢啊!

誰不喜歡錢啊,但不能做什麼事情,咱都圖錢是吧?畢竟死人什麼也帶不走。

錢沒有錯,就是我們要有個度。

12樓:莫失莫忘

印度哲學以及延伸出來的一些宗教就是宣揚這種思想。

「虔誠,生命衝動的最奇特面具!獻身於乙個完美的夢中世界,高尚品性的最頂級智慧型!逃避真理,為了能從遠處隔著雲層向它膜拜!

與現實和解,因為它是乙個謎!拒絕猜謎,因為我們不是神!充滿喜悅地倒在塵土中,在不幸中感到幸福安寧!

在人的最高表現中達於人的最高自棄!把生存的恐怖可怕手段神化和美化,成為超度生存的拯救手段!在蔑視生命中享受生命的歡樂!

在否定意志中慶祝意志的凱旋!

認識達於這樣的高度,便只存在了兩條路,即聖徒之路和悲劇藝術家之路。兩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洞察了生存的無價值,卻仍能活下去,並且在他們的世界觀中找不到裂痕。對活下去的厭惡被體驗為創造的手段,不管是聖化創造還是藝術化創造。

可怕或荒謬皆把人提公升,因為可怕和荒謬都只是表面的。」

——摘自《悲劇的誕生》尼采

聖徒是存在的,即在洞察了生存的無價值以後,以一種聖化的手段使自己還能存活下去。

13樓:夏目漱石的貓

很難。如果強行扭轉現有的慾望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就像要強行讓同性戀喜歡異性,讓他脫離對同性喜歡的慾望,這只能讓他落入深淵對性產生厭惡。(具體參考柴靜對張北川教授對採訪)

有慾望未必見得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人上進去努力獲取自己應得的事物。如果人真的完全脫離了慾望,那麼此人還能稱為真正的人嗎。

我不知道我也無法評價這樣的事物,只是覺得沒有慾望的樣子實在是難以想象了。

脫離慾望無欲無求這樣的狀態我還沒見過。但也不能說他不存在吧。出家的人都未必能做到吧。如今這個時代的人如果沒點慾望那就真的很奇怪了呢。

14樓:應歌不愛笑

短期是可以的

長期說不准

另外,慾望不單純,情,錢,快感,權……

更甚慾望可以被包裝

所想既所欲

活著想吃飯喝水,呼吸空氣。

死了想舒舒服服公升入天堂。

照我這種觀點,

不可能。

15樓:森中燭

只要定義的範圍足夠寬,人就不可能從慾望的手中脫離出來;

弗洛伊德曾說過:人有生本能,也有死本能。

你活著,是因為你有活下去的慾望,你死了,是因為你有死亡的慾望。沒什麼好說了。

只要定義的範圍足夠窄,慾望不過是人手中跳動的蟲子;

伊斯蘭教戒豬肉不必多說;

我想甜豆腐派戒鹹豆腐腦也不必多說;

還有天主教禁慾哦~~還是那種純粹最原始的慾望(⊙o⊙)!

每乙個領域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不去做的事情,然而很多事情換個領域看又覺得做下去才是理所當然。而事實上那些一定要做的與一定不能做的事情,他們大多數都是文明的延續,而每乙個領域的人都在遵守著這些類似習慣的事物。

就如果:地球上無論是多乙個人還是少乙個人,都不會停止旋轉;禁慾也好不禁欲也罷,人總是在生活中向前走著。

16樓:守海

個人認為有兩種情況也許可以:

在現實層面上,你失去了感覺。就像如果你失去了味覺,你就不會想吃佳餚,因為都一樣;如果你失去了美覺,穿漂亮衣服和粗布衣其實都無所謂;如果你解除了一切用來享受的感覺神經,那麼慾望就沒有生長的土壤了,當然,你也沒有生活的樂趣了。

在思想層面上,你失去了想法。就像如果你不再思考,那麼連這個意見是誰的你其實都不在乎;如果你不再去理解,那麼這是不是個意見對你來說也無所謂。如果你解除了一切資訊處理的能力,那麼慾望連生長的種子都沒有,當然,你也沒有生活的理由了。

以上是兩種很極端的情況。只不過有捨有得,咱還是鼓勵好好生活的,那這時就得平衡好你的感覺和想法了,太弱和過強都會導致在生活中的不適感,雖然大部分時間你都可能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或者沒辦法掌控它們,但它們恰恰就是控制慾望的關鍵。

17樓:劉水清

慾望是一種自然本性,本無可厚非。但是,放縱慾望又是會危害社會。理性,本是自然生理本能。

發展為實踐理性就會規範人們的行為,節制慾望的膨脹。理性和知識、智慧型結合,認識慾望的自然性,同時要認識它的社會屬性。當然也允許理性思辨。

18樓:天地中一

哲學上zhidao講就是苦於樂的對立統一。幸福與痛苦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想要幸福應該用心感受生命的痛苦,問問自己的痛苦是什麼?

人們常常將苦與樂對立,執著於快樂慾望,到死版都是慾望的奴隸。慾望使人滅亡的過程大概是執著於某個慾望(賭博、遊戲、性、權利……),這個慾望沒有滿足就會感到痛苦,滿足就會無聊(永遠都滿足不了),而人會將痛苦的原因歸結為是自己權的這個慾望不能滿足(其實是他所偏執的慾望使他痛苦),而為了滿足他這個慾望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自己和最親的人的傷害)

19樓:「已登出」

不能。不旦是慾望激發了創造力,激情,想象力,,,也時刻地保證著機體的存在。

可能,唯一讓我們感覺到差異的,只是怎樣去實現慾望,怎樣去自我犒賞我們在實現路途上所付出的點點滴滴,怎樣去看待最終目標實現的價值。。。

20樓:胡曉

很難,這跟人的本性有關。

我們的慾望不是憑空出現的,它是在需求產生之後才出現的,比如說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當我們的身體感到某種資源匱乏時,我們的大腦會隨之產生尋找匱乏資源的動力,我們把這種動力稱之為慾望,很多脫離慾望掌控的人都因為資源的持續匱乏而死亡,比如餓死,渴死。所以我們大部分人對稀缺資源的追求刻在了骨子裡,我們的慾望很難擺脫,容易擺脫的大部分都死掉了,基因沒傳下來。

那些自稱是脫離慾望掌控的人很多並沒有真的脫離,就算是佛祖,他能在口渴的時候能忍住想喝水的衝動嗎?如果忍住了一直不喝水,他能活嗎?

慾望代表著你的資源匱乏需要補充,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意義。沒錢的想有錢,沒性的想有性,想要有錢和想要有性都沒什麼不對,你油不夠了,需要加油才能更好地運作,僅此而已。

人真的可以愛乙個人很久嗎?

劉大俠 其實愛乙個人可以有多久,跟性格有關,也跟他從小長大的圈子有關,基本上是自己的執念。要是真到一起也許覺得也就那麼回事,沒啥意思 梧桐 真的可以要看自己是什麼性格以及對對方的感情有多深,對他的需求有多大。但是有時候愛很久,最後不願意放棄他可能是不捨得是自己的付出。 郭小冉 這個問題,在老人身上表...

乙個人真的可以不孤單嗎?

RZS 你問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在害怕孤單,那麼你就不是孤單,只是寂寞。等你什麼時候在人群中只覺得他們吵鬧,只想離開的時候,那才是孤單。 鏡子 說乙個人不孤單是不可能噠。就像我雖然喜歡乙個人待著。但在學校也只能乙個人吃飯 乙個人走。週末別人都出去玩啦,而我只能乙個人待在寢室。雖然乙個人確實舒服,但多多...

乙個人的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

不想取名字謝謝 可以改變。但需要遇見。遇見真摯相待,兩肋插刀的朋友。遇見懂得你並合適你的方法教育你的老師。以及無論何時都是你堅強後盾的朋友和愛人。可以改變,還需經歷。經歷一些讓你能夠肯定自己的事情。走過一些可以開啟你心結的旅途。陷在目前環境裡,不過只是當下你看不清楚怎麼改變罷了。可這樣的性格,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