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自稱迴避性依戀人格?他們真的是迴避性依戀人格還是對自己感情認知有誤解?

時間 2021-06-01 18:27:00

1樓:

刷了上面幾個回答後有一種了然的感覺。之前一直對lither、迴避型依戀、迴避型人格這三個概念有混淆,然後我就小小的總結一下吧(有錯誤請提出來哦)

lither特指愛情方面的,也就是性單戀,能刷到這個回答的應該都知道吧。

迴避型依戀風格(是風格而不是人格),親密關係中四大風格之一,特指親密關係。我一直覺得lit是迴避型依戀風格的子集,因為愛情中也存在親密關係。但是還是有點界限的,要好好辨別。

迴避型人格可能和討好型人格等是乙個層次的東西,個人認為是在群體中表現的不夠積極,有羞怯感,怠於人際關係的複雜。

從知道是lither到懷疑它,再到知道了迴避型依戀風格。說這是青少年的自我標榜和貼標籤是真沒必要。

我要去改一改之前的回答…這三個概念之前混淆了。

所以說是「迴避型依戀風格」,是指親密關係中的。而人格要複雜的多吧?

很多人說自己是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也不完全是錯,這倆還是有一點關係的。對情感認知應該是沒問題的。

…好多文章都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人格的,就像前面幾個回答一樣,這個還沒有十分詳細確切的劃定,所以說成迴避型依戀人格就人格吧。關於這的知識總有一天會到來的,那時候我們就可以對它們有更嚴謹的判斷了。

不過真的有人想成為lither或者是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嗎?靈魂深處和肉體乙個說不,乙個說是,難過了別人也難過了自己。

2樓:往事如風

首先對lithromantic 這個詞我不認為應該翻譯成迴避依戀人格,這個詞在我看來翻譯成性單戀更合適。

其次,沒有迴避依戀人格這個分類。

迴避是一種行為模式,依戀模式是對親密關係相處模式的描述。

再說題目提出的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認知。國內現在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做得其實很不夠,以至於網上太多偽知識,卻缺乏真正的權威型內容。這也是國家提出要提高國民心理健康素養的乙個很重要的因素。

沒有受過心理學專業訓練的人很容易去對那些看起來「好正確」的知識進行對號入坐。這可能是另一種巴納姆效應。

3樓:MZ東嶽

有迴避式的依戀模式,有迴避型人格,兩個不是一回事。

依戀模式大概是親密關係模式。

迴避人格是一種人格傾向。

青春期是身份迷茫期,所以喜歡給自己身上貼標籤,尤其是聽起來比較玄妙的名詞和概念。現在呀,什麼抑鬱症,社恐,迴避型依戀,無性戀等等名詞用得跟星座差不多吧。

4樓:aaa98000

有的是,有的則不是,並不是說迴避人格障礙一定全都是迴避,因為每個人的自我認知結構不相同,以及文化差異化,環境因素,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對自我慢慢有乙個全面的認知,而有的人即使步入中年還一直沒有改變過來。

迴避型人格障礙,印象刻板化,看待事物第乙個反應是習得性否認,一直是我行我素的信念,可能是由於性格倔的緣故。 有的人不承認,並否認可能是出於這方面的原因。

自稱迴避型人格障礙,他們開始有乙個朦朧的自我認知,隨著時間的漸漸調和,並逐漸改變了一些觀念,變得不再那麼刻板,不再學會逃避,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每個人對感情的認知,都有一套他們自己的系統,三觀比較好理解一點。就像第乙個提出「地球是圓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在那之前,地球的看法是圓的,也是方的。

如果沒有經歷別人一樣的生活,也不好去評價他們為什麼會有「誤解」。

迴避型依戀為什麼這麼難?

Todayis0522 emmm 覺得自己挺奇怪的 這個東西還有自癒?但是又很正常我還可以學習生活社交最多是時不時的自己膈應一下自己 我的確做不到反覆折磨自己去踏出舒適圈做我做不到的事我或許是不適應還沒接受,但這足以成為我推開所有人回歸 正常 生活的理由 有些抱歉但是我確實真誠的進行了激怒別人的表達...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自稱是地主的後代?

因為真正貧民的家庭基本不可能往下傳五六代的,古話說窮不過三代,因為如果一直窮根本就娶不到老婆,而且古代土地兼併,只會一代比一代窮,所以貧民如果連續幾代的話,都基本不可能有後代了,中國古代的家族繁衍趨向就是大地主 小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因為那時候生的多,一方面是家庭分家產分了錢和土地,比如大地主生...

創業的失敗的可能性這麼高,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是會選擇去創業?

上海創客幫 理想主義者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並為之而努力奮鬥的!現實主義者是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創業的!不管是為了理想,還是為了生活,知道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選擇創業這條路,值得欽佩! 是湯志偉呀 創業的根本其實不在於資金的多少 雖然不置可否這是客觀存在的因素 但最重要的是1.你是否具有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