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很討厭乙個人但是又被他的某種才華深深的吸引是種什麼感受??

時間 2021-05-29 22:51:08

1樓:刀田一餘

。。。emmm,我覺得欣賞和喜歡這兩種感情很難分得太開。

畢竟人的感覺本身就是很模糊的,只不過是為了方便表達而造了各種詞彙來形容。就是分泌了多巴胺,誰知道到底是吊橋效應還是因為你愛他。

你欣賞乙個人的時候,自然就會對對方產生好感。

我的畫手有畫的很好的,但我不見得就欣賞他,我覺得他努力也畫的不錯,但是欣賞,我覺得沒到。

那些欣賞的,多半你喜歡。

那些你覺得不喜歡的,就算他有才華,你不見得欣賞他。你會覺得,雖然他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但我還是討厭他。

2樓:藍白相間

討厭他油嘴滑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天天假大空的,但是他做飯好,寫字好,還很有自己的想法,幽默風趣。

哎,這些優點太吸引我了,初次見面產生的壞印象都沒了,只覺得自己膚淺。

3樓:暴打大白兔

哎呀,這問題太適合我了。

這種情況我遇到了兩次。

一次是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對乙個同屆進來的男老師,教語文的,有了好感。

他對語文教學頗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尤其是寫作課,某些做法簡直讓我欽佩。

比如,出乙個作文題,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和學生一起寫作文。

然後再當堂給學生展示。

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他哄娃的方法遠不止這些。作為新教師,他極具魅力,讓孩子們又敬又愛,有一種不怒自威之感。

作為同行且不會哄娃的我,對他的崇拜嫉妒之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每次公開課的比賽,他總能秒殺同輩的我們,直接脫穎而出參加和長輩們的角逐。

其實大神就不能跟你近距離接觸。不然很容易跌落神壇。

比如當我知道他是乙個欺下媚上之輩,當我發覺這傢伙除非對你有所求(要一些教學資料)時,基本不會跟你多寒暄兩句。目的性很強。

而且在集體會議上,總愛吹噓炫耀自己的主張,把同齡人襯得一無是處。

在領導面前圓滑賣萌,在普通同事面前一臉深沉,偶爾還好為人師。

所以同齡人不喜歡他,領導挺看重他的。說明他有能力,也不在乎對他沒啥價值的人的眼光。

可能這就是大眾眼裡的「成熟」吧。與他相比,我的段位還在上幼兒園呢。

所以,我當然不喜歡他。還有一點比較私心了。我給他教學資料,交流教學問題。但是我在教學上有求於他時,他並不會禮尚往來。

加之一些教學設計理念不同,例如,一起參加活動時,他的理念經常是跟著領導的喜好與時俱進,討好的傾向太明顯。

也不能說跟著領導走就是不好,因為這個領導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經常有矛盾。我們也常常也被她搞暈了,好多人覺得她是個笑話。畢竟是靠關係上位的直性子。

肚子裡有沒有貨,我們相處這麼久了,大家心知肚明。

哎,居然曾經喜歡過這樣的人,哎,不曉得該說啥。徒留一聲嘆息吧。喜歡著,又討厭著,後來就無感了。

後來我總算知道,自己喜歡有能力,且低調的。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吧。

還有一次,哼,我這麼好的姑娘還甩了我,哼。討厭討厭,討厭死你了,哼。但是你的才華,我從不否定,不然也不會分手至今還是你的迷妹。

為什麼討厭乙個人很容易,喜歡乙個人卻很難?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中心 捕捉乙個人的不足是隨時隨地,因為理想化的標準幾乎人人都知道,按照豐滿的人設要求,每個人都容易找出缺陷的地方。因為人數的基數,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就顯得很明顯,討厭的概率就會增大。喜歡也是乙個概率,問題就是邏輯順序,如果先看人不足的一面,那麼厭惡在前,意味著喜歡的概率就會降低。就...

乙個人對弱者感到同情,但是很討厭有能力做得更好卻不肯去努力的人,這可以通過什麼理論來解釋嗎?

何大福 先說結論 這種行為本身是在建立一種是非觀 但並不嚴謹 它的動機後講。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會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普遍來講,低層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滿足後,它的激勵作用就會降低,高層次的需求會取代它成為行為的主要動機。我的觀點是以集體的...

如果很討厭宿舍的乙個人 但是又無法搬離 我應該怎麼調整心態?

大煩的小仙女 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室友中的乙個人很難相處。其實只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就好,不用刻意,不喜歡就疏遠一點。如果是大學室友就更不用擔心了,朋友會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也會有很多,乙個不喜歡的室友就好像乙個可有可無都擺設。但是建議還是不要發生正面衝突,畢竟以後會發生什麼不知道,有些階段不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