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貧窮是什麼感受?

時間 2021-05-05 23:37:32

1樓:愛看故事的客人

就是手頭上有好幾萬的錢可以花,但是買套兩百的衣服還要猶豫很久,一般東西都在網上買,便宜,實體店的衣服試都不敢去試,平常叫外賣哪個便宜點哪個,實在是習慣了改不了,可能和原生家庭有關吧!總之小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媽媽在哭窮,以及對生活的抱怨以及都是因為有你們家裡才這麼窮的。我是90後,本不該這麼窮的,但是他們不喜歡上班,不喜歡受人管制,只想自己做老闆,但是不是這塊料,所以做什麼虧什麼,別人做的好好的,到這就不行了!!

2樓:愈樂

處處都在省錢,但是月底還是省不出多餘的錢,有什麼事情都不敢做,朋友的約會,同事的聚餐,家裡的事情,種種事情與意外都是隨之發生並不能預料,遇事用錢解決只能到處借錢。這種生活很難受。年輕人努力一點,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3樓:雨滴下的聲音

其實物資的貧窮沒有關係,再怎麼省錢花,不花錢也沒有錯。大手大腳花錢都是富二代, 但看富一代的發家史,也許就是一部葛朗台成長記。但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絕對不會貧窮,該花的一分不會少,不想動,不願意去學習新的技能,不接受新的思想,只想著去享受消費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貧窮。

不是每天出國遊歷才能學到知識,不是每天去高檔會所才是生活真諦,覺得工作生活不如意,但依然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才是習慣了貧窮的感覺。

4樓:褚染

心平如水,淡定自若。不拜金,不畏窮。

但厭窮,也不奢求一夜暴富,思想極其現實。

衣食無憂就好,平凡就好。快樂就好。

安慰自己,他們十幾塊的筆,說不定還沒我一塊的筆蕊好使。

幾百的衣服,和幾十的衣服。都是衣服,並沒有本質區別。

家有豪車?抱歉我不喜歡,因為我暈車。在我眼中還沒的小自行車可愛。

貧窮唯一帶給我的是熱愛平凡,懂知足吧。

5樓:時代

這個問題問的我感覺還是有點感觸,僅僅從我個人體驗出發回覆下:我父親從小可能在極度貧困情況下成長起來的,吃不飽飯,是常有的。所以對所有的花錢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NO,還要訓斥你。

我媽從小家裡比較富裕,這方面管的少,但是畢竟原來農村都是父親當家的多一點。我呢小時後家裡不算富裕但是算不上特別貧窮,在村里也算是前兩三名吧。但是貧窮,極度節儉,還有貧窮的思維方式對我隨後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乙個就是乙個人的時候甚至不願意花錢吃飯,或者說一天兩頓最便宜的面我能吃兩個月,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其實我剛畢業工資也還行,但是感覺花錢是罪惡,另外滿腦子都是父親那種家裡窮,隨後的路沒人幫你等等。其次,就是任何事情極度自卑,不敢嘗試,不夠放鬆,過於執拗和踏實。另外就是特別愛和最底層的人交流,溝通等,排斥管理層,白領等愛和工人,老年人打交道,愛尋求他們的協助或者什麼的。

最後就是反而對花錢這個事情沒有很充分的自控能力,往往衝動性消費極多,比如相親物件花幾個月的工資,突然買個能力在的表,為別人或者想討好別人可以消費多少錢都不在乎。

不過這也都是在自己事業成熟前期的影響,但是如果說一旦通過努力和機遇改變了生活條件,拜託了他們的諄諄教導,更多的理性和自信會回歸,但是有些對事情的認知和潛意識的原始判斷還在骨子裡,需要更多的認識他克服它等。

6樓:眼圈都黑了

除了溫飽以外沒有多餘消費,業餘只能靠不需要錢的方式娛樂,比如看電視,打遊戲,甚至不會出要坐車才能到達的門,圈子越變越少,會逐漸沒了想象力,沒有鬥志,演變成自卑或者自暴自棄,日子過一天算一天

如何改變當初習慣了貧窮生活的父母的消費觀念?

小可愛呀 這種事情是沒辦法改變的,就像撒貝南說過的,他們那一年代經歷的事情讓他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這種習慣很難去改變。我們只能去 嗯,遷就?然後他們捨不得買的,作為子女的給他們買,平時多關心關心就好了。 李漣漪 唔,得看人。比如我爸,我跟他說你辛苦了半輩子了,我們都自立了,你何必再委屈自己,該吃...

大學裡你習慣了什麼?

習慣了冷眼看待身邊的任何一件事,與其關心那些根本不懂得珍惜的人,不如多一點精力關心家人和朋友,或者對自己好的人。習慣了自己乙個人,亦或插著耳機,也許並沒有在聽什麼,只是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想被打擾。 習慣了每次有公共活動必點名,每個學期的期末考試,還有每個學期必做的體測,還要下個軟體跑步要跑到多...

窮習慣了是種什麼體驗?

陳小宇 我這個窮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而且bai會有一種自己受到了鄙視的感覺,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要花錢的,有些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會是自己的感受和享受,只是考慮的事情,沒有錢的我有時候真的是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所以的話就會有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自己想吃什麼東西的都不會捨得去買,什麼都要往自己的公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