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人是怎麼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的?

時間 2021-05-11 15:10:32

1樓:於飛

乙隻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沒什麼收穫。偶然經過一戶人家,聽見房中孩子哭鬧,接著傳來一位老太婆的聲音:別哭啦,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聽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遠的地方等起來。太陽落山了,也沒見老太婆把孩子扔出來。晚上,狼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轉到房前想伺機而入,卻又聽老太婆說:

快睡吧,別怕,狼來了,咱們就把它殺死煮了吃。狼聽了,嚇得一溜煙跑回了老窩。同伴問它收穫如何,它說:

別提了,老太婆說話不算數,害得我餓了一天,不過幸好後來我跑得快。

再乙個就是自己的得失。故事中的狼,以為老太婆要把孩子給它吃,就是它的得到,後來又聽老太婆要把它殺死煮了吃,就是它的失去,狼是圍繞自己的得失在看問題。而實際上,那個老奶奶是想讓小孩子聽話,才拿狼作為說辭的,小孩子聽話就是老太婆的得到,小孩子哭鬧就是老太婆的失去。

也就是說,別人不管想什麼、說什麼或者做什麼都是圍繞人家自己的得失,與我們無關,而我們的一切思維、語言和行為也都是在圍繞自己的得失運轉。

這大概就是常說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吧,別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想的太重,承認自己是乙個他人的過客,也認識到他人只是自己的過客,生活會更輕鬆。存在感、重要性等各種身心需求,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滿足。

2樓:武子alex

從委屈自己到照顧自我感受

學生時代是美好的,也是不諳世事的。講禮貌、紳士風度、誠信、善良、禮讓、尊老愛幼、尊重權威、互幫互助、謙虛低調、不爭不搶,以為社會是平等、公正的。理論和實踐的中間模糊地帶,比較在乎老師、同學、他人的評價,要照顧那麼多人的感受。

可到了社會參加工作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單位的氛圍是鼓勵奮鬥、向上的,企業的文化是要你變通、找到規律和方法的。尤其是往上爬、精進的過程,社會規律、人性根本就不是那麼理想化。不管是底層人,還是中層人,都很自私,為自己爭取那本就不多的權益,偽裝、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託關係走後門、拉大旗作虎皮、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現交現用。

到了利益紛爭點的時候,什麼仁義道德、禮義廉恥,先把標的拿到手裡再說。

從個人和個體角度,比較好解決這個問題。悟到社會和人性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去辦事就可以了,走捷徑,人情世故、利益互換嘛!別那麼委屈自己了,多多的照顧自我的感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一開始,你需要他人,同學、同事、領導、親人、朋友的幫扶、提攜,後來你自己行了,自立自強,已然上道了。百公尺、萬公尺,來吧,論個輸贏。

改革開放40年,人們的日子是好過了那麼一點,可離整體的素質達標還任重道遠。比起現今的德國、日本至少落後20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社會上這套明的、暗的文化氛圍都是國家層面多年策劃(也許還有我們幾千年封建文化的「功勞」)、執行、倡導的結果,當年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眼下,我們又到了乙個截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提高國民素質,如何建立乙個氛圍,至少讓中產(哪怕是精英)能夠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而後不受到傷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願我們在人均產值過3萬美元的時候能追上。

3樓:淼淼

其實以自我為中心型別的人挺廣,畢竟每個人都只能感知到自己。只是作者描述的這一類自我為中心的特點是,內心脆弱而又要強,從前的經歷更多的是用暴躁和生氣的方式去贏得勝利,就像作者最初說的只知道靠發怒來壓制對方這種一種方式。

其實這類人挺可憐的。為什麼我感觸這麼深呢,因為我也屬於這一類人,只是程度沒到事事暴躁而已。在昨天的經歷中,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的這種行為的緣由。

雖然阿德勒不提倡從過去尋找原因,但我個人還是更中庸一些,既不完全認可原生家庭論,也不完全依從阿德勒的理念。因為阿德勒是偏向解決問題的,而弗洛伊德是尋找原因。如果乙個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的原因,即使知道了怎麼做,也是無用功。

就像我知道了我發怒是為了想壓倒對方這個目的,但我依然無法改變。直至昨天,我突然意識到我怎麼養成這一解決問題的模式時,我才幡然大悟,痛改前非。

我小時候,爸媽一不如我意,我就發脾氣,不吃飯,摔門,對此行為,沒人揍我一頓,反而有的時候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這一模式慢慢被自己潛移默化而不自知,以至於每每有不如自己所願的,第乙個模式就是生氣。可在後面的工作生涯中或者高中大學的經歷中,我為此吃盡了苦頭,一直不自知。直到昨天我還會為此大動肝火。

我意識到後做地第一件事是心平氣和地去解決昨天大動肝火的事情,也向相關人員道歉。

我不確定我以後不會如此,但我會下意識去改變了。很多事情確實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換個角度,事情就變樣了。而換個處理模式,也許苦惱還會更少些。

4樓:

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以自我為中心,不代表自私,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我就是從小非常自我為中心,從小到大,一直到上高中,班級裡能叫出來名字的同學也就七八個,班級裡一半人以上我是叫不出名字的,老師讓我發作業的時候我都特別苦惱,因為我沒辦法把名字和臉對上號,更不知道誰坐在哪。這個不是智力原因,單純因為我不想記,我覺得浪費時間,我來上學是來學文化知識的,我同學姓什麼叫什麼長什麼樣和我有什麼關係?沒錯就是這種想法,是不是確實特別自我中心呢。

但是我又是一點不自私的人,甚至非常助人為樂,班級裡任何乙個同學問我借筆記,我都會借,甚至專門抄好了借給他,任何人問問題,我都會去給他講,哪怕我根本不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如果我不懂,我就去問老師,問懂了再給他講,因為幫助別人我很開心,沒錯這個也是自我中心的體現,是因為我自己開心,所以這麼做。

所以自我中心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不自私就行了,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就行。但是,如果乙個人既自私,又自我中心,那確實沒救了。

5樓:微風吹竹

不論事件積極還是消極,我們都要以長遠的視角予以事件恰當的考量。我們必須確定最為重視的事情,必須形成長遠的視角,必須以正確的價值觀和長遠視角來看待問題,必須摒棄片面的、過分概括化的自我中心。

當我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直接的自我中心傾向時,要主動地以理性思維來制衡它。

6樓:ZOZO

自我,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就不是什麼大事;影響他人的時候,自我就是件貶義向的詞,那被影響的人不也是考慮自己的利益之後才覺得別人自我嗎

如何定義這個界限,這是一件沒有標尺的事情

7樓:

舉個例子吧,我高中有個同學就是嚴重以自我為中心,你要是稍微有一點點反對他的意思(哪怕是指出他的錯誤)他就能立馬轉頭就走。而且他很自卑,有時候在正常人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的行為在他眼裡就是看不起他,他能因此在背後說壞話說半天。

據我了解他家有好幾個姐姐,他媽生他的時候年紀有點大了。他爸和他關係不好據他說已經7.8年沒有說過話了,而他媽應該是很愛他。

他從小就沒什麼朋友,在家的時候就是自己乙個人玩,在學校裡和同學也是表面上和諧的關係,大家也不敢和他接觸太多。

我覺得他缺少父愛+母親溺愛(家裡幾個姐姐自然也是讓著他)+從小沒朋友導致了他的心理狀態吧。因為沒有朋友,他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家裡的母親和姐姐處處讓著他以他為中心,所以從小到大他自然而然的養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心理了。而當他在學校和其他人接觸的時候其他人自然是不會以他為中心,時間久了這種落差就會讓他形成一些自卑的心理吧。

8樓:轉圈圈

我在家庭在自己親人朋友面前從來不以自我中心。因為除了這些人,其他人都是利益往來,工作上班等等,誰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呢。

9樓:「已登出」

從小彩虹屁一直吹吹吹

我獨生子女,5歲之前自己穿個衣服別人都會誇我,我5歲還是騎在大人頭上不自己走路。我小時候只負責一件事那就是玩。吃飯玩玩玩玩,還有人誇我,我家人圍著我誇。

我這樣一直到10幾歲,但是我也沒有變得非常嬌縱。

但是自戀是確實,自我。

我現在覺得自戀過頭有壞處,只沉迷於自己世界的人會很容易抑鬱的。為自己一點小事。

我在思考太自我的人怎麼辦。

10樓:小崔百川

我用我的經歷回答下,首先自卑對我來說是什麼?

低能量狀態下的迴避。

而已自我為中心這種情況與我不太一樣,我得觀察是,為了保持自我的正確和唯一而做出的種種迴避。

11樓:七月

乙個自私的人,世界是很小很小的。它的一生,能看到的只有自己一具肉身的七情六慾。

看不到泱泱世道的真正輪迴,亦看不到自己卑微弱小的真正宿命。他們將自己關在乙個軀殼裡,不聽不看,不思不取,混沌一生。自以為是的浪費生而為人最大的饋贈......

不斷重築自我的能力。

12樓:一顆魚蛋

陽春白雪,這個有點偏,供參閱,實在沒想到好的應該是講:乙個人不能自豪,只看見自己的成果,而將他人的成果無視。這樣自己就會陷入乙個自我麻木的圈子裡,變成坐井觀天,旁若無人能夠講你從自豪到謙虛的改變,要害在「改變」。

當然還有一種解說是只為自己考慮,不為他人的感受考慮,這樣將失去許多朋友材料作文能夠選取的角度許多,看你想寫什麼了,加油

13樓:嗨豬佩奇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沒有徹底忘我的人.

描述乙個人太以自我為中心的話那"太陽"比較合適.曲高和寡,這個有點偏,供參閱,實在沒想到好的

14樓:龍龍

瀉藥。我認為乙個人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過程並不是瞬間完成的,而是和自身的經歷以及自己三觀的逐步塑造過程又關係的。也就是說。

人的經歷對自身的影響是無形的,是潛意識的,也是能量巨大的,大多數時候如果沒有強烈的比較感,自身有沒有過多的思考時很難及時發現的,我認為客觀因素影響主觀思想的因素最大。接下來就是當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是,並沒有客觀的,進行明確的自我認知,讀我意識有偏差。所以,說到底,人貴在自知而自知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學習,重在思考而且定期要自我革新的過程,這樣也會清晰的看清自己看清世界,提公升自信,提公升東西,明確方向。

15樓:

我也還一直是那個狀態週末宅笑容勉強

好像對世界沒有了好奇心每一天都無悲無喜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我也不故意(或許曾經有)裝老成只是我真的提不起興趣

16樓:未果

嗯,其實我想就這個題再問乙個問題。

就是自我是怎麼來的?

我們現在單單看到存在乙個叫自我的中心,這並不能幫助我們認識「以自我為中心」。

我看到有很多答主說,這個中心是本能,是從出生就存在的。但是我有點懷疑。出生真的就能帶來乙個自我嗎?換句話說,自我先於自我意識嗎?

以前也看過一些人說,是外界搭建的自我。自我完全是經驗裡的東西。

或者這兩種說法都對。先天的自我可以當成乙個固定位置的攝像頭,之後接觸世界時,就會自然形成每一張固定影像都會有的乙個固定的點。看起來就是中心。

如果我說的合理,自我為中心這個現象確實沒法避免,它不是自我的問題,卻是我們對於中心的定義帶來的(中心就是不動的點)。

我不知道題主,不過當我平時在談論「以自我為中心」時,我實際上在談論「自我封閉」。而可能你在談的是「怎麼對待他人」。

有時候我談論它還可能是在指「價值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解決的問題。

乙個人怎麼變得謙卑?

元寶啊元寶 年少氣盛時很少能做到謙卑。年齡增長,見識增長,閱歷和經驗也在增長,看過了大山大海,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一粒塵埃。心中漸生敬畏,知道有許多事非人力可為,進而懂得了謙卑。 少語 永遠不要和比你差的人對比 要學著去仰望那些超越你很多的人,然後努力去趕上他們,甚至超越他們 多看點書,多接觸一些更廣闊...

乙個人怎麼變得成熟?

說簡單很簡單說難極其難 沒有經歷就不會成熟 我倒是希望每乙個看到這個答案的人不要成熟 因為成熟之前肯定是痛苦的 不希望你們經歷痛苦不經歷痛苦就不會反思就不會成長so 這是個悖論 則易 首先,關注你能控制的事情。99 的人擔心是因為他們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但他們不願意盡力控制事情。當乙個人成熟的...

乙個人如何變得自信?

走走 自信不需要任何理由,去相信自己就好。說再多理由都是不自信的人給自己努力自信找的藉口,真正自信的人從來沒有任何理由,只是相信自己而已。不論自己是好還是不好。並且,好或者不好都是可以且應該自信的。就像醜的人或者美的人都值得被愛一樣。這是理所當然的。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和優點。記住,人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