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時間 2021-05-10 01:03:12

1樓:

何同學也問過庫克同樣的問題:

2樓:鉫鉫

年輕人誰都迷惘,最近對人生方向有了一定的反思。最近看到李政老師的乙個小短片,記錄了他是怎麼確定自己在北航研究生畢業之後進入教師行業,成為一名化學老師;又是怎麼加入樂學教育這個大平台的。他的職業生涯對我有一定的啟發。

3樓:Connie

「27歲,大齡研究生,快畢業了,不太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好迷茫……」

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留學狗一枚,外人看似很羨慕我,覺得可以留學國外,也認為畢業後有很好的發展。但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問題:

一直按照我媽媽給我定下的人生目標在前進,能夠出國讀研也只是啃之前語言基礎的「底子」,僥倖通過了入學考試,但真正過來之後發現自己不能自主學習,現在臨近畢業,之前混日子,浪費了大把時間,沒有好好提高個人能力,現在後悔醒悟了,但是需要彌補的知識太多,時間不夠用,就會特別焦慮。我也是前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焦慮和無方向期,經過沉澱和認真思考後,現在努力朝著更好的目標(這次是我自己人生的目標,因為這是我的人生)在前進,所以希望通過自己所學到的來幫助其他和我有相同困擾的朋友們,結伴同行永遠比孤軍奮戰要好得多,我們一起加油!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問題:

想改變現狀卻猶豫不決?覺得成長停滯?渴望更上一層台階?

那麼你和之前的我一樣,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希望通過我的這篇回答能夠讓你從此刻開始改變:Change for NOW

無論你是已經入職多年,在自己的崗位上溫水煮青蛙;還是面臨著轉行的苦惱;又或者和我一樣,屬於即將邁入職場的學生,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從事什麼職位,相信在這個回答裡,都可以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有問題並不可怕,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重點是我們如何盡快的攻克它,給自己乙個較為清晰的新起點,整裝再出發。

現在,我需要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對你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拿出一張紙,寫下你理想的生活/工作狀態(例如工資高,有更多的自主能動性等),然後從裡面選出3個你認為最重要的,問自己:為什麼你覺得它很重要,有了它你會怎麼樣?沒有它又會怎麼樣,那麼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通過一步一步對自己的發問,你就能最終得到屬於你的核心理念,它是支撐你做所有事的真正內在動力,或者還沒做,但是有了它就讓你有動力嘗試去做的內在因素。這個很重要,希望得到結果的你能夠把它記錄下來,並反思現在你的狀態是否已經達到了你的理想狀態,如果沒有,你現在的行為有哪些是違背的,為了朝理想狀態靠攏你可以做些什麼改變。

4樓:懶熊奶爸

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可以找到所謂真正想做的事情吧。

個人拙見是當你真正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獲得的心流體驗會激勵你持續做下去。

當然最基本的方向還是要選擇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奮點來尋找,我個人的經驗是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忘記拖延,享受其中,獲得正反饋。

那就是我目前想做的事情,而人的一生可以由很多想做的事情,不必等到再去做。

5樓:小旺旺

首先我們知道這是乙個全世界所有人都在面臨的問題,甚至很多人一輩子也不知道答案。而且我們必須清楚沒有乙個人能直接告訴你這個答案。於是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

我個人覺得是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要最終都要面對死亡。

那麼自從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到之後的幾十年裡,我們應該是想知道,我們應該去做什麼?或者什麼都不做就等死,大概無非就是這兩種方式。

那麼我認為大多數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應該都不是準備等死的人,而是想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的人。

而思考自己應該做什麼事應該就等同於,你想通過做這件事達到什麼目的?而不是純粹的你在做這件事。 這就是應該你想要的的意義。

我說的這些好像是廢話,因為人的意義這個問題應該是人發自人的內心的,它不是什麼理論需要用到什麼方法來更快的解決。它是自然形成的,像喝水一樣自然。既然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弄不清楚呢?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多半都是20多歲左右,面臨很多選擇,但又經驗非常少的人。因為這個社會是複雜的,每個人從中都得到很多資訊,但又不懂得判斷。就像有些父母一直教育孩子為了未來的生活質量要努力學習,儘管這是你不喜歡學的。

這樣做會讓你感到很不舒服,因為它不是你想做的,大多數人嚮往意義不是應該為了痛苦。

我現在回答的這個問題也不能告訴你做什麼能讓你快樂和幸福,只是引導你不要被外界強加的意識影響,應該自然的去思考這個看似複雜但又極其自然的問題。

做什麼能讓自己滿足呢?對我而言是我喜歡的事情,做這個事情能讓我專注讓我願意花時間,而且我能從中獲得成就感並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許沉迷遊戲能讓你快樂,可是最後它不一定能持續,可能你面對現實生活後它會拖你後腿,讓你的事業受阻,最後面對現實你不得不放棄它甚至恨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其實有些的滿足它可以很簡單,它都不需要多能體現你的價值。它就是我們民族的小確幸,比如,我了解建築工程工人,他們做的事情不是什麼很有成就感的,但是他們只要能按時拿到工資,給孩子,父母買一些他們喜歡吃的,那種感覺對他們來說就是最滿足的是幸福的。

我最後說三件事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前提是任何東西可以參考,如果不適合你,就不要做了。

1.從現在開始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如果你一直都是請繼續保持。

2.在你還沒找到心之所向時,請輕易不要放棄你現在做的事情,因為如果你最後失敗了,也不會一無所獲,至少從你現在做的事情中,你在能獲得經驗或者是金錢,有些東西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它給你的幫助很大,因此我們做的任何事都應該要全力以赴,哪怕它你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也不能對它採取消極態度。

3.多嘗試一些新的事物,認識新的朋友,去旅遊,去讀書,去嘗試新的領域,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但是不要千萬違法,一定要尊重父母。

6樓:sofeel

回答前,先問你幾個問題:

你喜歡吃什麼水果?

香蕉你怎麼知道自己喜歡吃香蕉?

因為我吃過香蕉,喜歡它的味道。

你喜歡什麼牌子的手機?

蘋果你怎麼知道自己喜歡蘋果手機?

因為我用過蘋果,感覺使用流暢,體驗很好。

你喜歡哪個女生?

同事A你怎麼知道自己喜歡她?

因為我跟她聊過天,感覺她很可愛。

那麼現在想一下找到自己現做的事和找到喜歡的水果、手機、女生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都需要你去嘗、用、聊,去實踐。

一件事情,你去做了,你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歡了。不喜歡,就換下乙個。下乙個不喜歡,繼續換。下下乙個還不喜歡,繼續換。直到找到真正喜歡的為止。

要自己去實踐,而不是去問人。加油!

7樓:大雨備忘錄

也許很多人直到死都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而有的人則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把它做得很好。

比如博爾特。

那我們有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可以嘗試篩選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

在開始之前,請先遮蔽掉那些否定、嘲笑自己的聲音,比如自己說的「我不行」,或者他人說的「你不行」。

接著,我們進入到自由空間。這裡,沒有否定自己的聲音,你所做出的任何選擇,你所說的一切話語,你所寫下的每乙個「目標」,都充滿著自信的光輝。這裡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想象力、好奇心、興趣和「想做的事」。

拿出一張白紙,一支筆。把想做的一切都列下來。不管多麼荒唐、奇詭、天馬行空、不可思議,只要是你想要做的、感興趣的、覺得可以一試的都列下來。盡可能寫得工整。

光是列下來這些事,可以都需要2-3個月時間。最後清單上可能會有幾

十、幾百件事。人是貪婪的。

想法很多,時間有限,怎麼辦呢?

刪。一直刪到僅剩下5件事。

接下來的歲月裡,對待這5件事之外的,即被劃掉的事,要像瘟疫一樣躲避它。不要花任何時間和注意力在上面。

沒錯,這就是巴菲特給他的飛行員的建議。

興趣和成就是相互的,在獲得成就肯定後,反過來會對這個事更感興趣,因為更感興趣所以投入更多,然後獲得更多成就,最終構成良性迴圈。

所以你想做的事,有的時候是你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換句話說,你做得不好的事,你其實是堅持不下去的。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到「回饋分析法」來分析乙個人的優勢(做得好的事)。

給自己騰出3個月時間,將工作拋開。

換個安靜且陌生的環境。

每天安排6個小時作為「工作時間」,用來做什麼事都可以。但不是工作,也不是無目的玩。

盡可能嘗試不同的事

總結出共性、興趣和自己擅長的

「你將真正沒有干擾的、發自內心的自然追尋你內心所想要做的事,也許就是真正屬於你、適合你,值得長期投入的事。」

可以來交流心得,我也正在嘗試這兩個方法。

8樓:是莎莎呀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是常態

極少數人在生來就有真正想做的事

(郎朗他爸逼著他從小彈鋼琴除外)

所謂的找到想做的事

大多都是你在某個契機下

專注做了某件事而產生的「心流」體驗和外界對你的肯定。想想你過往的時間裡,你目前想做或者擅長做的事,是不是因為你在這件事情上投入過精力並得到肯定?

所以少年,別擔心,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認真去做好自己在做的事,你就會越來越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時代更迭快

認為熱愛的事真正去做也可能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喜歡什麼,對什麼東西感興趣就去學一學

做好了它可能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

沒做好......其實也沒關係

9樓:墨書

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也許會說,我知道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但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就只能根據當前行業趨勢和熱門工作來制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了。其實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跟當年我們高考都奔著清華北大等重點院校類似。

事實上,並不是哪個行業熱門掙到的錢才多,只要你的技術手藝足夠牛,無論是寫作、教育、體育、舞蹈還是搞裝修、做設計、買煎餅的,都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待遇。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小店的「鎮店之寶」就是出眾的手藝。

縱然是身處無比普通的行業,但只要功夫到家,保持超越大多數人的中上水平,你就擁有比別人多得多的機會了。所以還是那句話:乙個人唯有做自己最想做也最拿手的事,才會得到最大的回報。

那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呢?

日本第一王牌求職顧問渡邊秀和的辦法是:寫日記。

具體要怎麼寫呢?你可以每天晚上抽出一點時間,將當天感到高興的、鬱悶的、生氣的事情以及想要做什麼事情等一一記錄下來,這樣其實就是在了解自己的好噁。

我們都知道,日常瑣事對於自身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對此並不在意。

但也正是在這些日常細碎的事情中,我們表露出了自己真實的情緒和需求,例如驚喜、憤怒、珍惜以及想要幫助什麼人等等,而當我們將這些生活碎片記錄在本子上,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再翻看日記,我們就能夠大體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了。

以渡邊秀和為例,中學時代的他厭學,所以就一直在虛度光陰。在看到自己成績急速下滑的時候,他雖然很後悔自己白白浪費時間,但還是無動於衷。後來,他又想到,反正成績一直下滑,與其這樣每天乾著急,還不如讓自己過得開心一些。

於是,他就開始記錄每天讓自己感到高興或者討厭的事,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第二天增加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減少做討厭的事情。這樣持續一年後,他回過頭來翻看,就能夠清楚自己的好噁所在,也正因為這樣,他得到了自己的職業願景——成為一名優秀的人生諮詢師。

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想擁有乙個精彩的人生,但若是沒有與生俱來的才能和豐富的資產,我們普通人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努力,若想要讓自身的努力得到回報的,就需要制定出乙個正確的職業發展戰略。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感覺,能分享一下嗎?

文盛 自然是很開心。但是也有另一面 真正喜歡的事情,能不能帶來自己所期望的收入?畢竟任何工作,必須要帶來收入才行。如果喜歡的事情帶來的收入很少,那就還是不得不去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生存是第一位的,喜歡是第二位的。 清嶺碎雪 曾經也是極度空虛,做一些無聊的事或者無所事事,朋友帶我走進乙個讀書寫作群,...

你們都是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的?

gqiananann 最近剛剛辦完休學,原因很簡單,總是比別人要思考的多。最近總是在想如何成為真正的自己,如何知道自己究竟是想要的是什麼,我知道多數人會覺得年輕時對這種問題的思考無異於以渺小之力探索宇宙,但我認為正是這種思考才讓我有存在的意義才讓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 我 的存在。現在的中年都存在庸碌半...

你是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玖師兄 彩蛋在最後。首先,放下手機,走進廁所。不管有沒有慾望,坐下吧。這個地方至少沒人打擾。你想一想,從小到大有沒有哪件事做的很好,比其他人都好,被人羨慕和肯定。你得找回這種感覺,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讓自己的大腦覺得,這人還挺好,信心建立起來先。其次,從廁所走出去。走出去,見見其他人。接觸各個行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