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齡越大越不喜歡和父母說心裡話?

時間 2021-05-07 19:57:48

1樓:細雨清晨

如果是青少年時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和父母說的太多,有些事他們不能理解,什麼都跟他們說,可能會讓父母和自己的隔閡增加,與其讓他們不理解,困惑,甚至會帶來誤會,還不如不要和他們說的太多,有些心裡話只能說給同年齡段的朋友,只有他們才會引起共鳴,共同話題更多。

如果是已婚已育人士,年齡越大,越不想讓父母操太多的心。如果什麼話都跟父母說,可能不經意的一句話也會讓他們聽到心裡,甚至會引起他們的擔心,年齡再大,在父母眼裡也是孩子,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過得好,過得幸福,所謂報喜不報憂,好的事情我們就都報給父母,讓他們開心快樂,是我們後輩最應該做的。

2樓:雪碧可樂美年達

說什麼也無法改變因為身份而產生的觀點

你有你作為年輕人的選擇

他們有自己幾十年的經歷

說多了不肖子孫

不說又嫌你不拿自己人當自己人

說了麻煩你想要試圖讓他們理解的觀點最後還是會再轉變回來,費力氣又不討好

3樓:劉大萌

不僅僅是父母,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和別人說心裡話,畢竟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塑造的性格三觀也不同,有些時候說了,別人也不能理解。

這很正常,只不過現在物件變成了父母,父母的特殊性就在於血脈,即使沒有太多精神交流也可以維持。

別人無法精神交流的久而久之我們就疏遠了,但是父母不行,即便話不投機也不能說就斷絕關係。

所以越來越不愛說了。

4樓:晏趙毅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定位自己

總覺得父母累了這點小事我自己扛得下來在外面少讓父母操心少花錢多提公升自己的價值

父母都以為我長大了

我覺得也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5樓:Artemis

有些事不說是擔心父母擔心,做孩子的很多時候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比如一人在外工作,生病,工作不順利,想回老家工作,等想法都不能與父母表達他們會擔心,其次就是很多時候與父母之間有代溝。這是不可避免的。

6樓:劣質焰火

感覺生活經歷和成長環境不同的兩代人,在說心裡話的時候很難切身感受到對方的感受。你和父母說心裡話,最好的結果就是父母安慰鼓勵你,差一點可能是不懂,再差一點就是覺得你太閒了矯情。

而且我覺得年紀越大越會有自己的一些沉澱感受之類的吧

而且壞事情也不願意告訴父母,他們也解決不了也不想讓他們擔心呀

7樓:抹霧x

前天剛剛交流過一次,原本是其樂融融的家庭閒聊,我媽突然翻臉。

被罵了半小時後我崩潰了,哭喊著(沒誇張,我一著急就掉眼淚,一點氣勢也沒有),一字一句反駁她,把我的想法和原因告訴她。

我媽安靜聽完後,繼續罵,最後得出結論

所有我眼中她的錯誤,是她的不容易;所有她眼中我的錯誤,是我沒良心

就這你還指望我以後能和她說什麼心裡話?反正都是我沒良心唄

8樓:

代溝吧~

我就是這樣,或者說我從小就不太願意跟父母交心,我寧願自己寫日記或者跟好朋友吐槽

最小的時候是跟爺爺奶奶生活,上小學的年紀回到父母身邊。都是懂的一些事情的年紀了,自然對突然出現在身邊的父母感到陌生

再大一點,知道他們是為了你好,但是第一次學會撒嬌的長輩物件不是他們,也過了撒嬌的那個年紀,而且青春期時候的一些秘密,在父母看來可能就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而且也確實會出現你覺得很丟臉的事情被他們當作無所謂在親戚面前談論,那個時候真的很羞惱

高中住校一周回去一次,沒時間跟他們說什麼話,大學外省讀書,半年回家一次,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畢業工作之後,對家裡人就是報喜不報憂了,這個時候的心裡話更多的是工作生活的壓力吧,跟他們說什麼呢,徒增他們的瞎操心罷了。

這麼算下來,我還真的是乙個對父母親近不起來的人,我會孝順父母,會贍養他們,但就是不會對他們說心裡話。

9樓:懶風盪鞦韆

大概是因為想說的得不到想要的回應,想表達的得不到有效的反饋,各自都活在各自不容易的世界裡堅持前進!越長大越發現,生活總會在不經意間給你一記耳光,而你除了慢慢消化,別無他法!

10樓:Stacey Sun

我們都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都是不等人的,就像是今天剛出生了乙個寶寶,轉眼間就變成乙個大人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和父母直接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小時候,孩子無論遇到什麼都會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久而久之,長大了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心裡話卻變得越來越少了,原因何在呢?

第一,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年幼無知的小孩子心中沒有什麼煩惱,也不會像大人一樣胡思亂想,這時候的他們都會和父母說。但是長大了以後,他們有思想,並且他們的思想會隨著當今時代的潮流而有所改變,而他們的父母也許還有著以前傳統保守的思想,在言語上面缺乏資訊對稱性,因此存在時代代溝,孩子也不願意和父母說。

最後,當他們第一次選擇與父母說以後,發現他們的回答很多時候只能給予建議,或者對比性不強。在經過三番五次的心裡交談以後,成年的孩子們並沒有得到乙個滿意的答案。而現在的年輕人閨蜜朋友都很多,他們肯定是要選適合他們自己的,才能說好心裡話,因此也就不再和父母說了。

11樓:士多啤梨軟糖

12樓:雲天明

你的年齡越來越大,證明父母越來越老這個時候,他們給你如果提供的幫助也越來越少,所以和他們聊天能夠獲得的收穫也微乎其微少了聊天的動力也就不太願意去說心裡話,其實和父母聊聊還是不錯的。

13樓:吳小帆

心理學上有依據的,每個月30歲以後會越來越固執,把父母當成朋友,溝通多一點互相包容,不一定要強求他們完全理解你的,你也要試著去理解他們

14樓:金草

代溝,他們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思想落後了,而且還容易強加於人舊觀點。換個說法,他們有時候干擾你的思維,混亂了你的判斷,,,

15樓:捲毛兒兒

年齡越大,越明白生活的苦,壓在心底的不再是令人雀躍的小秘密,而是心酸的壓抑的自己~

這時候,我們理解了父母的難處,也明白了,快樂可以無私分享,痛苦最好獨自承擔。

之所以不和父母說,一來,因為你的心事,父母未必能夠理解(年齡代溝)。所以,說了,如果沒有什麼效果,不如不說;不僅容易產生矛盾,而且更鬱悶。

二來,因為理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都有自己的苦難,所以自己的心事,自己困苦,也就不太忍心跟父母說了。

說了,父母便會想盡辦法幫我們解決,這樣就偏離了我們僅僅想傾訴的初衷;如果父母也解決不了,我們的心事不會減少,父母的煩惱反而會增加,沒什麼益處。

所以,何必說。以上。

16樓:夢野間和雪糕

其實我看很多的回答都圍繞著「父母不理解,不認可」,當傾聽者沒有給予傾訴者共情的感受時,就很容易讓人喪失溝通的熱情。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候,高中的時候一度想學畫畫,父母強烈反對,大學又被安排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我也懊悔過當初如果堅持自我,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但是這些話說給父母聽,父母會覺得我是為你好,雙方的對話只會無疾而終。

而隨著年歲的增長,工作幾年後的我又反而有了新的認知,大部分時候,我不願意溝通,是下意識的想隱藏自己的脆弱,因為真實的社會是讓你迅速學會像成年人一樣去思考問題,我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鼓勵去告訴自己可以做到。在經歷這個過程中去慢慢代入思考父母的不易。

他是怎麼做到上完一天的班,還能給我做一桌好吃的?明明我下班後只想攤著。

她是怎麼做到在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下,還可以平衡自己的工作,不把任何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家裡的?明明我總是持續性的抑鬱,又持續性的打雞血。

作為乙個打工人,我在打工的同時,還只是自由的乙個人,沒有家庭,沒有養老或養小,瑣碎的工作和現實中的世界已然與我的理想世界縱隔萬里。每每想到這裡,我突然理解了他們高中時候的反對,那個時候我覺得他們不理解我,現在看來。

我也沒曾理解過他們,他們也不曾對我說過心裡話:

因為知道生活的本質很苦,所以猜想能不能用我的經驗和我的方式,讓我的小孩可以少受一點點苦。

害,所以我現在工作很好,我很努力,不用為我擔心。

雖然我們都不說心裡話,但是我相信有些話也不一定非要開口。

17樓:販賣朋友圈的小攤

說了也沒什麼用,年齡越大,懂的越多,承擔的也越多。

即使你和父母說了開心的事,父母可以陪你開心,如果你說了不開心的話,父母也會和你一起去承擔,並且比你上心,可能你承擔的有50,他們的擔心可能有70

而且他們和我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18樓:「已登出」

1,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知識的增加,見識的積累,無論是想法還是思維都會跟之前有一定的反差,父母還是那個父母,但是孩子確成長的很多。

2,成年後,自己也會有自己的圈子,時代造成了成年後的孩子跟父母有代溝。

3,長大後的孩子,更想有自覺空間,也更想證明一下自己。

19樓:天柚666

可能是代溝吧,你說了,卻得不到認可與同感,還可能得到父母的嘮叨,不如和志同道合的盆友講好。

不過還是要和父母多溝通,不能什麼都不說,而且說話講求技巧,總適當的方式,合適的時間和父母溝通,不到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也可以增進親情

20樓:1817

離開家第四年,中途回去過4-5天,但到家也是窩在自己房間,和父母幾乎很少交流,不是不想,而是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道如何說出口

21樓:瀦濛濛

長大了就會有煩心的時候,上學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煩心的,也願意和家人分享,工作之後都只報喜不報憂,所以很多事情也不願意和家人說,還有,畢竟長大了很多事情要自己解決要自己有主見了,時代在進步很多事情父母想問題也沒有那麼開放,更有很多父母也不理解,加之工作壓力也大,就會不想說

22樓:121

因為不忍心讓他們擔心,長大了有責任了,也能自行消化很多東西,特別是負面的東西,越來越能體會到成年人的不快樂,就不會給父母再去增添不快樂,所以這是成長,責任和擔當的表現。

23樓:止水

看人,例如一些不懂事的人,又礙於面子,不想被父母教導;

例如一些自以為自己很有看法,自己的看法就是正確的,不相信父母的話;簡稱自以為是

例如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不同,兩座橋,自己和父母各走一條。

例如和父母有矛盾,心裡面有一道坎跨不過去就會一直沉默下去。我有乙個同鄉就是這樣,高考的時候,因為她要去讀了學費很高的大學,父母沒那麼多錢供她讀,想勸說她考慮一下其他學校,然後她就不讀了,之後離開故鄉,幾年不回一次,現在差不多五年了,和父母說的話不超過10句。

24樓:麗麗

因為更理解父母對你的教育,小時候不聽,大了不願意承認,感情再好也會慢慢疏遠,不想給父母找麻煩,因為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須要扛的,不是父母能幫你解決的。再有你長大了,成熟穩重了,寧願乙個人受傷,也不想父母擔心。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難談戀愛?越難遇到真心喜歡的人?

其實我小時候也沒有 我對對方有情緒反應 但是感覺就像是一種應激反應 有人打你,你就會難受 有人講了乙個很好笑的笑話,你就會笑 沒有什麼真心 有時候都有點羨慕戀愛腦,雖然真的覺得看不上,但是起碼真的是情真意切的我覺得我就像個演員 一切都是條件反射 我做的更多的事是保衛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 真心喜歡的人,...

人越長越大越不喜歡吃糖了,為什麼呢?

已登出 說個我的感受吧,小時候喜歡喝飲料,覺得飲料特別好喝,我就問父母他們喝不喝,他們每次都不喝。我就在想,這麼好喝,這麼甜,他們為什麼不喝,後來一次去超市買東西,本想著買很多零食飲料準備過個週末,結果一進去,瞬間沒有胃口了,感覺零食太多了,飲料太多了,圍著超市轉來轉去,手裡的一百塊錢,最後只花了兩...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不敢看恐怖片?

張于宴 我就是有這樣的感觸才來回答的,大學時候為了特意營造恐怖氣氛經常乙個人在寢室裡關上燈恐怖片 驚悚片,喪屍片各種看。比如 招魂1,2 死寂 電鋸驚魂系列 猛鬼街系列 生化危機系列 閃靈 異形系列 死神來了系列 寂靜嶺1,2 黑暗侵襲1,2 致命彎道系列 活死人黎明系列 逃出絕命鎮 小丑回魂 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