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故能勇,百善孝為先,慈悲為懷,為何如此看重「慈」「孝」?

時間 2022-01-23 08:32:54

1樓:半邊人

慈乃仁慈,仁慈是堅持道義的愛,對父母的愛符合道義,這種孝的行為可稱為慈孝!古代重視慈孝主要是引導大眾要堅守道義!而堅守道義就需要對道義有乙個正確客觀的認知,這個認知過程就需要尋道、問道、修道、悟道、驗道、了道!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源來自於道的文化!

2樓:小島主

你列舉儒釋道三家思想,來說明中中國人對慈孝的重視,可見中國哲學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基礎上的思想體系。

但是「慈故能勇」和其他兩種說法不是一回事。道家所說的「慈」,應看做與「儉」「不爭」「柔弱」等詞為一類,都是一般人所謂的消極態度。老子則認為這些才是最接近自然之道的行為,是真正的強大。

百善孝為先是儒家思想,儒家主張發揚弘大人善的本性,如果把善當做一條我們人生遵循的道路,孝則是那個起始點,是第一步。並非這條路最重要的點,而是基本。這是符合儒家思想中愛有差別這一觀點的。

慈悲為懷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融合了儒道兩家的思想形成的教義。這個「慈」,不是達到勇的方法,也不是實現善的基本,是對眾生的憐憫之心,是佛教的前提條件之一。首先眾生皆苦,其次我佛慈悲,所以才有了度一切苦厄的行為。

佛家為此扛下了解救眾生脫離苦海的重擔,但怎麼辦,如何做,還有具體方法。所以慈也是成佛的起始、基本。

3樓:張無屮

五章人之道

我有三寶,恃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一:慈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以慈衛之。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兵勝矣。」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極?是以聖人猶難雲。

解釋:慈,慈愛,不同於寵愛,寵愛過於寬鬆近乎驕縱,也不是嚴父般的愛,那樣有些刻板,容易產生敬畏而多於親切;慈,拔苦為慈,救難為悲,重在培養拯救天下的擔當意識。 慈也可以歸結為「在責任基礎上的愛」,注重的是上對下應採取的正確教育方式,是愛與責任的完美結合。

4樓:吉祥如意

人性孝為本。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來到這個冰冷的世界上只有父母對我們好,是那種無私無悔的關懷,除了父母還有誰能做到?

如果我們對父母不好就會喪盡天良,喪盡天良就失去了仁慈之心,失去了仁慈之心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失去了做人的本性就淪落為禽獸不如。我們可以靜下心來細想:如果我們有乙個朋友對父母不好,那麼,我們就不能指望他對我們會好。

因為他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眼裡,怎樣可能會把我們放在眼裡?這種殘忍的朋友應該絕交,早晚有一天會傷害我們的。

5樓:眾生好

孝,慈可以說是有德的表現。人們都提倡厚德載物。而乙個人沒有德,就會出事,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6樓:看不見的為重

我們的本性清淨,本自具足,但被虛塵所染,以孝讓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來處,以慈悲讓我們和眾生產生連線,以清淨心來看到實相

7樓:西斯領主

你這是電腦出的題麼?各種斷篇捏揉在一起還問?看著像說慈,冷不丁問了個孝。

8樓:寒樵

老子在道經十八章講: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型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混亂,有忠臣。

因為大道被廢棄,人們才開始提倡仁義,此句之意為人自然孕發的仁義是真的仁義,由學習和訓練而得的仁義屬於假仁假義。

由於智謀的產生,才出現了狡詐和虛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家庭不和睦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孝慈,由道德經所傳達的唯物辯證法來理解,六親不和的原因又何嘗不是有了孝慈的概念,人們過分的強調與追求孝慈,甚至成為了道德綁架的手段之一,所以不強調孝慈反而才是真正的孝慈,家庭才能和睦。

關於慈故能勇,老子: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最高明的管理者基層的人是不知道其存在的,或者說感受不到他的存在,關於其作為,順應自然,人們只會覺得事情就應該是這樣的,並不誇耀其功。

因為自伐者無功,喜歡誇耀與展現自己的人是難以有所成就的,反而會為自己招來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