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後為什麼要設立五十六個民族?

時間 2021-11-01 20:14:37

1樓:

劃分的還是不夠細。自治區太大太集中。

像維吾爾族回族藏族這種人多地大的民族應該再細分成十幾個民族,就算設立自治區也應該再細分劃片,做成犬牙交錯之勢。

那些民族人多地盤大,內部之間肯定還有好多細分的差異。

2樓:

中國現有的民族(少數民族)概念,完全是史達林民族理論的遺骸。

首先來複習一下(只要有國內高中及以上教育經歷的人,想必都應該背過)

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乙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這個定義本身沒多大問題,內涵和邏輯都自洽合理。當用這種概念框出乙個「民族」後,相應的政治身份和利益也被錨定,每個人都被標記為某個「民族」參與到整個社會體系中。

這種成體系的民族政策最初創造出來的目的在於,蘇聯向通過向原沙俄統治轄區內的少數族群示好,籠絡非俄羅斯族區域民眾,保全原有沙俄疆界。

這一體系在蘇聯建立初期為尚未能完全接盤沙俄所有領土的布林什維克,延緩族群衝突,從而將精力集中在對白軍戰鬥上立下汗馬功勞。但這一政策對於解決族群矛盾完全是飲鴆止渴,不同群體的人們本來在前現代化時,只是相對模糊的地域群體集體意識,經過這一身份的建構獲得明晰的身份認同,及與其他族群的區別。所以,當蘇共對國家全域性的控制力稍微放鬆之時,「民族」間彼此明顯的界限迅速解體了整個國家。

同樣,建國初期全盤蘇化的中國,將這一政治體系移植而來也是順理成章的。這一政策的正負作用也鏡子般的在中國重現,當前新*疆、西*藏*的「民族」問題也很大程度是這一政策的結果。

具體回應題主問題,壯文創制本身並沒有問題,同理,傈僳文、新維文等文字的也是這樣。少數族群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國家公民意識形成是沒有矛盾的。因為當把族群所代表的文化身份與政治身份脫鉤時,文化身份能避免因政治身份變動而異動,從而在保全族群文化的同時,能讓不同族群更好的整合到國家公民體系中。

具體例子如紐西蘭為毛利人創制文字,對毛利人文化的保護,反倒讓毛利人更好、更主動的參與到現代化國家體系中。因為,通過完備的雙語教育,使得毛利人自小能將毛利文化身份和現代社會生活必備條件整合。

題主對國外沒有「民族」概念的感覺部分是對的,在受史達林民族理論影響以外的地區,族群身份與政治身份的結合是鬆散和部分的,且這種身份更多的是強調族群文化身份,自然不會有如在受斯理論影響地區不斷強化的政治身份那樣明晰。

3樓:白繞

照抄蘇聯。但我猜想,對原來的「五族共和」有消解作用。事實上漢人甚多,即使分部分人口出去,也不妨礙其主體民族地位,比如壯族的設立。

而民族數目的增多,無形中可以稀釋其他四族在政權中的比重。

4樓:楚憶風

個人感覺民族之分實屬順其自然的辦法,就如同地域之分一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如果為了統一而去統一,反而會挫傷不同地方不同風俗習慣人群的感情。

就像畢業於不同高校就會帶有不同高校的標籤一樣,但這不妨礙統一稱為中國大學生一樣。

為什麼五十六個民族改成了五十六個星座?

flyerdesign 小時候歌詞確實是五十六個 民族 很多人都記得,你看歌曲名是 愛我中華 民族 顯然更符合歌曲名,而 星座 是西方的舶來品,並不是中國文化傳承中的東西 現在改成五十六個 星座 更可能是一種文化侵略或 民族 文化不自信 就好似語文教科書出現越來越多頌揚 外中國人 優異品質的故事一樣...

明明漢族只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為什麼感覺在網上感覺部分人的心態不對

唱跳rap籃球music 如果漢族只是五十六分之一,那麼就應該交五十六分之一的稅,出五十六分之一的人當兵,享受和其他五十五各民族平等的待遇。然而現實是漢族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等所有方面,對這個國家的貢獻都大於其他五十五個民族之和。新中國沒有任何乙個少數民族都還是中國,但沒了漢族就什麼也...

明日之後為什麼會涼?

塔納托斯 明日之後不充錢根本玩不下去,開個營地就要100塊,而且每天就那幾個任務,萬年不變,關鍵是很耗時間,也就剛開始因為自由度高才感覺有意思,慢慢的就不想玩了。 新世紀殺手 我是才入坑乙個月,剛開始是真的天天肝,什麼都覺得新鮮,比饑荒單機遊戲可玩性高,直到我進了星遠城 這他媽的懷疑人生呀,四本五本...